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簡書作者:Aquaria 看完韓劇《信號》四天有余了,每當聽到OST在耳邊響起的時候,還是會心潮澎湃。至今我還不敢相信這是一部韓劇所能夠達到的高度,因為在我印象中,韓劇和大部分國劇一樣,是為了取悅觀眾而存在。取悅觀眾,無可厚非。但凡是要在取悅觀眾的同時,延伸一點對社會問題的探討,撩撥社會情感中的敏感神經(jīng),就沒那么容易了。 樸海英 車秀賢 李材韓 看《信號》第一集的時候,提到了訴訟時效,我還特地請教了下爸爸。2015年7月24日,韓國國會以199票贊成、0票反對、4票棄權(quán)通過了一項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根據(jù)該修正案,殺人犯罪公訴時效被廢除,今后殺人犯罪案將被永久追訴直到破案。2016年《信號》首播,太應景不過了。 《信號》里的每一個案件都取材于韓國歷史上真實的案件。因為真實,所以這樣的反思更有力度。原本我以為我在這部罪案劇中,找尋的是推理出真相的快感,然而,未曾想到的是,真相帶來的并不是快感,正如一副手銬背負著2.5升的淚水,對人性的揭露和剖析,更讓人痛心。法律應在權(quán)力之上,所以更不應該成為權(quán)貴徇私枉法的工具。每一個關(guān)乎正義決定都應該是慎重的,因為每一人的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至此想起在看《冰與火之歌》的時候,臨冬城主奈德給小兒子布蘭說的一句話:'我們相信判決死刑的人必須親自動手,如果你要取人性命,至少應該注視他的雙眼,聆聽他的臨終遺言,倘若做不到這點,那么或許他罪不至死。' 和死亡保持距離感,很快就會忘記死亡是什么。 小樸海英 《信號》最振奮人心的,是一個又一個未結(jié)案件的偵破,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其實宣揚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作品不在少數(shù),我看了太多的美式英雄,不管他們期間會經(jīng)歷怎樣的磨難,我們都相信在影片最后,他們總有站起來的時候。正義得以伸張的快感,會伴隨著影片高潮的來臨,被淋漓盡致地推向頂峰,卻又在影片結(jié)束,因為我們要仰望的英雄和我們距離太遠,而消失殆盡。 在《信號》里,李材韓警官在那個對我們來說,富有年代感的時空里,孤獨地與權(quán)力和罪惡對抗,我們擔心每一次案件,都可能是他和樸海英對講機中的最后一個案件。擔心他的每一次選擇,都可能讓他萬劫不復。凡人皆有一死,警察也有害怕的時候,但捍衛(wèi)法律的尊嚴,總得有人來做。最后李材韓雖身負重傷,仍拼盡全身力氣,掙扎著向前,不僅僅是對延續(xù)生命的渴望,還因為他想,如果他死了,所有的案件都會變成未結(jié)案件。這種執(zhí)念,讓我的眼眶微微濕潤。 “我們一路奮戰(zhàn),其實并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縱然我們知道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我們?nèi)匀幌嘈湃绻總€人都有這種執(zhí)念,就會有千千萬萬個李材韓,樸海英,車秀賢站起來,世界因此就會變得更美好。 樸海英 《信號》全劇有深度,有氛圍,有力量。李材韓一個人在電影院看喜劇片,卻哭成淚人;樸海英在最后一刻仍握著對講機以為可以重新來過;車秀賢為前輩讓她等一個星期的承諾,等了十五年。韓劇如若都能達到《信號》的高度,便不需要車禍、失明、白血病來煽情了。煽情都是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驅(qū)使,不矯揉造作,才動人,演員都傾情演繹,OST 的點睛恰到好處,每一個角色塑造都血肉豐滿。我才知道國劇與之相差的可能不只幾條街了。再加之,前幾天聽說中國要翻拍《太陽的后裔》,這種感覺就更深了。 什么時候我們能夠少一點嘩眾取寵,多一點匠心和耐心,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民族的東西來。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Aquaria:簡書原創(chuàng)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