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上,一提及中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然而隨著經(jīng)濟日趨發(fā)達,如今中國社會越來越富裕,國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但整體的國民素質(zhì)卻令人堪憂。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可是眼下許多國人卻給人“富而不貴”的印象。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在博物館、美術(shù)館內(nèi),孩子們大聲喧嘩、隨意照相;在公共場合,父母任憑孩子在眾人面前撒潑打滾、隨地大小便;在餐廳、機場,小孩子對工作人員吆三喝四;在豪華的游輪上,一些中國孩子旁若無人地追逐喧鬧,留下一大堆食物垃圾……每當遇到這種事情,作為同胞的我都會感覺十分尷尬。 游覽時,家長“鼓勵”孩子爬城墻?!?/span> 孩子們把超市的購物車當做玩具車?!?/span> 孩子們在地鐵上旁若無人地玩耍?!?/span> 家長帶著孩子闖紅燈,太常見了?!?/span> 我曾看到過,一位媽媽帶著孩子過馬路,一邊教導(dǎo)孩子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一邊在闖紅燈,更為夸張的是,在走到路中間的時候,綠燈才亮,她就說:“喏,你看,這就是綠燈行。” 前幾天,我和朋友去一家餐廳吃飯,就遇到了特別雷人的一幕。我們的鄰桌是兩位帶孩子的女士,孩子六七歲的樣子,從進餐廳開始,兩個孩子就一直打打鬧鬧。直到第一道菜端上桌,兩位媽媽才制止了孩子的打鬧。 大概過了十幾分鐘,兩個孩子估計是吃得差不多了,就開始一人拿一個面包,撕成一團團地互相攻擊起來。起初大人呵斥了幾句,但沒什么效果,也就不管了,繼續(xù)大人之間的交談。 后來,兩個孩子的“戰(zhàn)爭”逐漸升級,攻擊行為愈演愈烈,面包扔得到處都是,有一塊甚至飛到了我們桌上,坐在他們后桌的人也沒能幸免,一位男士提醒她們約束一下自家孩子的行為,她們卻絲毫不覺得哪里不對,只是對孩子說:“別扔那么遠!” 一位老人也看不下去,對她們說:“那兩位女同志,糧食多可貴,小孩子這樣糟蹋你們也不管,他們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 也許是剛才憋了火,其中一位女士立馬高聲嚷道:“浪費你家的了?我交錢了不隨我?多管閑事!”這一下不僅惹怒了老人,周圍許多人都開始竊竊私語。餐廳服務(wù)員也過來友好地提醒她們不要浪費食物,不要影響其他人就餐。 最后,這兩位女士可能覺得臉上掛不住,拉著孩子匆匆離開,臨走還沖服務(wù)員發(fā)火:“哼,什么服務(wù)態(tài)度!我要投訴你們店!” 平時看到孩子沒教養(yǎng),我們總是會說“熊孩子”,真是的孩子熊嗎?其實是大人熊!要知道,孩子的教養(yǎng)折射出來的就是父母的修養(yǎng),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其次才有資格來教育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dǎo)孩子的行為。 就拿吃飯忌口這件事來說吧,在吃飯問題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比如,有的人不吃香菜,有的人不吃蔥花等。如果是在自己家里吃飯,可以適當按照自己的口味來。可是,如果在公眾場合里,對桌子上的菜挑三揀四,那就實在太不得體了。 有一次,我和朋友在餐廳里吃飯時,隔壁餐桌上的一個孩子不時地嚷嚷:“我不愛吃雞蛋,怎么還點了雞蛋羹呀”、“我喜歡喝純果汁,這個果汁不是純果汁吧”……與他同桌的兩個大人和另外一個小朋友聽到這些,都露出了十分尷尬的表情。 我曾多次目睹過這樣的事情,在還沒有上菜開席時,有的家長就提醒別人:“我的孩子不吃土豆”,“我的孩子不吃蘑菇”……這種唯恐全桌人不知道自己口味的做法,不僅會加深孩子挑食的習(xí)慣,也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公眾場合,即使孩子在吃飯上有忌口,父母也應(yīng)該做到言行得體、尊重他人,千萬不要太以自我為中心,影響到了他人。 ◆如果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父母要提前說明。 ◆如果有人給自己夾菜,無論是不是自己喜歡吃的,都要禮貌地謝謝對方。 ◆碗中有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留到最后,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吃不了,請他們幫忙吃掉。 ◆告訴孩子,對于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試著嘗嘗,說不定現(xiàn)在愛吃了呢。 ◆如果是父母請別人吃飯,孩子可以在點菜之前,問問其他人有沒有特別喜歡吃的或忌口的食物,這樣會顯得孩子很禮貌、很體貼。 我們的孩子若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學(xué)會如何尊重他人,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東西,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相信,沒有哪個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討厭,被人說“沒教養(yǎng)”。我衷心地希望,從我們手中走出去的孩子,能夠成為受大眾歡迎的人。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公共素養(yǎng)最主要的三大方面入手,分別對公共素養(yǎng)的基礎(chǔ)、讓孩子有個好形象、培養(yǎng)孩子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做了全面、細致的講解。書中的內(nèi)容都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受大眾關(guān)注的問題,包括孩子在公共場合的一些行為規(guī)范、在大眾面前的行為禮儀、日常吃穿與儀容儀表的細節(jié)問題、人際交往的言行舉止等。作者將自己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與心得全部寫在了這本書中,希望它能幫助每一位家長朋友解決具體的教養(yǎng)問題。 關(guān)于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