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很美,但多山! 攝影/含笑 貴州多山! 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貴州多山! “地無三尺平”!千峰萬仞,連綿起伏,峰巒疊嶂,危巖兀立! 那里的盤山公路,山高路險,純粹彎彎繞,都快把初次去自駕的外地人逼瘋了。 但這么虐的路,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美景,吸引著自駕愛好者前往~~ 晴隆24道拐中國抗戰(zhàn)的生命線! 攝影/李林1020 壁立的山體,盤旋的公路,像是天公抖落的銀練,從云端直墜谷底; 又像是曲身蓄勢的金龍,昂道直竄云端; 在直道和彎道上,汽車沿著這條接二連三的“~”狀的公路,從幽深的谷底向著險峻的山頂依序駛行,可以“聽”到發(fā)動機的低沉喘息,可以察覺到司機的咚咚心跳…… 該路段沿晴隆山山腳的大水溝盤旋至山頂的鴉關,在傾角約60度的山坡上以“S”形順山勢而建,蜿蜒盤旋,全程約4公里,有效路面寬約6米。 山腳第1道拐與山頂第24道拐間的直線距離約350米,垂直高度約250米,共24個弧形,故稱“二十四道拐”。 每道拐都是360度的“回頭彎”,其氣勢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貴陽以西黔滇公路最為險要的咽喉要道。 這條公路始建于1935年,1936竣工通車。二戰(zhàn)時朔,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后必須要經“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和重慶。二十四道拐成了中緬印戰(zhàn)區(qū)交通大動脈,承擔著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任務。
上世紀40年代修筑“24道拐”時的情景。 日寇曾多次派飛機對二十四道拐公路進行轟炸,欲截斷黔滇咽喉。目前,24道拐是全世界保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區(qū)公路原貌的唯一路段,也就是是世界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中極其重要的一段。
二十四道拐公路依山而建,工程艱險,雖山勢陡峭,彎道頻繁,但其設計之精巧,匠心獨具,彎道的上下堡坎、擋土墻都是由大石砌成,雖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侵蝕,如今仍保持完好。
24道拐觀景臺,攝影/新西行漫記 坐標:二十四道拐”抗戰(zhàn)公路遺址,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城南郊的320國道2337公里路樁處。 自駕線路推薦: 滇西自駕游:興義(萬峰林、馬嶺河大峽谷、—晴隆抗戰(zhàn)公路24道拐—黃果樹(約220公里) 興義萬峰林 萬峰林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被稱譽為“天下奇觀” 。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曾到過萬峰林,贊嘆到:“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后來再次到興義,在游記中寫道:"叢立之峰","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形勝"。
峰林中錯落分布著田園小河、布依小寨,人與自然和諧共融。
攝影/韓爾樞 馬嶺河大峽谷 興義境內的馬嶺河峽谷,是一條在造山運動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縫,它被譽為“地球上一道美麗的傷痕”!
攝影/明峰 它是以地縫嶂谷、群瀑橫飛、碳酸鈣壁掛形成景觀特色,谷內群瀑飛流,翠竹倒掛,溶洞相連,兩岸古樹名木點綴其間,千姿百態(tài)。
峽谷大小瀑布百余條,其中:天星畫廊1.7公里內有瀑布20余條,如萬馬咆哮瀑、珍珠瀑、間歇五疊瀑等,瀑高120~170米,瀑寬5~100米,壯如銀河缺口,柔似裊裊娜娜。
攝影/一耳 黃果樹 黃果樹風景區(qū)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
其中黃果樹瀑布景區(qū)其核心景區(qū),內有黃果樹大瀑布、盆景園、水簾洞、犀牛灘、馬蹄灘等景點。
黃果樹瀑布風景區(qū)因地處貴州西部低洼地帶,海拔較低,終年無霜,年平均氣溫為14℃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避寒避暑勝地。
桐梓72道拐急彎急拐,神州第一彎!
七十二道拐,是全國有名的“魔鬼路段”,是國道210貴州境內一段。
七十二道拐位于遵義桐梓縣境內,從新站到楚米之間的涼風埡山上,海拔1450米,長約12公里。
險峻自不必說,顧名思義這段公路彎道大且密集,天晴時,大型車輛經過七十二道拐需要一個多小時,號稱彎道最密集的盤山公路。
攝影/lilin1020 自駕七十二道拐,坡陡彎急,有幾處剛轉過彎來,還沒來及回方向盤,前方又是彎道了,簡直忙不過來,雙手猶如在方向盤在“舞蹈”。
攝影/含笑 貴州“天無三日晴”,連綿的大山似波濤起伏,山腰上不時出現老舊的盤山公路,令人感嘆“黔路更比蜀道難”。
攝影/zyche 七十二道曾是紅軍長征時所經歷的四大險關之一(其它三關是酒店埡、青杠哨及婁山關),老路要走三四個小時。
攝影/野生菌 不過自從崇遵高速路打通了涼風埡隧道通車后,只需10分鐘汽車就過關了;但這條虐路卻成為自駕愛好者的最佳練車場,越虐越刺激。
坐標:貴州省遵義桐梓縣境內。 貴州七二村:發(fā)“財”村變世外桃源 所謂“靠山吃山,靠路吃路”。貴州桐梓縣大河鎮(zhèn)七二村,在90年代曾是小有名氣的 發(fā)“財”村,210國道黔渝段和黔渝鐵路途徑此處,加上七十二道拐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此處曾有一些以靠“路”和靠“劫”來夢想發(fā)財的村民。
攝影/含笑 那時,“公路飛虎隊”、“劫道班”、“飛車大盜”等團伙在七二村比較出名,特別是七十二拐路段,過往車輛駕駛員更是談“路”色變。
攝影/含笑 而后來,七二村一改野蠻模樣,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F在你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個翠綠掩映、沁人心脾、宛如世外桃源的農家別院園林。
攝影/含笑 風異小樓、農家別墅、黃墻紅瓦錯落相嵌,一派安寧、自然、富足、和諧的田園畫面。這里也是避暑勝地,放心去吧。
攝影/含笑 六盤水“八大彎”挑戰(zhàn)性山路,全國拉力錦標賽的賽道
它是全國拉力錦標賽的賽道!它讓“夜郎自大”的本土飛車王難以稱大!它曾讓香港飛車王陳自華在第七彎上受了奇恥大辱!
它就是讓你跟隨老司機車后,一路5邁速度開過,也渾身直冒冷汗直呼“酸爽”!
攝影/只為淑女丶 貴州六盤水城市雖建于山麓之中,但通往云南及連接貴州中部的道路則全部修筑于山腰山尖,八大彎也不例外。
攝影/只為淑女丶 因為眾多平原賽車人士從未見過如此恢弘的山路,口耳相傳下,這里逐漸成為貴州拉力賽的最大亮點。
所謂八大彎,其實是賽道從山腳盤旋而上,直至山頂到達該賽段終點,在同一面山墻共可見八個U形急彎,觀眾可以同時看到位于上層與下層的賽車,而如果有車手在拐彎時犯錯的話,甚至有被后車超越的可能。
昔日國內拉力賽著名的香港飛車王陳自華就因為操作失誤,在第七彎上原地打了兩個轉而被后車超越,這在單車發(fā)車的拉力賽上可謂是奇恥大辱。
六盤水:中國涼都 六盤水在最熱的7月均溫19.8至22℃,被稱為“中國涼都”。
六盤水生態(tài)保護得特別好,大地常綠、空氣常新、碧水常流,山水相融、風光無限,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8.5%,空氣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高達13090個,是綠色大氧吧。
六盤水的那些好去處: 烏蒙大地縫 這是六盤水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道壯麗風景線,高差超過2000米。地縫長15公里,寬10米至20米,最窄處僅僅兩三米。
攝影/豬無戒 地縫從山頂彎彎曲曲伸入北盤江,縫壁兩崖時而如刀削斧劈,時而藤籮滿掛,時而鉆入山洞不見天日,時而夾溝緊閉,抬頭只見一線之天。
北盤江大峽谷 北盤江大峽谷地處貴州省貞豐縣,秦漢時期屬古夜郎國的領地,經貞豐縣的7個鄉(xiāng)鎮(zhèn),在境內形成了一條94公里長的大峽谷,為貴州的峽谷之最。
這條峽谷集峰林、溶洞、怪石、瀑布、伏流、花灘、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于一體,既有長江三峽的秀麗險峻,也有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雄奇壯美。
在這一段峽谷中,還縈繞著遠古壁畫、古城遺址等夜郎文化之迷,以及鐵索橋、摩崖石刻、古驛道等人文景觀。
關興北盤江大橋 這是一座懸索式高架公路橋,是貴州省關(嶺)興(義)高等級公路上的咽喉,橋本身不是很長,388米,但距離水面竟有486米之高,蔚為壯觀。
它不僅創(chuàng)了貴州橋梁落差之最,國內橋梁史中也屬罕見。在橋上往下看有點令人目眩,但從大橋上俯瞰深隧幽長的大峽谷,也給人一種“天溝地縫”的感覺。
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這是一個浩瀚的“林?!?,有300畝保存完好的原始林,四季景色各異,是尋芳覓幽絕妙地。
野玉海 群山環(huán)抱,森林植被良好,夏季涼爽舒適的氣候得天獨厚,與周邊城市氣候形成極大差異,是絕佳的避暑勝地。
野鐘黑葉猴自然保護區(qū) 這里位于水城縣野鐘鄉(xiāng)的北盤江地段,主要保護對象為黑葉猴、斑羚、林麝等。
大洞竹海 這里有萬畝竹海、萬畝杉林、大山丫百里杜鵲、水庫群、瀑布群等,古橋、古建筑、古驛道、特色村寨等人文風景與自然風景相輝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