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公推薦的搏命亞軍是曹沫,不知道他是不是曹參和曹操的祖先。 曹沫在歷史上曇花一現(xiàn),但是影響巨大。司馬遷專門把他寫在了史記·刺客列傳》。 (這是將軍曹沫的模樣) 魯莊公時,大將曹沫跟齊國打了三次仗,對手是即將成為春秋首霸的齊桓公和一代名將管仲,國君比不了,曹沫也不是個兒。所以就輸了,都城都暴露在齊魯邊境,搞得人心惶惶的。 桓公主動要和莊公會談,地點在柯邑,莊公真是求之不得。 柯邑位于齊國境內(nèi),齊國引領(lǐng)了中國人好面子的傳統(tǒng),在那里建了一座七層的會盟高臺,目的是顯示國家的實力和氣派,也為了嚇唬莊公。 莊公帶了曹沫來,曹沫心里憋著一股氣,莊公卻一步一個腳印地心臟蹦蹦跳,因為他的前任魯桓公就是被齊襄公派人夾死的。 鼓樂齊鳴,賓主雙方握手、微笑、坐定,正要相談甚歡的時候,金庸先生到場,一道黑影如閃電般飛出,桓公只覺頸部一涼,一把匕首橫在眼前,站在身邊勒逼甚緊目眥盡烈毛發(fā)上指的是曹沫先生。 (齊桓公和魯莊公親切握手,對著攝影師擺pose) 雙方的安保人員目瞪口呆,呆若木雞,桓公也是三魂出竅,七竅生煙:你要干什么? 曹沫倒也實誠:把占領(lǐng)的魯國土地都還給我們。 千鈞一發(fā)之際,安保人員圍了上來。但都被曹沫喝退,其實他們是投鼠忌器,怕傷著桓公。即便是管仲坐在一側(cè)也是無計可施。 桓公愣了,這是什么道道,戰(zhàn)場上打不過,玩這種陰招,你以為你是金輪法王啊?但無奈之下只好答應(yīng)了曹沫的無理要求,因為他現(xiàn)在是人家的人質(zhì)。 (曹沫持刀逼著桓公退還土地) 曹沫得到桓公承諾之后,面不改色退回臣子席位,北面而坐,吃肉喝酒,好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一樣。莊公怎么樣,誰也不知道。大概很高興。 桓公很氣惱,要反悔,但被管仲勸住了,說你一國之君應(yīng)該一諾千金,因為一塊土地而失信于天下,失去諸侯的支持,這不值當(dāng),以后還怎么在江湖上揚名立萬。 桓公志在稱霸,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當(dāng)初還幫助過燕國打敗山戎收復(fù)失地,燕國的燕莊公,又來一個莊公給他送行,他說諸侯相送不能出境,就把燕王腳底下的齊國土地割給了燕國。 果然,兩年后桓公稱霸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曹沫所為有許多需要檢討的地方。一是齊國本身的安保工作有漏洞,一個敵國之將竟然能帶著匕首混進領(lǐng)導(dǎo)人會見的場所,幸虧只是虛驚一場,如果桓公不松口,就可能命喪當(dāng)場。安保部門的長官應(yīng)該免職殺頭。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安??赡艽_實成問題,荊軻刺秦時把匕首放在地圖里就進入了秦宮,圖窮匕見,到死神跟前才被發(fā)現(xiàn)。 桓公并未吸取教訓(xùn),一直沒有建立起靠得住的近衛(wèi)部隊,后來才會被開方、豎刁、易牙等人餓死,身上爛得生蛆也無人過問。 曹沫技不如人出此下策,勇氣可嘉,但實在不是一個臣子應(yīng)該做的。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但他沒想到他的主要任務(wù)是保衛(wèi)莊公的安全。他寄希望于他能帶刀上高臺,又下賭注他能劫持成功,還幻想桓公能答應(yīng)他的請求,每個愿望都存在變數(shù),都是險象環(huán)生,都可能不但害死他,還會害死莊公和魯國的隨從。 齊國還回來的土地,齊國立馬就可以奪走。而且,桓公一怒,可能一鼓作氣把魯國給滅了,一次劫持搞垮一家集團公司,這買賣劃算不劃算呢? 好在桓公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雙方都是有驚無險,魯國還得到了土地,好像是贏家。其實最大的贏家是桓公,兩年后就稱霸諸侯,魯國繼續(xù)內(nèi)亂,兩國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莊公要是明白的老板,應(yīng)當(dāng)立即處理曹沫,至少不能讓他為將,也不能讓他參與決策和安保。他作戰(zhàn)無能,還目無領(lǐng)導(dǎo),不請示不匯報,沒有全局觀念,逞一人之勇,陷公司和老板于萬劫不復(fù)之地,他不是一個好員工,也不是一個能獨當(dāng)一面的帥才或?qū)⒉?。這樣自以為是私自行動的員工多了,公司就會時刻都在危險之中。 (曹劌讓一代霸主齊桓公也打了敗仗) 有人說曹沫和曹劌是同一人,《韓非子》等書都持此種觀點,北大的李零也有過考證。但九公不太認同這個說法,一是曹沫的莽撞和曹劌在齊魯長勺之戰(zhàn)中的清醒冷靜,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完全不同,二是曹劌批評“肉食者鄙”,可見是個平民,而曹沫則是魯將,身份也不同。 (曹劌是這個樣子的,他和曹沫有哪點像) 難怪司馬遷把曹沫列入《刺客列傳》,他只是刺客,不是大才,不是好員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