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江湖的地方,也就有早過 / ▽ 武漢從不是一個文縐縐的城市。 這里有熱情的武漢話,有脾氣火爆的武漢姑娘伢,有粗糙勁道的熱干面,有口感麻辣的牛肉粉,有冬夏分明的天氣,有喋喋不休的鄰里街坊,有從小擺起的竹床陣。這里有市井文化,這里有百年的傳承。 這里有一條滾滾長江,一片波濤東湖,一個江與湖筑起的社會,講胃口的武漢人稱它為“江湖”;過早,近在江湖之內(nèi),遠在江湖之外;是進入江湖的必經(jīng)之路,是每日初入江湖前的積累與醞釀。 同是吃早餐,廣州人講究坐下來,端著紅茶,點上幾籠裝著點心的巴掌大蒸籠,慢工出細活,一吃一上午,美其名曰“精致”。武漢的“過早”,頂著大太陽的季節(jié)里要端上一碗熱干面一份豆?jié){,坐在路邊的小凳上汗流浹背,迎接新的江湖。 / 輕描淡寫之間 / ▽ 我們用“過”字將早餐輕描淡寫,卻自信滿滿地明白在這座城里,為了過早,蒸煮炒煎炸我們都會用上;青菜肉餡米粒面團全都會出現(xiàn)在碗內(nèi)。 即使有幾十種品類,上百個品種,我們?nèi)耘f在朋友面前嘻嘻一笑,“不就是過個早”;但內(nèi)心里清楚,世界上除了這大江大湖大武漢,還有哪座城敢對這世界說,“過早,來這里就對了”。 所以,WHat君幫你選好了自明天起,三十天內(nèi)不重樣的早點,照著吃,說不定還能偶遇。 | Day 1 | 熱干面 ▼ 不管在全世界哪個角落遇見中國人,在知道我是武漢人之后,都會問一句“你們那的熱干面是不是很好吃”之類的問題,可以說在吃貨眼里,武漢就是熱干面,熱干面就是武漢。 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把做熱干面的芝麻醬換成花生醬,不曉得你喜歡吃什么醬料的熱干面呢? ● 蔡明緯 | 戶部巷與民主路交匯處 ● 麗華早點 | 大成路12號(近司門口) ● 天天紅油趙師傅熱干面 | 糧道街139號 ● 常青麥香園(連鎖) ● 熊臘生熱干面館 | 寶裕路與京漢大道交叉口北 ● 拍碗熱干面 | 武昌區(qū)白鷺街20號 | Day 2 | 蒸大包子 ▼ 最愛的是醬肉包子,香干與鮮肉的比例恰到好處,肥肉瘦肉比例正好,油量不多不少,一口下去能夠讓人滿口留香不說,回味亦是悠長。 ● 袁大頭包子 | 江岸區(qū)漢口光華路6號(澳門路口) ● 雪中籠大包 | 漢口江漢四路38號 ● 德華包子 | 漢口清芬一路(六渡橋過街天橋南側(cè))
| Day 3 | 面窩 ▼ ● 馬場角精粉世家 | 漢口馬場角橫路 ● 三鎮(zhèn)民生甜食館 | 勝利街86號(近合作路) ● 陳記炸醬面(黃陂街總店)| 漢口民生路黃陂街81號 ● 金包銀糍粑面窩 | 自由路戶部巷小吃一條街 | Day 4 | 生煎包 ▼ 還記得小時候過早,最喜歡吃的就是民生甜食館家的生煎包,搭配上濃郁重油的辣椒醬和酥酥的紅油,實在是過早佳品。 ● 小路易生煎包 | 前進五路24號 ● 民生甜食館 | 勝利街86號(近合作路) | Day 5 | 炸醬面 ▼ 隨著陳記炸醬面的分店越來越多,感覺整個武漢的魚塘,哦不,炸醬面都要被他們承包了。不過雖然分店很多,但小伙伴們紛紛表示,最好吃的還是黃陂街小學附近的那家總店。 ● 長青麥香園(連鎖) ● 陳記炸醬面(黃陂街總店)| 漢口民生路黃陂街81號 | Day 6 | 糯米雞 ▼
不得不承認,三鎮(zhèn)民生甜食館的 slogan 就是“健康從早餐開始”,他們的早餐品種多,每一種味道也都在平均值之上,而且還有諸如生煎包、涼面這樣的明星產(chǎn)品。 ● 民生甜食館 | 勝利街86號(近合作路) ● 正宗黃金小面窩糯米雞·藕元子 | 武昌區(qū)自由路與戶部巷交匯處
| Day 7 | 蒸餃 ▼
● 灌湯蒸餃 | 黃孝河路花橋一村、二村中間小路間 ● 五芳齋 | 中山大道與大智路交匯處 | Day 8 | 牛肉面/粉 ▼
除了早餐會吃牛肉面以外,WHat君也會在宵夜時來點牛肉粉、牛筋粉什么的打打牙祭?,F(xiàn)在武漢的牛肉面館貌似越來越多,家里樓下連鎖的我們就不說了,那些在武漢只開一家,味道倍兒棒的才是我們關注的對象。 ● 金焱牛肉粉大王 | 漢口萬松園小區(qū)雪松路30號 ● 劉記三狗牛肉面館 | 漢口蘭陵路(海倫賓館旁) ● 老寶慶牛肉粉面館(楊園店) | 和平大道1052號(四美塘公交站) ● 駿駿牛肉粉店 | 漢口中山大道16號(電車硚口站旁) ● 鹿鳴春 | 工業(yè)三路與冶金大道交匯處(武鋼總醫(yī)院旁) | Day 9 | 煎餃 ▼
當然如果長提街的桂萍特色牛雜煎餃也做早市的話,那就更好了。 ● 胖哥餃子館 | 東湖新村26號(八一路中商平價) ● 山東餃子 | 航空側(cè)路同濟醫(yī)科大學小門旁(近寶豐二路) | Day 10 | 涼面 ▼
● 民生甜食館 | 勝利街86號(近合作路) ● 繼叔口水涼面(連鎖) ● 老曹口水涼面(連鎖) | Day 11 | 小籠包 ▼
● 小籠包 | 洪山區(qū)廣八路北段(近徽州湯包 丁丁早點) ● 正宗天津小籠包 | 余家頭761號附2(近余家頭公交站) | Day 12 | 歡喜坨 ▼
人們生活越來越健康,油炸類的早點也越來越少見了。歡喜坨,油條,麻園,油餅,炸餃子,武漢這些當年隨處可見的早點,都漸漸消逝在時間里。 在 WHat 的辦公室里,大家討論麻園和歡喜坨的區(qū)別,最后一致認為,包著糖心或者豆沙餡的是歡喜坨,要不,它只能叫麻園。 ● 麗華早點 | 大成路12號(近司門口) ● 汽水包歡喜坨 | 百步亭/二七 丹水池小路 | Day 13 | 粑粑(bā bā) ▼
小時候姥姥經(jīng)常牽著我在青少年宮后門附近的攤子上買粑粑。時過境遷,青少年宮的后門越修越好看,臺北路越修越寬,那一家我印象中最好吃的粑粑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夏天米漿容易壞,所以開小攤的爹爹只有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在那兒賣粑粑,去晚了可能就吃不到了哦。 當然,下午的時候想吃粑粑,還可以去亢龍?zhí)?、農(nóng)家小院或者簡樸寨。 ● 小吃攤子 | 江漢路地鐵站 C 出口麥當勞對面 | Day 14 | 油餅 ▼
油餅屬于花樣玩的蠻多的早點,加上鮮肉蔥花,就變成鮮肉酥油餅;夾入粉條,就變成粉絲炸餃子;中間放四塊燒麥,就可以叫油餅加燒麥。 饃饃有可能表示不服。 ● 天天紅油趙師傅熱干面 | 糧道街139號(近武昌區(qū)福利院) ● 三鎮(zhèn)民生甜食館 | 勝利街86號(近合作路) ● 馬場角精粉世家 | 漢口馬場角橫路 ● 陳記炸醬面(黃陂街總店) | 漢口民生路黃陂街81號 ● 軍供油餅王工農(nóng)兵路1號(軍供賓館旁) | Day 15 | 燒餅/鍋盔 ▼ “新一代”的燒餅叫做鍋盔。一個厚,一個薄。一個面里面揉著餡,一個兩層之間夾著陷。一個外焦里嫩,一個酥脆爽口。 這背后還有許多故事,戳上圖看看 WHat 發(fā)掘的大武漢。 ● 一元路燒餅 | 一元路與中山大道的交匯處 ● 麥香香燒餅 | 武勝路榮華二路幸福一村15號 ● 土憨巴饞嘴燒餅 | 紅旗渠路錦繡人家小區(qū)馬路對面 ● 公安鍋盔(連鎖) | Day 16 | 年糕 ▼
這種在商家眼里已經(jīng)變成“韓國料理”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食物,在我們的早餐里越來越少見,卻在韓國燒烤店出現(xiàn)的頻次越來越高,雖然它烤起來的味道特別好,但別忘了,最初它是被我們煮著吃的。 ● 德華樓 | 六渡橋,漢口清芬一路 | Day 17 | 水餃/餛飩 ▼
餛飩這種東西,四川人叫抄手,廣東人叫云吞,武漢人叫水餃。 在老武漢,沒有人把水餃叫餛飩,一直到北方人將餃子帶入城,“水餃”才變成了“餃子”。 我們談蔡林記,談老通城,談四季美,談五芳齋,卻常常忽略了一家叫談炎記的百年老店。 作為父輩,爺爺輩兒都吃過的水餃,時間已經(jīng)證明了一切。 ● 小秋水餃 | 司門口大成路66號(大成路菜場) ● 談炎記 | 利濟北路與利濟東路的交匯處 ● 如意餛飩(連鎖) ● 熊太婆原湯水餃 | 糧道街桂苑小區(qū)西北 ● 蔣婆抄手 | 蘭陵路勝利街口北側(cè)(東北人烤肉對面) ● 肖抄手 | 魯磨路6號C段臨街門面18號(近光谷轉(zhuǎn)盤) ● 老街福龍抄手 | 江漢二路與南京路交叉路口(近金寶大廈) ● 胖哥餃子館 | 東湖新村26號(八一路中商平價) | Day 18 | 豆皮 ▼
只有武漢才有的小吃,看起來烹飪?nèi)菀?,其中卻暗藏著不少門道。食材選取,黃豆?jié){,米漿,雞蛋混合的比例,鹵汁的口味,甚至是烹飪火候,都決定了豆皮的口感??雌饋砗贸?,做起來好難的代表早點。 記得小時候常常喜歡去老通城買上一碗三鮮豆皮?,F(xiàn)在,只希望老通城能快點回來。 ● 王師傅豆皮館 | 漢口高雄路東段(近臺北一路) ● 阿斌三鮮豆皮 | 水陸街東(水陸復興路口) ● 曾記豆皮大王 | 漢陽大道五里新村漢陽醫(yī)院巷子口 ● 嚴老幺燒賣 | 前進四路與自治街交口 | Day 19 | 汽水包 ▼
● 老漢口汽水包(連鎖) ● 汽水包歡喜坨 | 百步亭二七丹水池小路 | Day 20 | 千層餅 ▼
外酥里嫩,層層相分,油而不膩,味道香美。很多店面把千層餅刷上辣椒醬,就成了“土家醬香餅”,味道也是杠杠的。 ● 李二哥帶餡千層餅 | 珞獅北路街道口小學旁邊 ● 王記千層餅 | 北湖西路99附14-15號(北湖西路與馬場角橫路轉(zhuǎn)角) ● 千層餅屋 | 洪山區(qū)珞瑜路345號(安卓小區(qū)旁) | Day 21 | 糯米包油條 ▼ 有故事的糯米包油條,WHat 君給你講,點擊上面的圖片進入。 ● 何嫂糯米包油條 | 循禮門往青少年宮方向約30米的巷子里 ● 糯米包油條 | 八一路483號武漢大學工學部菜場內(nèi) ● 糯米包油條 | 自由路與戶部巷交叉口旁 ● 徐氏糯米包油條 | 山海關路37號(近中山大道) | Day 22 | 發(fā)糕 ▼
● 小李發(fā)糕(連鎖) ● 778大米純糖發(fā)糕 | 后湖南路4-附13-14 ● 恭喜發(fā)糕 | 中南路中商百貨對面長頸鹿美語下面 | Day 23 | 油餅包燒麥 ▼
這個尖板眼一定不是每個武漢人都吃過滴,因為在武漢實在是太少。 WHat 君嘗過之后就深深被它折服,油餅又酥又脆,燒麥又粘又潤,混合在一起的胃口實在好到難以形容。不過可惜我們只找到一家有賣。 如果你知道更多的地方在賣油餅包燒麥,請在下面留言哦。 ● 天天紅油趙師傅熱干面 | 糧道街139號(近武昌區(qū)福利院) | Day 24 | 魚湯糊粉 ▼
千湖之省,百湖之市,早餐固然不能少了魚。鮮活的小魚加上稻米熬出的米粉,撒上小蔥、蝦皮、胡椒蔥花辣蘿卜,用油條蘸上。武漢的過早,沒有比這個更鮮的。 加上一兩根油條泡起。是不是有一種現(xiàn)在立馬就想吃的沖動? ● 沈記鮮魚糊湯粉 | 南京路江漢一路路口 ● 老楊家鮮魚糊粉 | 南京路與吉慶街交匯處 ● 懷貨糊湯米粉 | 武昌區(qū)惠明路老味魚莊對面 ● 老字號李記鮮魚糊湯粉熱干面 | 大成路24號 | Day 25 | 湯圓 ▼
武漢人說到湯圓,通常都在指五芳齋的湯圓,皮薄餡多,清甜爽口。武漢的招牌之一,百年老字號。 ● 五芳齋 | 中山大道與大智路交匯處(近武漢數(shù)碼港) | Day 26 | 糊米酒 ▼
● 三鎮(zhèn)民生甜食館 | 勝利街86號(近合作路) ● 嚴氏燒麥 (友誼路店) | 友誼路雙洞正街48號 ● 蔡林記 | 司門口戶部巷樓合樓一樓6-7號 | Day 27 | 豆絲 ▼
我有沒有說過這家店離百年老店還差2年? ● 老謙記豆絲大王 | 武昌區(qū)戶部巷28號(自由路口) | Day 28 | 豆腐腦 ▼
過去的豆腐腦,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玩成了豆花,有些人說其實兩種東西并不相同,但在WHat君看來,除了味道,都還是豆腐腦,所以……呃……都好吃。 豆腐腦應該是甜的還是咸的,請各位留言發(fā)表下自己的看法。 ● 民生甜食館 | 勝利街86號(近合作路) ● 老字號韓臘貴早點 | 水果湖路190-8號 | Day 29 | 湯包 ▼
● 今楚湯包 | 萬松園雪松路231號 ● 四季美湯包(連鎖) ● 陋室湯包 | 張之洞路復興路車站旁 ● 五彩湯包 | 司門口戶部巷內(nèi) ● 集美湯包館 | 解放大道374號(靠近第七十一中學) | Day 30 | 燒麥 ▼
在那個燒麥還叫燒梅的年代,燒梅里面并沒有那么多餡料,沒有那么多油,沒有那么大,也沒有那貴。但,好像已經(jīng)難以在大街小巷中尋覓到小燒梅的身影了。 時代在變,人們的口味也在變。 如今,同叫燒麥,廣東重在肉餡,武漢卻重在糯米與胡椒的混合味道;同為糯食,廣東的清淡無味,武漢的滿口留香。 ● 嚴氏燒麥 | 友誼路雙洞正街48號 ● 嚴老幺燒賣(前進四路店) | 前進四路與自治街交口 ● 丙祥燒麥 | 球場街球場熱干面館旁 ● 吳氏燒麥 | 雪松路西街花園對面 ● 德潤福嚴氏燒麥 | 馬場路唐家墩馬場路菜場門口 ● 嚴老伍燒麥 | 硚口區(qū)漢西一路簡易集貿(mào)市場北門旁
僅僅是上面這些,WHat君吃了整整一周,才將每一個品類翻轉(zhuǎn)輪回一次,拍下照片,分享給你。 除此之外,那些鴨血粉絲湯、酥餃、生燙粉面、豆?jié){、清酒淡酒、蛋餅、炸餃子、餡餅、苕面窩、醬香餅、酥餅、韭菜盒子、綠豆湯、雞冠餃、饃饃、油香等等等等……由你自己安排,每日一種。 我想你應該可以吃到明年不重樣吧。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推薦私房過早的地方。 文 | zeke 圖 | 寧波 · Zeke · 雷茗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