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當(dāng)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達(dá)到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本質(zhì)平白表露而已。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何不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fù),拋棄功名之累,實實在在,自自然然,做個率真、本真、純真之人。

自然源于真實和誠信。
真實做人,就要始終保持一種簡單自然、坦率的態(tài)度,不表演,不偽裝,不拐彎抹角,不精于算計,說話做事開誠布公、直截了當(dāng)。
偽飾的圓滑人,倘佯世上,累自己,煩別人,最是費力不討好。
自古至今,誠信是衡量人品的標(biāo)準(zhǔn),也是道德的準(zhǔn)繩。
誠為美,信為金,如果一個人拿誠信作賭注,那就會得不償失,害人害己。

自然源于寬容與淡泊。
寬容是一種胸懷,一種氣度,一種雅量。寬容源于豁達(dá),而豁達(dá)則是心靈的洗禮。
所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一個心浮氣躁的人由于不能深思熟慮,往往會使自己功敗垂成。
這就是“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做事如此,待人同樣是這個道理。

自然源于崇高和公正。
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zhǔn)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人性最偉大之處就在于不斷追問自身存在的意義,美與丑,善與惡,好與壞,在各種誘惑中能夠堅守住心底的崇高與公正,才是做人之道。

人貴自然,努力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真實誠信不虛偽,寬容淡泊不挑剔,崇高公正不庸俗,原本是人的本性、自然的狀態(tài),在今天,如果每個人都能實在做人、自然處世,那么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就將是水到渠成的了,這才是“人品極處是自然“的立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