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成藥物】 羌活 防風 蒼術 細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黃 黃芩 甘草 【建議配伍用藥量】 羌活9g 防風9g 蒼術9g 細辛3g 川芎6g 白芷6克 生地6g 黃芩6g 甘草6g。 【功用】 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主治證候】 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舌苔白,脈浮。 【用法】 上藥九味,(口父)咀,水煎服。若急于取汗,宜熱服,并以羹粥助之;若需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現(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禁忌】 本方為辛溫燥烈之劑,故風熱表證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配伍意義】 風寒濕邪束于肌表,所以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苔白脈??;寒濕傷于經(jīng)絡,所以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是里有蘊熱。治當解表為主,兼顧里熱。方中羌活發(fā)汗散寒,祛風除濕,宣痹止痛為君。防風、蒼術發(fā)汗散寒,運脾祛濕為臣。細辛、川芎、白芷散風寒,宣濕痹,行氣血,既助羌活解表,又除頭痛身疼;黃芩清氣,生地涼血,既除兼證之熱,又制諸藥之燥,共為佐。甘草調和諸藥,兼防辛散耗氣為使。九藥配伍,以發(fā)表散寒、祛風除濕為主,兼有清熱護陰之用,寓清熱于辛散之中,散不助熱,清不戀邪,從而表里兩解,使風寒濕邪與里熱俱去。 【化裁運用】 \ 【方劑歌訣】 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同甘草,發(fā)汗祛濕可見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