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專家教你把脈
人體的五臟,就是說,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肺、脾,命門
從這個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號脈中...
左手寸脈能摸到:代表心脈正常
摸不到說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氣的現(xiàn)象
左手關脈:正常為不強不弱
太強說明肝氣太盛,太弱也不行
大多有脾胃一類的病
左手尺脈:
太弱
頭上不是頭暈就頭痛或頭腦不清醒,分不清就說患者頭有問題了
右手寸脈:太弱為肺虛
一般有咳嗽現(xiàn)象 太強也不行
右手關脈 太弱為脾弱
有便溏腹痛一類 太強 左手關脈弱的話脾胃問題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脈弱
大多腰痛身沉困
———————————————————————————————————
脈理兮,用心細,三法四中要熟記。人脈難,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遲數(shù)力為中,擴充各脈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診前,免之新醫(yī),吃脈記,經為一貫用心機,指下回聲診妙記。

浮脈: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中間仔細究,有力惡風見表實,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里有七瓣(浮緊、浮緩、浮滑、浮數(shù)、、浮遲、浮虛、浮洪),其中理性要經驗。
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凡。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久病逢時或氣痛。

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桿,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lián)似劍長。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澀微動結似相隨,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芤血上溢,芤現(xiàn)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

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shù)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產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有力為痛滯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細、沉數(shù)、沉遲、沉微,數(shù)頭機關勿誤人。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癥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MOD}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腫瘤也常見牢脈。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里冷必定見。緩、結、代、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兇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里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數(shù)脈:來往速數(shù)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shù)脈屬陽熱可知,只把虛實火來醫(yī),實要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shù)脈安排定。

疾脈:快過數(shù)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兇升。

緊脈:數(shù)又弦疾和成緊,舉如轉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沉緊逢見腹疼痛。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弦長端直若絲弦,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停食痰氣胸中瘀,婦女滑緩定是胎。

動脈:動脈搖搖數(shù)在關,沒頭沒尾豆形圈,動主驚悸心空虛,汗出發(fā)熱陰陽參。

促脈:數(shù)又止促脈乎,進必無生退可生,促脈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細推求。血、氣、痰、食、飲停留一種治病由。

濡脈:浮取極不力,按之隨手又空空,主病血虛陽虛癥,汗多夜間骨熱蒸。憑脈驗證如明鏡,學者用心都精通

第二篇:脈論
脈,浮沉兼,浮統(tǒng)五脈(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脈(伏、細、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脈焉。(虛、實、芤、長)
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臟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shù)脈:數(shù)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內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或因脾虛風濕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產后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為貴,長主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
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陽經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過度氣血虧,濕邪郁結也常見。
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氣郁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動脈跳,數(shù)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革脈:革浮取,脈繃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內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為殃。
促脈:促脈數(shù),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里,疝瘕郁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zhèn)?,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春季脈稍弦,夏季脈稍洪,長夏脈稍緩,秋季脈稍浮,冬季脈稍沉。 正常的脈象是什么呢,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緩均勻,即為有神,為常脈,其余即為病脈,當然也要考慮特殊人群,如老人脈略弦,小孩脈數(shù),胖瘦,春夏秋冬,脈書里也不泛記載。
知道了常脈,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種脈象,即浮,沉,遲,數(shù),
浮脈輕輕搭手既得,沉脈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為遲脈,大于4次的為數(shù)脈,
浮脈在人體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數(shù)脈主熱,也有例外的,如浮脈,如果陰分虛極,陽亢于外,也現(xiàn)浮脈,且多浮而有力,多屬重病。
下一步,需要回到我們的手上,以枕后高骨為關脈,前面為寸,后為尺脈,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脈主心,小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大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在寸,關,尺,上分寸為陽,尺為陰,浮為陽,沉為陰,這樣結合浮沉遲數(shù),我們就可以對人體的陰陽,表里,寒熱,大致分清了。在結合有力,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然后看脈形長短,長為有余,短為不足。這樣就可以把,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分清了。最后結合部位,看所體現(xiàn)的脈,在臟器分部屬于何臟就可以斷病了。
知道了這些,我們再把這些脈象再重新組合,因為臨床會有很多脈象組合在一起,如,浮遲,浮數(shù),浮長,浮細,同樣,沉脈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數(shù),都需要我們結合起來細細分析。
舉個例子,如左寸沉短而無力,寸關平脈。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無力也主不足心脈不足會導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動輸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會出現(xiàn)頭暈,記憶力減退,健忘。全身無力,每天懶洋洋的。
如左尺脈見沉數(shù),沉主里證,主陰,數(shù)主熱證,在病位在腎與膀胱,那么就是腎與膀胱有熱,會出現(xiàn)小便黃,熱,手腳發(fā)熱,腰膝酸軟,盜汗等癥狀。
再如,寸脈浮數(shù),尺脈沉細,寸脈主陽,數(shù)主熱,浮脈也主陽,尺為陰細為不足,結合起來就是陰虛不制陽,陽浮于上,這樣的病人必然會頭暈,用藥也可補陰潛陽為治。
再一個就是,要多實踐,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我們的朋友親人,我們都可以作為實習對象,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多練才會出成績。我剛開始時,一天有時看幾十人,看完之后對比一下,看哪對了哪錯了,總結,慢慢的就熟練了。診脈的時候一定要綜合分析,分部,分臟器,每個臟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現(xiàn)了寒熱,表里,陰陽,虛實會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診而診病,古人的四診合參是很有道理的。
再說就是生男生女的問題,書上說左手脈疾為男,反之為女,這么講,我的經驗是在40天左右時很準幾乎不差,過了4,5個月準確率就不那么高了,也就6,7成準吧,也許還要提高水平。
脈診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醫(yī)學家長期醫(y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妒酚洝分杏涊d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扁鵲,便是以精于望、聞、問、切的方法特別是以脈診著名的。要有效地治療疾病,首先必須有正確的診斷?,F(xiàn)代醫(yī)學利用科學技術的有關成就,診斷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多了。但在古代,醫(yī)生診病主要靠眼望、口問、耳聽、鼻聞、手摸等方法。這在古代世界許多國家?guī)缀醵际沁@樣,而且各國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我國古代醫(yī)學在診斷疾病方面采用的脈診,是一項獨特診法。脈診又叫切脈,是中醫(yī)“四診”(望、聞、問、切)之一,也是辨證論治的一種不可少的客觀依據?!?br>
脈診最簡單
只需要分辨
1
有力無力——辨陽氣足不足
2
脈體大小——辨陰血足不足
3
脈位浮沉——辨陽氣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
就足夠辨證了
脈?。簽殛枤庠诒砉バ埃ㄓ辛Γ?,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夏天陽氣行表;
脈沉:為陽氣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陽氣不足(無力),或者冬天陽氣行里。
脈浮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收斂,發(fā)散在外;
脈沉而陽氣不足(無力)者,氣不外散,能歸本位。
辨證要點,其實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是一致的
上為總論
以下分論之——
分者
分部以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或謂:左手侯能量的儲存 右手侯能量的制造
左手【寸】心【關】肝【尺】腎陰 心運血 肝藏血 血之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 肺運氣 脾生氣 腎之陽化精為氣
男為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于左手脈
女為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于右手脈
——此為男女之常脈
有婦女右脈強于左脈
當作何論?
服藥前
當辨證為用陽過度 不能收斂 寸尺多浮
服藥后
當辨證為陽氣得助 加快運化中 寸尺多沉
同時可見
兩手關脈最強
右關為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
左關為肝脈
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
前提很重要 是否服藥
同樣的證 辨證意義完全不同
陽之要 在于能降
寸脈位于上【表】 陽位 當以收斂沉降為順 中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斂
尺脈位于下【里】 陰位 當以收斂固密為順 重取可得
陽之要 在于能運
關脈位于中【中】 中位 當以鼓蕩滑暢為順 輕取可得
簡言之 兩頭小
中間大——現(xiàn)代社會最佳之財富【能量】結構 謂之:橄欖形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不足
再辨能量是否收藏 【相火是否歸位 陽明降與否 升降調與否】
能量足否 脈管之大小
有力無力而已 不必詳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