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好朋友TT是個金句頻出的家伙,她的代表作有“有多少人說要做彼此的天使,最后卻成了彼此的shi”“忽然覺得最能自high的其實是心臟,自己開了個跳到死的趴體”“如果偶爾有覺得很悲愴的時刻,那么就是現(xiàn)在”……而她最新的金句,我直接拿來作了標(biāo)題: 比孤獨更可恥的,是想要“被理解”。 瞬間被暴擊。 之前有人問我為什么要寫作?我想了半天,給了一個特別虛浮的回答,我說:為了理解和被理解。 最近,我開始漸漸對這個回答感到不滿意。當(dāng)我說我寫作是為了理解他人的時候,我太自大了;當(dāng)我說我寫作是為了被人理解的時候,我太可笑了。 我們永遠也不能理解他人也永遠不可能被他人理解,人本質(zhì)上就是孤獨得要死的生物。 這一刻,我的腦海里正翻逐著怎樣的思緒,我的內(nèi)心正流淌過怎樣的情感,我怎么有可能告訴你呢?你怎么有可能像我們是一個人一樣接收過去呢?當(dāng)我用寬慰的眼神看著你,拖著你的手對你說“我理解”的時候,我其實是在進行著某種情感的詐騙;而當(dāng)我把脆弱押付在你身上,向你問道“你能理解嗎?”時,也不過是把你置于無路可退的境地而已。 更可怕的是,當(dāng)你抱著“你為什不能理解一下我呢”的心情對他人抱有期待的時候,常常伴隨著巨大的失望,人們永遠不可能以我們期待的方式對待我們,友情,愛情,親情都是這樣,不是他們不好,是我們不好,是我們的的要求太過虛妄和苛求。 早年的時候,我的脾氣很怪,拿朋友的話來說,就是“不知道為什么莫名其妙就生氣了”,好像也是因為這樣,成長路上丟過幾個原本很要好的朋友。也許是是任性,也許是拙于表達,也許是微妙的自尊心,我一次次和生命中親近的人生悶氣,既不解釋也不發(fā)泄,一直冷著,直到我們在這種冷淡中兩相離散。 我渴望人們所說的,即使我不事聲張,你也能明白我心里在想什么,即使我不言不語,你也能理解我的千頭萬緒。 現(xiàn)在想起來也要啞然失笑,這怎么可能呢? 我想要的這種理解,是懶惰,是自私,是希望在什么都不主動的情況下被無限包容。可事實是,真的沒有人有義務(wù)這樣做。 認清了這一點,才會比較容易開心。 如果一個人覺得孤獨,不要渴望被理解,能有人陪伴就很好了。關(guān)于靈與肉的關(guān)系,總歸不能太矯情的。 最后,也要拿TT的金句結(jié)尾: 我會陌生成一封你不再知曉的信,變成信里每一個你永遠讀不到的字,像一個煙圈被吐出、一句話被說出那樣地消失。但曾經(jīng)照面的瞬間,是宇宙荒洪和一粒塵埃的懸殊,而非云朵投影波心那樣公平。 本文已獲授權(quán)。楊花吃,《意林》編輯,專欄作者。一個有腦子也有腦洞的少女,喜歡小說和電影,堅持寫溫柔的原創(chuàng)文字,會自愈,能治愈。個人公眾號:花吃Young(ID:huachiyoung),微博:楊花吃。 -END- 點擊圖片,即可預(yù)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