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是指睡眠時間不足,或入睡困難、睡得不深、不熟、易醒等表現(xiàn)。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因素有:心理生理因素、抑郁癥、感染、中毒及藥物因素、酗酒及睡眠環(huán)境不良等。本癥患者因夜眠不足,造成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胃納不佳,一些人同時兼有耳鳴、健忘、手顫、頭部昏脹沉重、煩躁易怒等癥狀。經(jīng)常失眠,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fù)擔(dān)。 中醫(yī)學(xué)稱失眠為“不寐”、“不得眠”等,認(rèn)為其成因很多,有“胃不和則臥不安”、“虛勞虛煩不得眠”等說,本病與心、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及陰血不足密切相關(guān)。神經(jīng)衰弱者多見此癥。 中醫(yī)學(xué)將失眠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并針對不同病因加以辨證施治。 心脾不足:食少不寐,多夢易醒,面白無華,體倦神疲,心悸健忘,飲食乏味,舌淡,脈細(xì)或澀。治宜補(bǔ)益心脾,寧心安神。 心腎不交:心煩不寐,頭暈耳鳴,心悸健忘,口干津少,腰酸夢遺,舌尖紅,脈象細(xì)數(shù)。治宜滋陰清火,交通心腎。 心膽氣虛:心慌不寐,寐易驚醒,膽怯驚恐,多夢,舌淡,脈弦細(xì)。治宜益氣鎮(zhèn)驚,安神定志。 胃失和降:可分為痰火與食滯兩種類型。 痰火:胸悶脘脹,目眩痰多,虛煩不眠,口苦胸悶,二便不暢,苔膩,脈滑數(shù)。治宜化痰和中。 食滯:脘脹暖氣,舌苔黃膩根厚,脈滑數(shù)。治宜消滯和中。 黃芪棗仁茶 配料組成:黃芪15克,酸棗仁15克,白術(shù)10克,茯神10克,龍眼肉10克,黨參10克,木香1.5克,炙甘草6克,當(dāng)歸6克,遠(yuǎn)志3克,生姜3片,紅棗5枚。 制法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能主治: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bǔ)血。用治心脾不足型失眠。 小麥生地茶 配料組成:小麥30克,生地20克,百合、生龍齒各15克,大棗3枚。 制法用法: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熱,除煩安神。用治心腎不交型失眠。 麥冬蓮子茶 配料組成:麥門冬20克,蓮子肉15克,茯神10克。 制法用法:將上3味共制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寧心安神。用治心腎不交型失眠。 桑葚茶 配料組成:桑葚子15克。 制法用法:將上藥制為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2劑。 功能主治:滋補(bǔ)腎陰,清心降火。用治心腎不交型失眠。 燈心竹葉茶 配料組成:燈心草、鮮竹葉各60克。 制法用法:將上2味共制粗末,放入茶壺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能主治:安神定志,鎮(zhèn)驚清心。用治心膽氣虛型失眠。 黃精玉竹茶 配料組成:黃精、玉竹各30克,決明子9克,川芎3克。 制法用法:將上藥共制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 功能主治:益氣鎮(zhèn)驚,安神定志。用治心膽氣虛型失眠。 柿葉山楂核茶 配料組成:柿葉、山楂核各30克。 制法用法:將柿葉切碎,山楂核搗碎,一同放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加蓋燜30分鐘,代茶飲用。每日l劑。 功能主治:清熱除煩,順氣化滯。用治食滯型失眠。 山楂大棗茶 配料組成:山楂30克,大棗7枚,白糖15克。 制法用法:將山楂、大棗洗凈,去核,一同放入沙鍋內(nèi),水煎,加入白糖,代茶飲用。每日l劑。 功能主治:養(yǎng)血安神,破瘀化滯。用治食滯型失眠。 花生葉茶 配料組成:花生葉適量。 用法用量:洗凈曬干揉碎成粗末。每次用10克,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適用于心神不寧的失眠癥。 安神茶 配料組成:龍齒9克,石菖蒲5克。 用法用量:將煅龍齒研碎,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飲。 功能主治:鎮(zhèn)驚安神。適用于失眠多夢,心悸怔仲,睡臥不寧,頭昏目眩等癥。 柏子仁茶 配料組成:柏子仁適量。 用法用量:每次10~15克,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主治: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適用于血虛不能養(yǎng)心所致失眠多夢、心悸。 腦清茶 配料組成:炒決明子250克,甘菊、夏枯草、橘餅、首烏、五味子各30克,麥冬、枸杞、桂圓肉各60克,黑桑椹120克。 用法用量:制粗末,每次用15克,沸水沖泡代茶飲,一日二次.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榮腦益智。適用于心肝腎陰虧虛火旺所致的失眠、腦神經(jīng)衰弱癥。 柿樹葉茶 配料組成:柿樹葉10克。 用法用量:切碎,沸水沖泡代茶頻飲。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防治失眠。 菖蒲茶 配料組成:九節(jié)菖蒲1.5克,酸梅肉2枚,大棗肉2枚,赤砂糖適量。 用法用量:先將菖蒲撕成絲狀,共放入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功能主治:芳香開竅,寧心安神。適用于心氣不足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寧等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