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水草育成條件 充足的照明,足量CO2的添加,適度的肥料〈基肥、液肥、追肥〉、水流、水溫、水的硬度(GH)、PH值,營造一個健康的底床。 二、水草缸基本配備 燈具,以螢光燈為佳,其價格較為低廉,選擇時以高反射燈具較適合,燈管的選擇原則是,以適合水草光合作用之波長分布655nm與460nm為主,不應只注重亮度;二氧化碳添加設備,以細化器和擴散桶為常用;過濾設備,強烈建議使用過濾桶;加溫設備,以底部加溫為最佳;底床,根據(jù)個人愛好或條件決定,可使用底砂、陶粒沙、水草泥等;一般還要配置定時器和溫度計。 三、水草缸設置的準備工作 1、決定魚缸的大小、形狀及放置位置。設置場所盡量避免陽光照射之處,如果是超大型魚缸應考慮地板可承受之壓力。 2、水草種植位置:水草缸布置時最好于水草買入前先構(gòu)思好所要做之水草造景,再依造景所需購買水草,按照所設計之造景圖植入,在構(gòu)思設計圖時,水草種類的選定,應選擇育成條件較接近者為佳,尤其是光的需求量、水的硬度最為重要;在其它搭配素材的選擇,如流木、石頭等應注意其是否會影響水質(zhì),如含石灰質(zhì)的石頭,會使水的硬度提高。而流木或多或少含有帶色物質(zhì),需泡水數(shù)日,使其吐色后,放入水草缸中較不會影響美觀。 3、底砂:底砂的選擇也要注意以不影響水質(zhì)為原則;在設缸前,底砂需充分的洗凈,并投入底床專用微生物。 4、水草: a、水草購買時,應選擇健康的水中葉,較易種植。 b、水草買入后,應先經(jīng)過簡單的消毒處理。 c、水草種植前,先分類處理,如有腐壞,不健康之莖葉都需切除。 d、水草栽植時,切忌夾碎水草末端或折斷莖枝。 四、水草缸之設置步驟: 1、先將洗凈的底砂,于缸底薄薄鋪上一層,再將基肥鋪置上去,再將底砂覆蓋上去,底砂鋪設宜采前低後高,其視覺效果較佳。如使用底部加溫,應先將加溫設備架設好,再鋪設底砂。 底床的高度,依魚缸大小,其厚度亦有所不同,小型魚缸〈75cm以下〉,其前景總高約5cm左右,后景高度亦不宜超過缸子高度之1/4;大型魚缸〈90cm以上〉,依魚缸之高度,所栽植之水草的種類及造景所需而有所調(diào)整,前景總高約8-10cm左右,而后景如栽植大型水草,其根部之延伸寬且深,其底砂厚度就需要厚一點,通常約15~25cm左右(其厚度主要依照造景所需而定)。 2、將造景的搭配素材,依照設計圖,放在預定的位置上,并加以調(diào)整至最合適的位置。 3、放入1/3-1/4的水,放水時不宜太快,以免沖壞底床。可用小碟子盛水,使水慢慢溢出,較不易沖壞底床;先將高度較矮的草,依預定位置植入,再將水慢慢添加,此時可用吸盤將水管固定於缸壁上,使水慢慢流入缸中,此時水流亦不可太大;同時并依草的高度由矮至高,慢慢植入,如此草景便完成了。 如所種植之水草非常脆弱,要等水位至草的高度再種入,如此水草才不致折傷。 五、照明時間的設定 1、在初設缸第一周,其照明時間約3-4個小時,因此時水草還在適應環(huán)境,不需太多光量,如照明時間太長則藻類容易滋生。 2、在設缸第二周,照明時間可增加為5-6個小時。 3、設缸第三周后,照明時間則可慢慢增加至正常時間,一般以8-10個小時為宜。 4、關于采用漸進方式開燈的做法,說法不一,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 切記:水草有睡眠時間,千萬不可二十四小時給予照明。 六、二氧化碳的添加 1、有人喜歡搭配照明時間添加,但更多的人是不間斷的添加; 2、維持PH值5.5-6.8; 3、添加量須適中,過少則水草生長狀況不佳,過多易造成水中動物缺氧、死亡。 七、換水 1、在初設缸第一周內(nèi),換水頻率及換水量建議,每隔2-3天換水1/2; 2、第二周后,每周換水一次,換水量約1/3-1/4。換入新水最好是缸外調(diào)節(jié)好適合水質(zhì)(pH值、GH值),加入缸中時宜緩慢加入。 八、液肥的添加 1、初設缸兩周內(nèi),不要添加液肥。(水草在適應新環(huán)境時,暫時停止生長不吸收養(yǎng)份,如果添加液肥易滋生藻類。) 2、第三周開始添加液肥,此時液肥添加量減半。 3、第四周后則依正常使用量添加。 九、魚、蝦放養(yǎng) 設缸第二周后,可放入黑殼蝦及藻蝦,先行清除藻類及雜物。 設缸第四周后,再放入所要飼養(yǎng)的魚只,放入之數(shù)量不宜過多。魚蝦放入時要注意PH值及水溫等水質(zhì)的調(diào)整,先將袋子放入魚缸中約15分鐘,再將缸中的水,利用細管導出,與魚蝦之原本的水慢慢混合,時間約15分━半小時,再將魚蝦整袋置入缸中緩緩釋出。請選擇適合水草缸之魚只放養(yǎng),如燈科魚、神仙魚等等。魚只放養(yǎng)時,要注意缸中水之容量,及魚只的大小,來決定魚只的數(shù)量。 十、溫度設定 水草缸最佳的溫度設定為22-28℃。 夏天溫度過高時,可使用冷卻機或用小型風扇散熱,最好是能將燈具架高,以提高散熱效果。
十一、水草缸的保養(yǎng) 1、定期換水:以七天換一次,換水量為1/3-1/4為宜。 2、水草修剪:當水草影響整體景觀時需加以修剪有莖水草:一般皆可直接從上面修剪到需要之高度,如水草老化時,剪下上端部分植入,將下面老化部分拔除,例如:珍珠草。無莖水草:只需將枯黃之葉片剪掉即可,如有走莖生長過于凌亂,則可將多余的走莖剪掉,將水草拔起即可。 3、藻類的防治與清除防治方法: a、適度的光量與照明時間。 b、適當?shù)姆柿咸砑印?/p> c、魚只喂食不可過量。 d、缸中可放入藻蝦、黑殼蝦、小精靈、青苔鼠、小茶壺等食藻生物。 清除方法: a、在換水前先將附著缸壁之藻類刮除,換水時盡可能將藻類吸除。 b、水草之葉片有被藻類附著者,應將其葉子剪掉。 c、如底床上有嚴重藻類附著,應將附著藻類的底砂清除,再補入新的底砂。底砂層盡量種滿水草,避免光源照射底砂而生藻類。 4、螢光燈管的更替:螢光燈管在使用時,光度會隨時間漸漸衰退,故建議定期更換,更換時不宜一次全部更新燈管,宜采逐一替換,最好每周更換一支燈管,使水草漸漸適應新光源。 5、濾材的清洗:宜用換水時,水草缸中抽出之水清洗,不可直接使用自來水清洗,避免濾材之益菌被殺死,清洗后應即時裝入水槽水中,避免益菌死亡。 6、魚只的喂食:每天少量喂食,最好不要有殘餌,如喂食過量易造成水質(zhì)惡化。 7、肥料的添加: 液肥:以每日添加為佳,視水草之生長狀況斟量減增,但大多數(shù)人都是換水一次添加,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自由掌握。 追肥:a、底肥需求量較大的水草,如球莖類水草,宜在根部附近追加追肥; b、 當?shù)追手饾u衰退時,可追加底肥。 8、水質(zhì)的檢測 需不定期檢測水質(zhì),可有效的了解水草缸之狀況,如缸中水草及魚蝦狀況有異時,則須立即檢測水質(zhì),以謀求對策。一般水質(zhì)檢測項目:亞硝酸、PH質(zhì)、水的硬度〔KH、GH〕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