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寫到十二點,發(fā)了個朋友圈。
想了五分鐘,好吧。前面的話我刪掉,但是正文的風格我改不了,攤手ing。 作為木木的第一篇公眾號文章,今天講講我心中的PD(正面管教 Positive Discipline)。 一、PD的態(tài)度 平等、尊重、接納、合作、信任和授權 PD的態(tài)度很多,這六個是最基礎最核心的。這些看起來很官方的詞語,其具體含義是什么呢? 那就是,如果每個家長對孩子能像對同事朋友愛人那樣平等、尊重、接納、合作、信任和授權,這個PD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憋說這些虛的,說具體的! 好,請問, 你會因為朋友不聽你的話就讓她罰站么!——那怎么可能?那為什么孩子沒有聽從你的指揮就要站墻角呢?(不平等) 你會隨手拿起老婆新買的包包送給別人分享么!——開什么玩笑!那為什么你會不經同意就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食物拿給別人分享?還給不愿意的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簽?(不尊重) 閨蜜失戀,我們陪著一起哭成狗有沒有!——那必須的!那為什么不能理解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孩兒也有他的一肚子委屈呢!(不接納) 你會因為資歷問題而拒絕與年輕同事合作共事么?——不會啊,誰沒年輕過!孩子是“太”年輕了點,但請不要剝奪他與父母、朋友之間合作的可能!(不合作) 你會因為擔心老公刷不干凈碗,就不讓他進廚房么?——呃,這個真的會啊!那么恭喜你,可以同時嘗試對老公和孩子放手啦!(不授權) 但是,我想遍了同事、朋友、下屬、夫妻,居然沒找到關于“信任”的有說服力的類比!怪不得給予信任孩子那么難。 看到這里,有人會說你這是牽強附會,孩子能跟大人比么?我的孩子小,不懂事,我有責任和義務管他,朋友同事我管得著么!So,這就提出了孩子會被區(qū)別對待的原因——關系與界限。 首先,雖然來自于父母,但孩子并不是我們的附屬品。盡管他們年齡小,各種經驗少技能差,但他們是社會人,有平等獨立的人格,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行為能力,并需要具備將來在社會上獨立生存的能力。從這個層面來講,他們與我們的朋友并沒有區(qū)別。 其次,正因為他們還小,需要我們的養(yǎng)育和引導,才更應該通過適宜的方式讓他們能具有以下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span> 2、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span>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并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強:善于與他人合作,并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6、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tài)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后果。 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試想,如果孩子在一個缺乏平等、尊重、接納、合作、信任和授權氛圍中成長,他可能獲得“我能行”、“我有價值“、”我有力量“、”我能自律自控“、”我能溝通合作“、”我有擔當“和”我能判斷“的感知力和能力么? 但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理解態(tài)度很容易,關鍵是如何將態(tài)度落到實處呢? 二、PD的核心 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與堅定并行。 (一)不懲罰?No! 1、不嚴厲批評、不讓他嘗點苦頭,關鍵時刻不揍兩下,他能乖乖聽話么? 2、我也不想兇她啊,可是好好講道理根本不聽??! 好,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的童年。挨揍的時候,我們會不會一邊哭一邊想,真是太感謝我爸了,要不是他揍我我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呢!使勁打!要不我記不住!還有被罰站關小黑屋的時候,站在黑暗里,會仔細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下定決心痛改前非么? 也許你也感覺到了,強硬的懲罰只能讓我們暫時贏了孩子(用外力迫使孩子暫停行為),卻無法贏得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并使他們產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二)不嬌縱?No! 1、我小時候家里經濟條件差,爸媽整天干活,很少跟我說話,也不關注我的需求。我覺得他們根本不愛我。所以,我一定會給予孩子所有的關愛,只要條件允許我會滿足他所有的需求。 2、我從小就特別有主意,經常因為不聽話被批評和罰站。所以,我有了孩子之后就散養(yǎng),給他充分的自由讓他隨心所欲的成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放棄了傳統教育方式,選擇了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給予他們愛與自由。但是,對“自由”的界限不清和對“管教”的刻意避免可能又讓他們走向了另一極端—“嬌縱”。 舉例,有媽媽說,孩子特別愛哭,不滿足要求就躺地上。雖然每次都會提前約定,可到時候就耍賴,說話不算數,一點辦法都沒有。 現在,讓我們體驗一下孩子的感受。”我真的好喜歡那個汽車模型!可是,媽媽不給我買,她說我們已經約定過這周不再買玩具了。我也知道我答應媽媽了,可是我真的太喜歡這個了!也許,我在地上再躺一會,媽媽就能明白我有多想要這個了!哈哈,果然媽媽看我哭的厲害就給我買了!還是媽媽最疼我!” 現在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孩子總愛哭鬧,為什么約定會失效。如果約定只是說說而已,對于孩子的行為沒有任何約束力,誰會遵守?反正只要哭鬧,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那么,懲罰太硬,嬌縱太軟,家長到底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自己的路? (三)和善與堅定并行 和善與堅定并行基礎是尊重。 和善是尊重孩子,堅定是尊重自己、尊重規(guī)則、尊重環(huán)境、尊重他人。 讓我們把目光再轉向那個哭鬧的孩子身上。一個和善而堅定的媽媽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做些什么?首先,嘗試體會一下孩子的感受:他本來就特別喜歡車模,何況這個真的很酷,不買他可能真的很傷心。然后,盡量求得孩子的擁抱,一邊輕輕拍他,一邊誠懇地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個汽車模型,因為它非常好看,所以你特別希望把它帶回家。但是媽媽不同意,所以你覺得特別傷心特別委屈,是不是?" 如果真誠地與孩子共情,孩子就會覺得被理解被認同,負面情緒可能會有所緩解。以上采取的擁抱和共情都是和善(尊重孩子)。但是如果情緒好轉的孩子仍然提出買車的要求怎么辦?請記得,我們接納和理解的是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而不是孩子的“不當行為”,所以下面請堅定(尊重自己和規(guī)則)?!耙驗槲覀円呀浖s定過一周只能買一次玩具,而你這周的配額又用完了,所以現在我們不能帶它回家。”如果他繼續(xù)哭鬧怎么辦?通常被嬌縱慣了的孩子會一直試探媽媽的底線。在情緒平和的基礎上繼續(xù)堅定,讓他們知道雖然媽媽沒有發(fā)脾氣,但是再鬧也不會有結果。然后可以給他們有限的選擇以轉移注意力。“雖然現在不能買,但是我們下周我們就可以來買啊,你是希望星期一就來呢,還是星期二再來呢?”(最好趁勢抱起,一邊說一邊離開現場)“哦,星期一就來啊,那是上午來呢還是下午來呢。。。” 不知道這個小例子能不能讓大家對“和善而堅定”有了一點感受?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請務必在真的需要堅定時才使用“和善而堅定”。因為家長個性不同,能接納孩子行為的底線也有所不同。例如,雖然我對兒子穿運動鞋踩水不是很介意,但是我又想試試“和善而堅定”這個方法。其結果是,因為我本身的不介意導致我無法做到堅定,孩子試探并突破了我不堅定的防線,贏得了勝利。這種勝利也有可能會鼓勵他以后不斷去試探家長的底線。 三、PD的方法 態(tài)度與方法,缺一不可! 沒有方法,再完美的態(tài)度也會因無法落實而形同虛設。 沒有態(tài)度,再好用的方法也會因不夠走心而失去效果。 我之所以愿意做一名PD的實踐者和推廣者,就是因為PD的方法簡單易行,操作性強而且效果明顯。 所有的PD方法都被整理編成了一套52張的PD工具卡,方便實用!不會哪里看哪里,So easy!! 此處應有分割線。。。 前幾天,我的老師跟我說,不要貪多,別總想著把所有知識一股腦塞給別人。我覺得她說的對,所以,堅持看到這里的盆友,謝謝你們!在對兩位慈祥老奶奶(簡·尼爾森(Jane Nelsen)和琳·洛特(Lynn Lott),PD的創(chuàng)始人)表示衷心的敬佩與感謝之后,我們就要說再見了! 真誠的希望,請一定留下你們的感受和意見,這對我很重要。 歡迎把你家發(fā)生的運用PD方法解決問題、改善關系的小故事發(fā)給我。每次我會選出一篇放在文章里與所有的盆友一起分享。 最后,再次歡迎你們,和木木一起進入和善而不驕縱、堅定而不強硬、溫暖又充滿力量的PD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