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剎—風穴寺,位于河南汝州市市區(qū)東北9公里處風穴山,“中原四大古剎”之一。 汝州風穴寺的佛教傳承,初為天臺,后為臨濟。唐開元間,有天臺七祖貞禪師在此修習止觀。唐末,禪宗臨濟宗之三祖南院慧,四祖風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汝州廣弘佛法。史料稱'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傳,燈燈相續(xù)。彪炳史錄者,雖曰不盡出于風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風,一時獨盛。固亦法運中云龍風虎之會也歟。' 佛教傳承歷史悠久,初為天臺宗,天臺七祖貞禪師長期住持風穴寺,成為天臺宗的大本營。 五代時期,禪宗最優(yōu)秀的支脈臨濟宗取而代之,在風穴寺將臨濟宗發(fā)揚光大。 清初,臨濟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祖再住風穴寺傳法,故風穴寺有'天臺臨濟兩祖庭'之說。與少林寺相比,風穴寺歷代高僧多為學富五車的文豪,保留和傳承著儒、釋、道大量的精華內(nèi)容,讓學者專家們流連忘返,自古就有'武少林、文風穴'的說法。 《風穴志略》載,龍山陽側(cè)有大小二風穴洞,洞深數(shù)十里,天變時,洞內(nèi)出風,猛不可擋,故名風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風穴寺”。 遠遠望去,千峰綿延。其中一峰蒼柏疊翠,山腳溪水潺潺。溯流而上,斗折蛇行,曲徑通幽處,深山藏古寺。又因主峰出云,云氣曉暮咸白,故又號“千峰白云禪院”。 汝州風穴寺風景區(qū)主要景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上下塔林、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等組成一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有機結(jié)合的旅游景區(qū)。 風穴寺雖是北方寺院,卻不沿中軸線布局,而是依山就勢而建,具有江南園林風光。周圍景觀星羅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稱。更重要的是風穴寺保存了祖國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存唐至清歷代建筑140余間。 唐開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為全國現(xiàn)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懸鐘閣內(nèi)懸掛一口宋宣和七年鐵鑄大鐘,重9999斤,被譽為“中原第一鐘”; 中佛殿為金代建筑,為單檐歇山式,梁架結(jié)構科學嚴謹;漣漪亭是河南僅有的明代雙層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我國第三大塔林。 寺內(nèi)現(xiàn)存有明代漢白玉石佛和緬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間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
寺內(nèi)碑碣林立,或記事、或題詠,楷、草、隸、篆風格迥異,存有唐代的尼陀羅咒、宋代的經(jīng)幢、元代的塔銘。另外,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資源豐富,有喬木樹種槐、側(cè)柏、麻櫟、岫松等,獨具特色,十分誘人。
風穴寺景色優(yōu)美,四季宜人,故名聞中外,被譽為中州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吸引了海內(nèi)外諸多佛子游人。
千年古剎風穴寺最為典型。風穴寺有珍珠簾、大慈泉、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玩月臺、升仙橋、懸鐘閣等八大景;有小龍門、石龍頭、活鳳尾、東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涼的三十六福地。風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歷代的文物和建筑,被專家稱為“古建筑博物館”。
其中最完整的三個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鐘閣和金代中佛殿,這三個建筑被稱作是風穴寺的三大國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