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涼;味辛苦;歸心、肺、肝經(jīng)。 功效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 禁忌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 郁金屬于活血化瘀藥,為姜科植物溫郁金、姜黃、廣西莪術(shù)、蓬莪術(shù)及川郁金的塊根。郁金多年生草本,生于土質(zhì)肥沃、濕潤的向陽山坡或田地,多系栽培。 產(chǎn)自浙江、四川等地,冬、春兩季挖取塊根抖去泥土,摘下塊根。蒸或煮至透心,取出曬干。 郁金的藥材品種有廣郁金(黃郁金)與川郁金(黑郁金)之分。廣郁金主產(chǎn)於四川,為姜黃的塊根,色鮮黃;川郁金主產(chǎn)於浙江溫州,又名溫郁金,為郁金的塊根,色暗灰。兩者功效相似而少異,廣郁金偏於行氣解郁,川郁金偏於活血化瘀。
(一)郁金的作用
郁金為血分之氣藥,既理氣,又化瘀,辨證為氣滯血瘀者常用本品。臨床上有氣滯血瘀的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胸悶胸痛或伴心絞痛、慢性肝病或伴門靜脈高壓、免疫病肺損害或伴肺動脈高壓、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輸尿管結(jié)石伴血尿等,這些都需用理氣化瘀的方法治療,郁金是適用藥,可與柴胡、白芍等同用。 ①用于濕溫病,痰濁蒙蔽清竅,神昏譫語者,可與菖蒲、山梔、滑石同用。 ②用于痰郁內(nèi)阻,情緒抑郁,心煩意亂,失眠多夢,可與茯苓、菖蒲、合歡皮等同用。 ③用于痰迷清竅,精神錯亂,胡言亂語,可與白礬同用,或與香附、蜈蚣、全蝎、巴豆霜同用。
郁金能保肝和利膽,對損傷的肝細(xì)胞線粒體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有恢復(fù)功效。郁金不但對慢性肝病和免疫性肝病能緩解癥狀,與柴胡、白芍、枳殼等同用,可先緩解癥狀,肝功能也會隨之而好轉(zhuǎn)。難以治療的是升高的膽紅素,在復(fù)方中加入郁金、焦山梔后,也會慢慢地下降。
郁金止血的適應(yīng)證古人是有明確認(rèn)識的,主要是針對有瘀的陳血。而藥理研究提示郁金有抗凝血作用,能促進溶血。這證實了古人的認(rèn)識是正確的。郁金是祛瘀止血藥,既有瘀血又有出血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沒有瘀滯的情況下是不能用的,用了會加重出血,這在臨床上是很難掌握的。實際上是直接祛瘀、間接止血。因此,郁金是祛瘀藥而不應(yīng)是止血藥。 郁金化瘀止血,沒有瘀滯的出血,如上消化道急性出血,不明原因的血尿、急性支氣管擴張咯血、婦科血崩等。這些都是新血,沒有瘀滯,都是不能使用郁金的。
①用于慢性胃炎之上腹脹痛,可與川楝子、元胡、木香等同用。 ②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之脅肋脹痛,可與丹參、赤芍、川芎、青皮等同用。 ③用于痛經(jīng)之經(jīng)前腹痛脹滿,可與當(dāng)歸、川芎、桃仁、烏藥等同用。 ④用于胸痹,即冠心病,胸悶脹痛、氣機不暢,可與薤白、桂枝、川芎等同用。
用于血熱的吐血、衄血、尿血。配生地,丹皮,山梔等涼血藥,可起到祛瘀生新、涼血止血、而又不致留瘀的作用。
能夠主治中風(fēng)后昏迷、偏癱、語言不利、癡呆等之因氣滯血瘀所引起者,常伴有精神抑郁、悶悶不樂、脈弦等臨床表現(xiàn)。
用于血瘀氣滯的胸腹脅肋脹痛,肝氣郁結(jié),經(jīng)行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中結(jié)塊等癥,如(宣郁通經(jīng)湯)。
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癥而出現(xiàn)黃疸者,可與茵陳、金錢草、山梔等藥配用。 (二)郁金的功效
【性味】 辛苦,涼。 ①《唐本草》:'味辛苦,寒,無毒。' ②《本經(jīng)逢原》:'辛苦,平,無毒。' 【歸經(jīng)】 入心、肺、肝經(jīng)。 ①《綱目》:'入心及包絡(luò)。'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二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足厥陰,兼通足陽明經(jīng)。' 【功能主治】 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jīng),黃疸。 ①《藥性論》:'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jié)聚,溫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③《珍珠囊》:'涼心。' ④李杲:'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痛。' ⑤《本草衍義補遺》:'治郁遏不能散。' ⑥《綱目》:'治血氣心腹痛,產(chǎn)后敗血沖心欲死,失心顛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單用治婦人冷氣血積,結(jié)聚氣滯,心腹作痛。' ⑨《本草述》:'治發(fā)熱,郁,咳嗽,齒衄,咳嗽血,溲血,頭痛眩暈,狂癇,滯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證。' ⑩《本草備要》:'行氣,解郁;泄血,破瘀。涼心熱,散肝郁。治婦人經(jīng)脈逆行,' ⑾《本草從新》:'能開肺金之郁。' ⑿《要藥分劑》:'涼血。'
(一)免疫抑制和抗變態(tài)反應(yīng)。
(二)保肝利膽。
(三)對代謝的作用。
(四)增纖溶和抗血小板聚集。
(五)抑制胃酸和抗?jié)儭?/strong>
(六)解痙、鎮(zhèn)痛和催眠。
(七)致流產(chǎn)。 制劑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對早、中、晚期妊娠都有終止作用。對早孕小鼠可使胚胎壞死、吸收或排出體外;用于中孕小鼠可見流血,解剖子宮內(nèi)尚有殘?zhí)?;晚孕小鼠腹腔注射?4小時,大部分娩出仔鼠。其致流產(chǎn)機制可能為抗孕激素作用,與興奮子宮有關(guān)。證實了孕婦確應(yīng)禁用郁金。 (八) 抗真菌作用。 水浸劑(1:3), 在試管內(nèi)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臨床應(yīng)用】
郁金味辛能散布能行,既能活血,又能行氣解郁而達止痛之獨立自主。常配木香同用,偏氣郁者倍木香,偏血郁者倍郁金,即《醫(yī)宗金鑒》顛倒木金散;臨床亦常與丹叁、柴胡、香附等配伍同用。 治婦女經(jīng)行腹痛、乳脹、屬肝郁有熱,氣血瘀滯者,配柴胡、山枝等同用,如 《傅青主女科》宣郁通經(jīng)湯; 治胸脅損傷、胸悶疼痛,配丹叁、延胡、杏仁等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治脅下癥積,配鱉甲、莪術(shù)等以化瘀消癥。
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開竅,且其性寒,兼有清心之功。 治濕溫病濕濁蒙閉心竅者,配菖蒲、山枝等,如菖蒲郁金湯; 治癲狂、癲癎痰火蒙心者,配白礬,如白金丸。
郁金性寒入肝膽經(jīng),能清熱利膽退黃。 治肝膽濕熱黃疸,配茵陳、山枝等; 若濕熱煎熬成石之膽石癥,常配金錢草等以利膽排石。
郁金味苦而性寒,能順氣降火而涼血止血。 常配生地、山枝等,如 《醫(yī)學(xué)心悟》生地黃湯; 若熱結(jié)下焦,傷及血絡(luò)之尿血、血淋、亦可用之,常配生地、小薊等。
近代臨床以郁金為主治濕熱型、氣滯血瘀型等結(jié)石癥。
又有以川郁金粉或片劑,治早搏者。
材料:粳米100克,荷葉20克,郁金15克,山楂(干)30克,冰糖5克。 做法: (1)將粳米、山楂、荷葉洗凈后備用。 (2)把一整張荷葉撕成小塊,放入開水中煎煮。 (3)放入郁金,攪拌一下,讓它們徹底浸泡在水中,用大火煮上十分鐘左右。 (4)把煮透的荷葉和郁金都撈出來。 (5)把準(zhǔn)備好的山楂、粳米和冰糖放進用荷葉和郁金熬出的湯汁里,大火煮二十分鐘。 (6)再換小火煮十分鐘,這樣一鍋香噴噴的荷葉郁金降壓粥就做好了。 養(yǎng)生功效:理氣活血、降血壓、降血脂。 荷葉具有清暑熱、散淤血的作用,山楂和郁金具有理氣和活血的作用,粳米和冰糖起到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這些藥和在一起,主體就有活血止痛,降脂降壓的作用,尤其適合高血壓、高脂血癥的患者。
主料:南瓜300克,雞腿1只(約300克),洋蔥50克,蔥2根,姜少許。 藥材:郁金10克,陳皮10克,香附10克。 調(diào)料:醬油3大匙,味霖3大匙,料酒3大匙,冰糖1大匙。 做法: (1)將藥材用5碗水煮成300毫升,去渣、取汁。 (2)先將雞腿切塊,用開水汆燙過。 (3)南瓜去除粗皮、內(nèi)瓤,切成塊狀,蔥切段,姜切末,洋蔥切丁備用。 (4)鍋內(nèi)先放1大匙色拉油,加入蔥、姜、洋蔥,放入雞腿炒過,再加入南瓜、作法1及所有調(diào)味料,加300毫升的水,一起用小火煮20分鐘后,再用大火煮至湯汁收干即可。 養(yǎng)生功效:理氣開郁。南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及微量鋅,有壯陽、保肝、增強免疫力及增加體力的作用;郁金性寒、味辛苦,可行氣解郁、活血化瘀;陳皮性溫、味辛苦,可去除胸中郁氣;香附性溫,味辛、微苦,能行氣解郁,以上諸藥相互搭配可達到抗郁的功效。
材料:柴胡,郁金各10克,蓮子(去心)1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 (1)蓮子搗成粗末;粳米淘洗干凈。 (2)將柴胡、郁金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去渣,加入蓮子、粳米煮粥,等粥熟時,加入白糖調(diào)味即成。 養(yǎng)生功效:柴胡味苦,性微寒,有瀉肝火和解退熱的作用。郁金有解肝氣郁結(jié)的作用。此粥具有疏肝解郁、固攝乳汁的作用。可用于防治產(chǎn)后肝氣郁結(jié)所致乳汁自出等癥。
【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毒理試驗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7.5——15克;磨汁或入丸、散。 【宜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