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最正宗的,要數(shù)馳名中外的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的烤鴨。
全聚德烤鴨店創(chuàng)辦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創(chuàng)辦人是楊全仁。他精明能干,他深知要想生意興隆,就得靠好堂頭、好廚師、好掌柜。楊全仁于是重金禮聘金華館孫老師傅作廚師。 聘請了孫老師傅就等于掌握了清宮掛爐烤鴨的全部技術(shù)。孫師傅把原來的烤爐改為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只的掛爐。這種掛爐爐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續(xù)鴨。他的烤鴨技術(shù)博采眾家之長。一只只肥鴨被烤鴨桿挑起,如飛一般地飄過火苗,鉆進爐膛,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貟煸跔t梁上??境龅镍喿映蕳椉t色,外皮像綢布一樣光潔漂亮,吃起來皮脆、肉嫩、香酥、細膩。 全聚德的掛爐烤鴨,由孫老師傅奠定了基礎(chǔ),又經(jīng)過全聚德其他廚師們的不斷改進,到了由蒲長春掌爐烤鴨的時候,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烤制工序。經(jīng)過十余道工序和一絲不茍的操作,全聚德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豐盈飽滿;顏色鮮艷,色呈棗紅;表皮酥脆,片下和脆皮,扔在盤中“鏗鏘有聲”;皮下肌肉間的脂肪熔化滲透到肌肉纖維里面,吃起來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成為北京特殊風味中的佼佼者。這一整套烤鴨絕技也成為中華民族烹飪技藝中十分寶貴的遺產(chǎn)。
烤鴨的吃法:
吃烤鴨的季節(jié):
真正吃烤鴨,講究的是春、秋、冬三季。冬、春二季,鴨肉比較肥;而秋季,天高氣爽,無論溫度和濕度都最適宜于制作烤鴨。早年的全聚德,春秋二季生意好時,一天能賣二、三百只烤鴨,而一到盛夏,每天只能賣二十多只。到了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前后,那些慕名來吃烤鴨的顧客,恨不能踩破全聚德的門檻。 吃烤鴨時的片法:鴨烤好后,要不待鴨脯凹塌,便及時片好裝盤。
片鴨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先趁熱片下鴨皮來吃,又酥又脆又香,然后再片鴨肉。另一種是片片有肉,片片帶皮,大小均勻,薄而不碎。一只2千克重的鴨子,一般能片出100片左右,均如丁香葉大小,裹在荷葉餅中,集于一卷食之,酥香鮮嫩,獨具風味。
吃烤鴨的佐料:
佐料有三種:第一種是甜面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卜條等;第二種是蒜泥加醬油,也可配蘿卜條等;第三種是白糖。最通常的佐料還是第一種,即甜面醬加蔥條。 吃烤鴨的主食,除了荷葉餅之外,還有空心芝麻燒餅。將烤鴨蘸了甜面醬,同蔥條等一起塞進空心芝麻餅里吃 ,味道也極佳美。 早年,全聚德還常年備有小米粥。在熬小米粥時,里面要加一些大黃米和紅小豆。這樣熬好后,粥滑好喝,每當烤鴨吃得差不多時,小米粥便熱騰騰地端上來了。此時喝上一口,那真是舒服。
鴨四吃:
早年的全聚德,為了調(diào)劑一下花樣,同時也為了表示本店的“買賣公平,童叟無欺”,絕不揩顧客的油,全聚德將片烤鴨時流在盤子里的鴨油,做成鴨油蛋羹;將烤鴨片后較肥的部分,片下切絲,回爐做鴨絲菜;將片鴨后剩下的骨架,加冬瓜或白菜熬成糟骨鴨湯,再端給顧客吃。這便是深得人心的所謂“鴨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