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療藥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易于損傷正常的細胞,由此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肝腎功能損害、惡心嘔吐、脫發(fā)、局部刺激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如果化療前后用一些”扶正”中藥,將有助于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應根據(jù)患者的不同表現(xiàn)和辯證分型來選用不同的方子。 肺胃陰虛型 癥狀有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口舌生瘡,饑不擇食,神疲乏力,舌質紅,。適宜滋陰潤燥。 可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石斛各30克,太子參、玉竹、天花粉各15克,百合、當歸、天冬、麥冬、生地各10克,生甘草6克。 脾胃失和型 癥狀有胃脘痞滿,惡心嘔吐,噯氣呃逆,腹痛腹瀉,胃納不振,舌淡苔薄膩,脈細。治宜健脾運中,和胃降逆。 可用香砂六君子合旋覆代赭湯加減。旋覆花(包煎)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黨參15克,陳皮、姜夏、白術、茯苓各10克,木香8克,砂仁(后下)6克,生姜5片,生甘草3克,大棗10枚。 氣血虧虛型 癥狀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怔仲,自汗,易外感,納食不振,舌質淡,苔薄脈細弱,檢查可見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治宜益氣養(yǎng)血。方用八珍湯合歸脾湯。灸黃芪40克,黨參20克,熟地、茯苓、白術各15克,當歸、川穹、白芍各10克,雞血藤30克,木香9克,灸甘草6克。 脾腎陽虛型 癥狀有面色蒼白,少氣懶言,頭昏耳鳴。腰膝酸冷,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陳弱。治宜健脾溫中、益腎壯陽。 可用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湯加減。黨參20克,白術15克,炮附子6克,茯苓、澤瀉、當歸各10克,淫羊藿、補骨脂各15克,干姜、灸甘草各6克。 肝腎陰虛型 癥狀有患者后期常見肝腎陰虛,面色晦暗,形體消瘦,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口感咽燥。盜汗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治宜滋養(yǎng)肝腎。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15克,山萸肉、丹皮、澤瀉、杞子各10克,淮山藥20克,沙參30克、黃精、灸龜板(先煎)各30克,灸甘草6克。 | 
|  | 
來自: 陽光貝貝海清清 > 《養(yǎng)生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