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骨髓A.部位: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中; B.分類: a)紅骨髓:胎兒、新生兒和幼兒期,骨髓全部為紅骨髓,其內水40%、脂肪成分40%(對比脂肪成分80%的黃骨髓來說,這個在看MR時有助于理解喔~)、蛋白質20%,具有造血功能。 b)黃骨髓:其內水15%,脂肪80%,蛋白質5%,5-6歲后,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被黃骨髓取代,失去造血功能。當機體嚴重失血或重度貧血時,黃骨髓可轉化為紅骨髓,重新造血。 P.S 骨松質內終生都是紅骨髓,保留有造血功能。
圖中示:脊柱是成人紅骨髓分布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T1WI上椎體信號要比外周骨低。 Eg:這是一個23歲男子正常的股骨MR掃描: T1上呈高信號 T2上呈高信號 T2壓脂信號減低,被壓掉 T2壓脂信號減低,被壓掉 23歲男子骨髓以黃骨髓為主,這是一個黃骨髓MR表現(xiàn)。黃骨髓主要是脂肪成分所以T1、T2上呈高信號,壓脂序列脂肪成分被抑制,信號變低。 Eg:這是一個14歲女性正常的脊柱MR掃描: T1上呈稍低信號 T2上呈稍高信號 14歲女孩頸、胸椎為紅骨髓為主。(中軸骨是以局部性轉化模式為主,即在紅骨髓背景上出現(xiàn)局灶性脂肪沉積。MRI表現(xiàn)為斑點狀、斑片狀或節(jié)段狀高信號。椎體的紅黃轉換出生后幾歲就開始出現(xiàn)黃骨髓,從下向上發(fā)展。出生不久椎體中心區(qū)就出現(xiàn)黃骨髓,隨著年齡增大而擴大,周圍區(qū)則呈紅骨髓聚集區(qū)。) Tips:國慶期間,小編請了個假歡脫了很久,在祖國大江南北看到了很多“人從眾。。?!保蛱焱砩习殡S著屠呦呦教授諾獎佳訊小編剛剛回歸為大家繼續(xù)編寫從零到一系列。有什么意見或建議,請告訴我哦~
責任編輯:如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