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州龍灣永強永昌堡以明代抗擊倭寇聞名于世。據(jù)說當年倭寇包圍城堡三月之久,企圖想讓城內居民糧盡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由于城堡設計完善,城內形成自給自足系統(tǒng),結果倭寇自身糧絕,主動放棄圍城狼狽撤退。永昌堡建于明嘉靖年間(1558年),差不多經歷了500年的風霜雪雨,今天看到古城墻,古城門,古護城河,心里多了幾分歷史滄桑感。 在感佩于先人抗擊倭寇英雄事跡的同時,也驚嘆于城堡主人王氏家族史。明清兩朝王氏家族共出進士13名,舉人30名,狀元1名,榜眼1名,傳臚1名(相當于全國第四名),其中一位連中三元(稍微遺憾的只是武科三元)。相較于樂清白石錢氏家族進士,感覺王氏家族進士含金量更高些。白石錢氏出的進士數(shù)量雖然多,但基本集中在南宋,元明清罕有進士,而南宋時期三分之二的國土已經淪喪,開科取士競爭激烈程度自然沒法同明清時期比較。 今人經常把古代進士與現(xiàn)代博士相比,其實是個誤會。在我看來,古代家族出一個進士的難度遠大于現(xiàn)代出一個博士。在太平年間,一個家族連續(xù)奮斗130年方才有可能出一個進士。曾國藩家族奮斗了22代歷經600年才考上一個進士,曾國藩能夠有機會讀書參加科舉,在于他爺爺意外發(fā)了一筆小財,使曾家從貧中農之家變成小地主,方才有能力讓曾國藩脫離苦力勞動、心無旁騖地讀書走仕途。李鴻章家族也有類似的經歷。遙想當年永昌堡這個地方,就算在溫州也是個天涯海角荒蕪之地,王氏家族有能力讓子弟讀書,培養(yǎng)出如此多杰出人才,可見其經營有方。就此看了,能造出一個如此充滿智慧的城堡,也不足為奇。 在瀏覽王氏家族名人墻的時候,意外發(fā)現(xiàn)“王國松”這個名字。王國松是我父親經常念叨的大學老師,小時候經常拿王教授的事跡教育我,激勵我,是我崇拜的科學家。不想,王教授也是永昌堡人……! 楊均偉 溫州宏源 2015/1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