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凌凌六 朋友要去操盤大項目了,千萬級別的啟動資金,根據業(yè)績情況,出資人有計劃增資,不出意外的話,可能增資過億,朋友根據業(yè)績拿提成。 消息一出,我們程序員圈子內一片嘩然,一個程序員,怎么就變成一個股票、期貨操盤手了? 一個程序員,突然間變成一個職業(yè)操盤手,他有何過人之處?他有好幾個牛掰的技能。
他跟我說,團隊配備了好幾個博士生,好多先進的設備和高速通道,就差你這么一個玩趨勢的高手了。 我其實根本不關心博士生,也不關心機器,我關心的是,團隊配備了幾個美女? 他說:沒有美女,現階段我只關心錢,錢的事情處理好了,私人高檔會所,你想要多少美女任你挑。 我說:別跟我提私人高檔會所,你都沒帶我去過。 他說:你來帝都。 我說:帝都的霾我吸不慣,廣州的土灰才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 牛掰的人,在通往牛掰的路上總是有很多充滿著傳奇與奇怪的故事。 06年的時候,因為他女朋友做淘寶店,在馬云不知情的情況下,他把淘寶的數據下載回來了,美其名曰數據分析。 如果當年馬云知道淘寶的安全性這么差,非得哭昏在廁所不可。 當然,技術宅的思維,別說只有淘寶的數據,那怕把整個淘寶弄到手,也是賺不到錢的。 還好當年他沒有商業(yè)頭腦,否則,把淘寶數據一賣,我估計他現在都能把牢底坐穿了。 沒有商業(yè)頭腦,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 淘寶沒玩成,但是想賺錢的心反而更大了。 零幾年正是網頁游戲瘋行的時候,網頁游戲的安全性,用我們程序員的話說就是,你的腦洞有多大,游戲的漏洞就有多大。 我倆一合計,這是一條致富之路啊。 通過分析前端腳本,尋找游戲漏洞,刷金幣,盜賣裝備,技術宅的技術,就像金子一樣,再一次發(fā)光。 那會兒游戲運營商恨死我們了。有些運營商直接找到我們談判,給我們終身免費賬戶,極品裝備一套,前提條件是不允許再在他的地盤搞事。 運營商的思維也挺奇怪的,像我們這種把技術當游戲玩的人,誰在乎你們家的游戲啊,我只在乎金幣!金幣!金幣! ▼ 07年,股市一大波行情來襲,第一次讓我們認識到,除了盜刷游戲金幣,原來還有這么好玩的合法的賺錢方法。 08年,又一大波行情來襲,也讓我們第一次認識到,賭場的錢不是那么容易賺的,這是一個坑,我們盜刷金幣賺回來的那點錢,完全不夠填坑。 痛定思痛之后,我們作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得出結論是:我們之所以虧錢,原因是人丑,人丑也就罷了,還不讀書。 之后,我們開始認真的啃書,兩個人啃的書加起來估計有一擔。 啃完書要學以致用啊,但是那會兒股市像死了親娘一樣,沒點生氣,找不到出路。 于是我做了一次偉大的決定,轉戰(zhàn)期貨市場,順帶拖他下水。 這次的決定,讓我在一年半的時間里,爆兩次倉,不只是虧掉了刷金幣的錢,連老婆本一起搭進去了。 但是這些虧損是值得的,讓我們開始意識到技術之上,還有一個層次,那就是交易系統(tǒng),交易系統(tǒng)跟統(tǒng)計學有關。 統(tǒng)計學,那是數學的范疇啊,對于技術宅來說,數學意味著一片廣闊的天地。 兩個技術男,又進入瘋狂狀態(tài)。 ▼ 做統(tǒng)計首先得有數據啊,于是,他又像當年挖淘寶的數據一樣,不知道在哪里挖回來了上十年的期貨數據,我也懶得問。 剩下的日子,先是驗證了幾個經典的系統(tǒng),例如海龜、r-breaker等。 之后又瘋狂地學著建系統(tǒng)模型,每天瘋狂地寫代碼運行,測試。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至少找到了上百種在歷史數據中有效的模型。 在這些有效的模型中,我們挑選了其中一兩個比較靠譜的進行實操,在實際的操作中又發(fā)現了一個的問題,在交易中能不能賺錢,最核心的根本不是交易系統(tǒng),而是執(zhí)行。 在執(zhí)行操作系統(tǒng)中我們又發(fā)現,不同的人對不同的系統(tǒng)有不同的執(zhí)行能力,例如我執(zhí)行趨勢系統(tǒng)就執(zhí)行得很好,他執(zhí)行短線系統(tǒng)就執(zhí)行得比我好。 到后來,他甚至不需要系統(tǒng)也能擼得很好,在擼的過程中,終于有一個月,暴發(fā)了,4萬的初始資金擼到了27萬。 這是一個小高潮,也是低谷的開始。 由于一次小小的執(zhí)行上的失誤,27萬很快變成了10萬以下,好在割得及時,最后盈利出局。 而我,堅持走趨勢方向,皇天不負有心人,資金曲線也開始走平,做到不賺不虧了,這是個好的開端。 ▼ 由于工作調動,他要舉家搬到帝都去了,臨行前我問他:你打算以后怎么走? 他說:我要轉向做量化研究,非量化系統(tǒng)總會受到人性的干擾,總會有執(zhí)行不了的時候。 我覺得我們當時挺嬌情的,QQ那么方便(當時還沒有微信),還要來個臨行告別! 之后的一段時間里,通過QQ,他偶爾會和我聊聊量化的研究進程,我也跟他說說我做趨勢交易的一些心得和遇到的問題。 由于工作忙,加上生活無趣,有事聯(lián)系,沒事各忙各的變成了我們的日常,時間沖淡了我們了我們所謂的情懷。 這期間,我做趨勢偶遇高人指點,同時自己有所悟,交易做得越來越好;從偶爾的了解得知,他做量化也做得引人入勝。 平淡中,又過去了好幾年。 直到有一天,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一個月從4萬做到27萬,他是這樣玩的》,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們才又像打了雞血一樣,聊起我們曾經盜淘寶、刷金幣、做交易的那點舊事。 — 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