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翚 耕煙草堂圖 南京經(jīng)典2010秋拍成交價212.8萬元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圣”。與王鑒、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四王”。王翚師從王時敏、王鑒。但他所畫山水不拘于一家,廣采博攬,集唐宋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為一爐。王翚在王時敏、王鑒發(fā)展南宗畫派的基礎上,借鑒北宗的某些技法,比較全面地對山水畫傳統(tǒng)進行整理,形成具有綜合概括性質(zhì)的法則。王翚將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范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fā)的山水畫風格。因而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王翚作畫喜好干筆、濕筆并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傾向蒼茫渾厚。章法富于變化,水墨與淺絳渲染得法。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詔繪制《康熙南巡圖》,歷時三年完成,受到皇太子胤礽召見,并繪扇書以“山水清暉”四字作為褒獎。被視為畫之正宗,追隨者甚眾,因他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將其稱為虞山派。
此作系吳門繪畫大家吳伯滔、吳待秋、吳養(yǎng)木祖孫三代收藏。此作曾經(jīng)多次拍賣,亦名《草堂話舊圖》。
款識:壬戌春正子秀大侄自赤城岸來耕煙草堂,縱飲快談流連數(shù)晨夕,追憶先人往事,覺四十余年情景宛如昨日,我兩人感慨今昔,臨別黯然,篝燈寫此以贈。叔翚 |
|
|
來自: 雨林修養(yǎng)館 > 《王翚 字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