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是種奇怪的液體。既不像瓊漿玉液那樣叫人皆大歡喜,也不像白開水那樣讓人喝起來無滋無味,但它可以用以助興或慶祝,借以消愁或寄托哀思,也可用來裝瘋賣傻,抵御世俗“風寒”。無論自斟自酌的“獨樂樂”,觥籌交錯的“與人樂樂”,還是酩酊大醉的“與爾同銷萬古愁”,總能弄出一些事端或故事來。 喝酒喝出了風度,當數(shù)竹林七賢。他們對“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建門閥制度與儒家禮法強烈不滿,除了向老莊找出路外,便是放浪形骸。酒成了他們最好的釋放與解脫。 阮籍聽說步兵櫥善釀好酒,就求為校尉,卻又蹲著茅坑不拉屎,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終日痛飲不已。說他沒有能力吧,可他之前在做東平相時卻頗有政聲。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地方,他竟敢色膽包天地醉臥到鄰婦之側(cè),而鄰婦之夫卻不疑有他。更過分的是,他母親死了也照常食肉喝酒,這在那以孝治天下的西晉,簡直就是大逆不道,要腦袋搬家,但大家都認為他是孝子,因為他因母死竟哭得吐血幾升。為拒絕司馬昭的求婚,他把自己灌得大醉了六十天,鐘會想借問時事使之禍從口出,他就終日酣醉而不置一詞。醉酒成為他不與當權(quán)者合作又能夠避禍的最佳方式。同樣是不同流合污,嵇康則離經(jīng)叛道,“非湯武而薄周孔”,與腐朽的司馬氏集團針鋒相對,卻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如果說嵇康是個勇者,那阮籍就是個智者,他聰明地把酒當做應(yīng)對危局的工具。 阮籍的侄子阮咸也好酒糊涂,因為“眈酒浮虛”不見用于司馬氏,不僅不以為迕,反而與豬共飲,真是荒唐得可笑而又可愛了。 劉伶更是個死乞白賴的酒鬼。他妻子要他戒酒,他說須得祭神立誓,其妻真就備酒祭神,結(jié)果他照樣我行我素,弄得劉夫人最后徒喚奈何。他寫過一篇《酒德頌》,說什么“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惟酒是務(wù),焉知其余?!彼鲂械能囎由媳貍渲鴥蓸訓|西,一是酒,一是鐵锨。什么時候喝死了,就就地埋葬,真可謂置之死地而先快活了。 這之前的建安時期,曹氏父子和孔融等建安七子也多是好酒之徒。曹操釃酒臨江、橫搠賦詩,氣概豪邁??墒且驗榫疲c孔融發(fā)生了沖突。他鑒于年荒兵兇百姓嗷嗷待哺的現(xiàn)狀,上書獻帝頒布禁酒令,孔融則寫信反對:“以酒養(yǎng)德已久,古之明君先哲,上和神靈,下安人心,憑的都是酒,堯不喝千盅,就不能建太平盛世,孔子不喝百斛,不可能成為圣人,酈食其是高陽酒徒,才成為西漢功臣,屈原不喝酒糟,才有在楚的困厄。”強詞奪理到幾近無理取鬧,后遭不幸,與孔融留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無關(guān)系??兹谠鴮α硪粋€酒鬼禰衡說過一段話,他說父子是什么關(guān)系?不過是性欲的結(jié)果罷了,母子是什么關(guān)系,不過是在肚子里寄存罷了。這樣的瘋話不是醉酒怎會如此胡說八道?“座上客恒滿,樽中酒不空”,曠世之才的他因為酒而致自己與家人身首異處,實在也是很可悲的。 其實更古的時候,大禹早已禁酒?!暗叟顑x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國者。”果然,商紂建酒池肉林而招來武王討伐,唐明皇沉迷酒色而導致安史之亂。不一而足。 可正是這酒,也給我們留下很多故事與傳奇。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身手何等利落;曹操煮酒論英雄,眼光何等犀利;武松醉酒打虎,功夫何等了得;宋江醉題反詩,膽氣何等豪壯……大觀園里也是時而是粗魯?shù)亩肪撇氯瑫r而是文雅的行令作詩。至于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更是令人蕩氣回腸了。一部《三國演義》,一部《水滸傳》,一部《紅樓夢》,一部《金瓶梅》,沒有酒,何來異彩紛呈的情節(jié),扣人心弦的故事?又哪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真可謂無酒不成書。宋太祖杯酒釋兵權(quán),避免兔死狗烹的悲劇重演,“侍兒扶起嬌無力”,貴妃醉酒是多么嫵媚動人,而鴻門一宴,項羽錯失良機,最終烏江自刎。酒成全了人也禍害了人。 詩酒風流,有酒處多有詩。陶淵明因為閑居寡歡,加上夜長寂寞,一有好酒便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他寫有二十首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最好的一句。他老先生還寫過一首止酒詩:“平生不止酒,止酒情天喜,暮止不安寤,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營衛(wèi)止不理?!毕虢浣洳涣?,酒和詩已成他兩大寄托。也愛山水的王維,送友人時情意綿綿,酒是他借以抒懷的最好表達方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邊塞詩人身處苦寒之地,酒是情感的最好慰藉。王翰醉臥沙場,到了先憂后樂的范仲淹,則“濁酒一杯家萬里”。酒是有熱情的火,溫暖戍邊將士寒冷的身,也是有靈魂的水,滋潤遷客騷人焦渴的心。立志恢復中原的辛稼軒屢遭冷遇,只好“醉里挑燈看劍”。常被貶謫的蘇軾,內(nèi)心凄涼,表現(xiàn)卻很樂觀,他時而舉酒矚佳客,時而聊發(fā)少年狂,時而把酒問青天。也許與他的老師歐陽修一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對酒最情有獨鐘的還是李太白,明知“舉杯澆愁愁更愁”,卻還要不斷的“將進酒,杯莫停”,勸人也勸自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酒雖然消解不了心中快壘,但詩寫得更出神入化,人表現(xiàn)得更真誠坦率。杜甫稱贊他“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安史之亂讓杜甫流離失所,生活都難以為繼,自然喝不到美酒,當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時,他高興得“白日放歌須縱酒”,仿佛只有酒才能表達自己的興高采烈之情,即使想象中喝酒也是好的。他寫了一首《飲中醉八仙》,妙筆生花地把賀知章、張旭、李白等八個酒徒愛酒醉酒的形象與神態(tài)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其實也反映了自己的志趣。 酒讓人豪情滿懷,也使人柔腸寸斷。晏殊少年得志,做到宰相,政事以外,過著的是“未嘗一日不宴飲”的生活,雖“一曲新詞酒一杯”,卻感嘆“無可奈何花落去”;奉旨填詞的柳永求仕失意便在女人堆里尋歡作樂,經(jīng)常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最可憐的是南渡后的李易安,“東籬把酒黃昏后”, “三杯兩盞淡酒”,難澆心頭的傷感和哀愁。 有宴必置酒,無酒不成席。政治談判,外交爭端,經(jīng)商從政,人情往來,婚喪嫁娶,無不用酒。酒已成為人與人溝通感情,國與國構(gòu)建和諧關(guān)系的有效載體。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酒已經(jīng)深深融進中國人的血液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原標題:酒中有深味 *作者:張獻黨,魚羊秘史原創(chuàng)專欄作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