|
1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后世稱為'王右軍'。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行書和草書成就相當高.是一位影響及其深遠的大書法家.后世尊其為'書圣'.幾乎可以說,王羲之決定了其后2000年的書法發(fā)展方向,代表作《蘭亭集序》 2 王獻之(344-386)東晉書法家,字子敬,王獻之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代表作作《中秋帖》,列為清內(nèi)府“三希帖”,之一. 3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后世影響巨大。代表作《多寶佛塔碑文》 4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是一位氣貫古今的書畫大家,博學(xué)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fēng),被稱為“元人冠冕”,代表作《千字文》 5 柳公權(quán)。自創(chuàng)所謂“柳體”,并為后世百代楷模。穆宗帝問他怎樣用筆最佳,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边@句名言被后世傳為“筆諫”佳話。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jié)體嚴緊.“柳體”與“顏體”齊名,并稱“顏筋柳骨”,代表作《金剛經(jīng)刻石》。 6蘇軾(1037~1101)。蘇軾同時是宋代杰出的書法家,他精于行書及楷書。蘇軾的行書與黃庭堅的清勁、蔡襄的溫淳婉媚不同,而是筆墨豐肥圓潤、渾厚爽朗;因其修養(yǎng)廣博,故“學(xué)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fā)于筆墨之間”,天真平淡,格調(diào)俊逸,以氣韻見勝。代表作《黃州寒食帖》 7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fēng),自成一體,其書風(fēng)飄逸空靈,風(fēng)華自足。代表作《臨柳公權(quán)蘭亭詩》 8張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他的草書,名噪當代,影響后世,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時與李白詩,裴文劍舞稱“三絕”.被后世譽為“草圣”.代表作《古詩四帖》 9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書法一門藝術(shù)而言,米芾傳統(tǒng)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于東坡之上。”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代表作《郡官帖》 10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fēng),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
|
|
來自: 元亨利貞icpmvw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