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三月,由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主辦,北京文津閣國際拍賣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作品展”于北師大京師美術館舉辦。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師范大學在大象朋友圈的出鏡率突然有一點高,大象今天也來說說北師大,而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北師大和啟功先生的那一幕幕的往事,請朋友們跟隨大象一起回到北京那個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的年代吧。 
 
 《英才》2012年9月刊、《文藝報》副總編輯徐可先生撰文、其他網絡資料(無法一一找到確切的資料出處,請見諒) 
 一、 一代啟功國學大師、教育家和文物鑒定家啟功先生(1912—2005),清皇室后裔,啟功先生和北京師范大學的結緣則是得到了先后擔任輔仁大學校長、北京師范大學校長的著名史學家陳垣先生的提攜。 
 
 陳垣,字援庵,廣東新會人,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民國時期是聲震一時的名儒大師,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通識之才?!秵⒐谑鰵v史》有一段寫道: “回想我這一生,新中國成立前有人不屑我這個資歷不夠的中學生,眼里根本不夾我地把我刷來刷去;新中國成立后又有人鄙視我這個出身不好的‘封建余孽’,舍你其誰地把我批來批去?!闲iL卻保護了我,每當我遭受風雨的時候,是他老人家為我撐起一片遮風避雨的傘蓋;每當我遭受拋棄時,是他老人家為我張開寬厚的翅膀,讓我得到溫暖與安頓……我啟功別說今生今世報答不了他的恩情,就是有來生、有下輩子,我也報答不完他老人家的恩情?!?/span>   
 
 二、 書法家,文物家,史學家,所有的光環(huán)在啟功看來都是“副業(yè)”。他年輕時期受業(yè)于教育家陳垣,深得老師教誨,所以晚年摒棄一切蓋帽敬稱,唯一認可的是“教師”二字。 
 輔仁大學的前身是滿洲貴族英斂之創(chuàng)辦的一個學術團體,叫做“輔仁社”,后來成為了天主教會的一所大學——輔仁大學。在那個年代,沒有足夠學歷的啟功先生三進三出輔仁大學。 啟功四十年代在輔仁大學 
 二進輔仁。陳垣得知啟功被辭退之后,堅信啟功絕對是難得的人才。于是他頂著壓力,又把啟功請回輔仁。這次對啟功的安排,陳垣也費了些心思。若是繼續(xù)教授學生國文,肯定容易被人質疑學歷,若是教授繪畫,則更看重個人的造詣。因為許多名家大家并沒有太高的學歷。所以,陳垣安排啟功進入美術系任教。然而又碰到那位分管的張院長,啟功再次因為學歷不夠而被辭退。后來,陳垣校長有意讓啟功擔任自己的秘書,然而這個職位卻陰差陽錯地讓別人接替了。于是,啟功只好離開輔仁,結束了他二進輔仁的經歷。 三進輔仁。第二次離開輔仁正好是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北平淪陷,物價飛漲。啟功又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因此也就又回到了臨時去教館教書、寫字賣畫的窘境。一直到第二年夏天,陳垣找到啟功,說要請啟功回輔仁大學教授大一國文。陳垣帶來的這個消息不啻于久旱甘霖。不僅僅是解了啟功經濟上的燃眉之急,更是自己可以回到喜愛的講臺上和校園中,尤其是體會到了來自于陳垣校長的一種知遇之情。而這種知遇之恩,啟功終其一生也沒有忘記。 
 
 后來輔仁大學并入北京師范大學,陳垣校長成為了北師大的校長,啟功成為了中文系的教授。啟功一直在這里耕耘、收獲,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再也沒有離開過。 
 三 啟功不恃聰慧天資為傲,學術研究一絲不茍、扎實嚴謹,常常能發(fā)人所未發(fā),道人所未道。在客居內弟家的二十余年里,他焚膏繼晷,完成奠定中國古典文獻學理論基礎的《古代字體論稿》和《詩文聲律論稿》,完成了迄今為止最完備的《紅樓夢》注釋,完成了《二十四史》的《清史稿》點校以及敦煌變文俗曲點校,并參與鑒定全國各大博物館的書畫作品,為國家收回大量散佚民間的珍品。他終身筆墨問學,勤耕不輟,暮年之際仍然“尚爭一息上竿頭”,不斷有學術新篇問世。 
 
   
 
 
 
 
 對于原則問題,先生從不茍且。1993年,他發(fā)現有人假冒他的名義,對古書畫作品進行鑒定,造成書畫市場的混亂。對此,老先生非常憤怒。當年6月17日,他專門約見我,委托我代他發(fā)表聲明:“從今以后,啟功不再為任何個人收藏的古字畫鑒定真?zhèn)?,凡有以‘啟功’名義在個人收藏的古字畫上題簽的均為假冒,概與本人無關。凡以我的名義欺詐別人的,屬于犯罪行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責任的權利。” 
 
 20世紀80年代初,尊師重教之風重振,北京師范大學七位教授聯名提案設立“教師節(jié)”,啟功就是七位提案人之一。 
 四、 
 啟功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書時,教室里座無虛席,他那生動有趣的教授方式,讓學生們興味盎然,而這些北師大的畢業(yè)生們,又把這樣的教育理念傳遞給下一代學生。啟功將自己的教育思想歸結為恩師陳垣的教導,并手書《教書九法》供年輕學子參考。 
 啟功對師長至敬,對朋友至誠,對晚輩、學生關愛至切。他關心后學,雖然他不以“教人者”自居,總是那樣謙虛自抑,不讓人稱是他的“學生”,對好學的年輕人皆盡心講授,不論親疏,幫助學生是他畢生樂事。 
 
 啟功有一方藏硯,硯臺上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啟功取其中“堅凈”二字為書齋名?!皥浴?、“凈”二字正是他美德的生動寫照。 
 啟功愛玩具,是一世的童心和本真,親朋和學生們將他比作大熊貓,來看望他時總是這個送來個洋娃娃,那個帶來只玩具熊,他的家成了一個十足的玩具王國。 
 六十六歲那年,啟功以一貫自嘲的幽默口吻,為自己寫下墓志銘。 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并無后。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齊臭。 
 彰顯出啟老特有的幽默和豁達。 
 五、 
 左起:啟功、夫人章寶琛、母親克連珍、姑姑恒季華 啟功先生一生清貧,啟先生二十歲成家,原配夫人章寶琛陪她度過了四十三個春秋,一直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夫妻倆沒有子女,也終生不離不棄。 
 即便在十年浩劫中,啟功仍然保持著一份特有的樂觀和幽默,“草屋八九間,三徑陶潛,有酒有雞真富庶;梨桃數百樹,小園庾信,何功何德濫吹噓。 
 北京師范大學紅六樓。啟功把這座樓稱為浮光掠影樓,是因為樓下種著幾棵碩大的梧桐樹,樹冠覆蓋在二層小樓頂端,每逢夏日,婆娑的樹影灑在碩大的書案上,不僅遮蔭,而且為房間平添了一番情趣。 1978年,北京師范大學恢復招生,啟功獲準重登講臺。學校為了解決啟功的生活現狀,為他安排了這座小樓,于是,啟功結束長達四十年的借居生活。與他比鄰而居的,有民俗學家鐘敬文、文藝理論家黃藥眠、歷史學家白壽彝、何茲全等碩學名儒。 但啟老說:“我的老伴兒已經不在了。我們曾經有難同當,現在有福卻不能同享,我的條件越好,心里越難過?!毖哉Z之中,滿是蒼涼。 
 
 
 啟功與“勵耘獎學助學基金” 文革后,啟先生得到了平反,但他賣掉了自己珍藏多的字畫,將所得的200萬元人民幣悉數捐給了北京師范大學。啟功先生用這200萬元在北師大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人們提議叫做“啟功基金會”。啟功卻執(zhí)意不肯,而將其命名為“勵耘獎學助學基金”。“勵耘”,是陳垣書屋的名字,啟功以此來命名基金會,其不忘恩師的情意溢于言表。 
 在如今的北師大里,教學樓、宿舍樓,甚至食堂、小花園……只要有名字的地方,只要有題字,幾乎都是啟老包辦。北師大里這些字已不是財富所能衡量。啟功老先生身后沒有子女,他將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學術研究和書畫練習創(chuàng)作,以及教導學生上。他說,他所有的學生都是他的子女。他給北師大的校訓題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他一生真真實實的寫照。 
 以下為北京文津閣春拍紀念啟功專題拍品 
 出版:《啟功圖傳》第201頁,侯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展覽:“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展”,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2015年3月15日——30日。 26×23cm 約0.54平尺 RMB: 30,000-50,000 
 
 說明:啟功先生此件作品為“雅嘉齋”齋主曾樹成先生直接得自啟功先生本人,啟功先生秘書侯剛先生當時亦在旁邊,親眼目睹。1987年,曾樹成先生在四川夾江創(chuàng)辦“雅嘉齋”,研制夾江紙,并得啟功先生悉心指點,以防蟲中藥入紙,得“雅箋”,啟功先生親為題簽。此件“雅嘉齋”堂號就是當時啟功先生為曾樹成先生所題,啟功先生考慮周全為曾樹成先生題寫了兩張,讓曾先生挑選其中一件落款,鈐印,現出版于《啟功全集》第19卷 26×66cm 約1.54平尺 RMB: 50,000-80,000 
 
 出版:《啟功圖傳》第228頁,侯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展覽:“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展”,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2015年3月15日——30日。 45×70cm 約2.84平尺 RMB: 150,000-200,000 
 
 說明:附啟功書院鑒定證書。 65×43cm 約2.52平尺 RMB: 80,000-100,000 
 
 出版:《啟功潘主蘭書畫集》,第29頁,江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著錄:《素心》雜志第三期,第25頁,福州美術館、潘主蘭藝術研究會編,2014年3月。 展覽:“啟功、潘主蘭書畫展”,福建博物院,2013年12月7日——23日。 82×48cm 約3.54平尺 RMB: 150,000-250,000 
 
 說明:上款人“德仁先生”即陳德仁,日本神戶中華青年會初代會長,神戶華僑貿易振興會創(chuàng)設,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創(chuàng)設,初代館長,中國華僑博物院建設基金理事,孫中山紀念館館長。 98×34cm 約3平尺 RMB: 80,000-120,000 
 
 說明:附啟功書院鑒定證書。 135×34cm 約4.13平尺 RMB: 100,000-150,000 
 
 103×51cm 約4.73平尺 RMB: 100,000-150,000 
 
 128×30cm 約3.46平尺(每幅) RMB: 300,000-500,000 
 
 說明:此件拍品得自于北京師范大學藏家。 90×40cm 約3.24平尺 RMB: 150,000-180,000 
 
 說明:此件拍品得自于北京師范大學藏家。 90×40cm 約3.24平尺 RMB: 150,000-180,000 
 
 說明:(一)委托方直接得自于上款人家屬。 (二)上款人“志明”即劉志明,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 RMB: 150,000-250,000 
 
 信札 水墨紙本 提要:(一)啟先生在祝詞中簡要評述了兩位先生在藝術上的造詣,并點出使得兩人得以聯合辦展的一個重要紐帶——對王鐸書法的愛好。啟先生提到董壽平在寫字時候的一個有趣習慣“董先生喜好懸空寫字,就是兩個人共撿一張大紙,先生站在紙的左邊,提筆懸臂在紙面上寫去”據說這個習慣來自于同為山西鄉(xiāng)賢的傅山、王鐸。 (二)吳鏡汀為啟先生書畫上的授業(yè)恩師,跋文中敘述了恩師的學畫經由及個中甘苦,又追溯了恩師當年對自己的口講指畫,諄諄教誨。于此謙謙跋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啟先生對于恩師的敬重和感念。 27×37cm 約0.9平尺 26×19cm 約0.44平尺(每幅) RMB: 無底價 
 
 鏡心水墨紙本 展覽:(一)“啟功遺墨展”,中華世紀壇,2012年7月26-8月7日。 (二)“紀念啟功先生逝世十周年書畫展”,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美術館,2015年3月15日——30日。 著錄:《啟功遺墨展作品集》第127頁,“啟功遺墨展”組委會編,2012年。 說明:本件拍品系啟功先生為論文《論馮夢龍的民歌俗曲觀》所寫的讀后意見。論文原作者為龔篤清(b.1946),湖南新邵人,文革后恢復高考第二年,考取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班,師從著名學者、民俗學研究泰斗鐘敬文先生,后任湖南人民出版社原副總編輯、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等職。 在此篇“讀后意見”中,啟功先生首先對論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它“堪稱是一篇研究馮夢龍——乃至研究明代民歌俗曲的優(yōu)秀論文”。此外,啟功先生也就自己的意見,指出了該文三個不足之處,并著重論述了在馮夢龍對有關市民文學中糟粕部分的態(tài)度這一問題上,文章仍然有發(fā)揮的余地。 26.5×19cm 約0.45平尺 RMB: 無底價 
 北京文津閣2016年春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2016年7月27日-28日 上午9:00-下午9:00 拍賣時間: 2016年07月29日 地點: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北京市朝陽區(qū)光華路15號 
 【大象視界】有時候我們更喜歡懷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