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劇的角色行當(dāng),由“生旦凈丑”組成。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huán);八個(gè)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gè)雜役”?!八纳奔蠢仙?、大紅臉(紅生)、二紅臉(武生)、小生?!八牡奔创髢簦ê陬^)、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臉的說法。演員一般都有自己專工行當(dāng),也有一些演員則一專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據(jù)說,早期豫劇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臉)戲?yàn)橹?,生行戲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大紅臉專演關(guān)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康茂才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也有的演員文武兼?zhèn)?,武功戲較出色。 旦行在以“外八角”為主時(shí)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隨女演員的登臺(tái)與逐漸增多,在豫劇中取得了主導(dǎo)地位。大凈主要以唱工取勝,三花臉除表演詼諧風(fēng)趣外,武功戲也有“盤繩”、“吊水桶”、“空中還原”、“探海”、“元寶頂”、“大翻身”等不少絕招。各行當(dāng)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訣,如手勢(shì)要訣是“花臉過項(xiàng),紅臉齊眉,小生齊唇,小旦齊胸”,武打戲的短打要訣是“身如蛇形眼似電,拳如流星,腿似鉆;穩(wěn)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穩(wěn)如山”,在槍路上,有“走絲”、“連九槍”、“十三槍”、“九個(gè)鼻”、“八桿”、“單倒”等路數(shù)。青衣中閨門旦的表演要訣是“上場伸手似攆鵝,回手水袖搭手脖;飄飄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腳脖”,“說話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訣是“斜眼偷看人,說話咬嘴唇;一扭渾身動(dòng),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場式是“出門按鬢角,雙手掖領(lǐng)窩,彎腰提繡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訣是“清、凈、沖”。“清”是清秀,唱詞吐字清,神態(tài)秀氣;“凈”是動(dòng)作干凈利落,恰到好處;“沖”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