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扇子是引風佳品,夏令必備之物。一把扇子,自古便是文人雅士手中的常物。
從羽毛扇到蒲扇,從黑紙扇到檀香扇,中華民族的扇文化源遠流長,同竹文化、佛文化交相輝映,鐫刻在漢民族的歷史碑記上。
而團扇,自古就與美人脫不了干系。團扇搖搖,美人裊裊。一把團扇,既裝下了男女間的脈脈情愫,也藏著無處言說的深閨寂寞。東方女子含蓄的美,悉數(shù)藏在這三千年前的扇子里。 扇子,最早出現(xiàn)在商代,由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每當炎炎夏日,扇子便會“物盡其用”,被我們的祖先拿來“障日”,因而也被稱為“障扇”。當時,扇子并非用于扇風取涼,而是在帝王外出巡視時,發(fā)揮遮陽、擋風及避沙之用。這個場面,我們在流傳下來的史籍、古畫上也可窺知一二。這是扇子最初的粗糙模樣。
▲障扇在帝王出巡時起遮陽擋風的功用
直到西漢以后,扇子才被廣泛用于取涼。加上紡織業(yè)初露頭角,“紈扇”開始盛行于街市。因其用潔白絲絹制成,故又被稱為“絹扇”。制作材料除了絹之外,綾、羅、紗等絲織品也派上了用場。西漢才女班婕妤曾特意為此賦詩一首,題名《怨歌行》。詩云:“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贝笠馐?,一把以絲織品織就而成的圓形涼扇,恰如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空中。中國人向來喜用“圓”喻指人間團圓,因紈扇圓而潔白,“團團似明月”,便又稱其為“團扇”。
中國的團扇在結(jié)構(gòu)和裝飾上,力求精致、華麗、情趣和小巧,制作精良,裝飾華美。扇面上,常常繡有花鳥魚蟲和山水湖泊,也有將人物和佛像繡于其上的。以彼時中國的刺繡水平推算,得到一把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團扇實屬易事。
就團扇的造型而言,以圓似明月的居多,但其他形狀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葉形、梧桐葉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馬蹄形、梅花形,是除圓形之外較常見的。 ▲形態(tài)各異的團扇
制作團扇,往往要用到竹、木、紙、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棕櫚葉、麥稈、蒲草等物。有些甚至以檀香木制成。一扇在手,芳香四溢,神思清爽,極具情調(diào)。這些材料經(jīng)過工匠精心地鏤、雕、燙、鉆,或書畫家盡興揮毫、題詩作畫之后,制作成姿態(tài)萬千的精美畫扇,供人們消遣娛樂、消暑納涼。 ▲中國的團扇在結(jié)構(gòu)和裝飾上,力求精致、華麗、情趣和小巧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最早出現(xiàn)于三國。據(jù)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卻不小心多出一個墨點,楊修便順勢而為,將墨點畫成一只蒼蠅??梢姡缭谝磺甙俣嗄昵暗奈簳x,文人學士們就喜歡在扇面上潑墨作畫了。
《晉書·王羲之傳》記載了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偶遇一位賣六角竹扇的老婦,便在每個竹扇上各題五個字。老婦很不高興。王羲之說:“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可也?!崩蠇D依言拿去叫賣,果然人們爭相購買,竹扇的身價瞬間由十二文漲至“百文”。
既然有人帶頭在團扇上題字作畫,而且看起來也確實美觀,此風一開,便一發(fā)不可收了,以至于執(zhí)一把空空如也的“素扇”,都不好意思出門。扇面上的書畫,或是筆墨潑就,或是刺繡而成,既繪山水樓臺、草蟲花鳥,又著詩詞歌賦,雅致脫俗。甚至有人覺得不夠“拉風”,還為扇子配上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到了宋代,書畫團扇已極為盛行,創(chuàng)作水平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在這一時期,有幾位皇帝均喜于扇上提詩作畫。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有趨,民間爭相效仿,一時之間團扇風行。對此,陸游曾作詩感嘆:“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睋?jù)此可窺見當時畫扇之盛。
▲精美的古典團扇
說到團扇詩,主角自然是以手執(zhí)扇的美麗女子。梁武帝就曾作詩:“手中白團扇,凈如秋團月。清風任動生,嬌香承意發(fā)?!贝笠馐牵利惖纳倥p搖皓腕,清風隨著她柔和的動作徐徐而來;少女身上的香氣隨風而散,讓人心馳神往。
大多數(shù)的團扇詩,都與梁武帝的類似,著眼于一種脂香粉膩、艷冶嬌媚的女性美。然而蘇軾則不同,《賀新郎》一詞中:“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彪m同樣以美人和團扇為主題,卻并無撲面的脂粉香氣,反倒充滿了高潔清新之感,讓人心生敬重與愛慕。
也許是“物極必反”。當你把團扇打扮成圣誕樹,掛了滿身的扇墜、流蘇和玉器,飾品太多了,攜帶起來便開始不方便,更不必說使用了。于是,男人們開始反思,攜帶團扇的熱情開始消減。但對于很少出門的閨閣仕女來說,飾品繁多卻影響不大。她們身處閨閣,手搖團扇,不但可以平添嫻雅文靜的色彩,又能體現(xiàn)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團扇,應該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慢慢地女性化了。
北宋時期,折扇因易于攜帶,又有舒合之妙,慢慢成為文人雅士的掌中物。到了明清時期,折扇逐漸盛行。
折扇流行后,逐漸與團扇并駕齊驅(qū):出門在外的文人雅士,和身處閨閣的妃嬪仕女,各取所需,各享所愛,男佩折扇瀟灑倜儻,女攜團扇溫柔優(yōu)雅?!?/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