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腦卒中后的康復和護理
腦卒中后的康復時機

偏癱康復的最佳時機:發(fā)病后3個月以內
偏癱康復的開始時間:越早越好
(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即可)
康復治療的有效期:發(fā)病后6個月到1年
發(fā)病后1年以上,康復治療效果和速度都會降低。
腦卒中病人多數有肢體的癱瘓,保持全身關節(jié)正確的位置和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活動以及康復鍛煉,對防止癱瘓肢體的攣縮變形、促進功能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1)仰臥位時,癱瘓的上肢應用一個枕頭,墊于肩下及手臂下,厚度適當,不宜太厚,使上肢保持外展,并注意將手指伸直防止屈曲畸形,同時抬高手防止手腫;癱瘓的下肢用硬度適當的墊子墊于腳底(不宜墊于腳心,應將整個腳掌墊起),使腳背勾起,足與小腿正位成直角,預防跟腱縮短和足下垂。
附圖(圖中陰影部分為偏癱一側)
正確臥姿


錯誤臥姿

正確的手部姿勢

錯誤的手部姿勢

(2)健側臥時(即不癱瘓一側臥位時)以傾斜30°為宜,后背墊一三角墊,兩上肢伸直,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防止雙下肢攣縮,兩腿之間可墊一軟枕。(附圖)


(3)患側臥位時(即癱瘓一側臥位時) 傾斜30°,后背墊一三角墊,兩上肢伸直,將患側肩膀往外托,勿使其受壓,雙下肢屈曲,兩腿之間可墊一軟枕。(附圖)



(4)翻身不能翻身的病人應幫助患者每2-4小時翻一次身,為病人翻身改變體位時,勿拖拽病人的肩關節(jié),防止脫臼,應將病人的下肢屈曲,拖住病人的背部及屁股往一側翻。(附圖)

(5) 坐位(附圖)
正確坐姿

2被動活動癱瘓肢體(家屬輔助下的康復鍛煉,具體鍛煉方法可咨詢康復師)
陪護人員應從病初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即開始幫他們活動肢體,以利于防止關節(jié)攣縮和變形。手法平穩(wěn)、緩慢,上肢速度以默數3~5下完成一個動作,下肢默數5~10下完成一個動作為宜。開始時活動范圍要小,不超過90度,動作要輕,防止脫臼。被動活動每日2~3次,每次各運動模式重復5~10遍即可。

患側上肢的鍛煉,按照從上到下的原則:
肩關節(jié)的鍛煉:包括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等動作。
肘關節(jié)的鍛煉:包括肘關節(jié)的屈曲、伸展,旋前、旋后。
腕關節(jié)的鍛煉:一手固定前臂,另一手四指握患者掌面,拇指在手背側,完成腕關節(jié)背伸,掌曲等動作。
各手指關節(jié)的鍛煉:可以四指同時訓練,也可以單獨進行。
患側下肢的鍛煉:
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的鍛煉:
1. 屈曲和伸展:一手托膝關節(jié),另一手托足跟進行髖、膝關節(jié)屈曲。然后在髖關節(jié)屈曲狀態(tài)下完成膝關節(jié)伸展,最后完成髖關節(jié)伸展。
2. 內旋和外旋:仰臥位,下肢伸展位,一手固定患者膝關節(jié)上方,另一手固定踝關節(jié)上方,完成下肢軸位的旋轉,足尖朝內為髖關節(jié)內旋、向外為外旋。
3. 外展和內收:病人仰臥,操作者一手托膝關節(jié)后方,另一手握跟腱,在髖關節(jié)輕度屈曲的狀態(tài)下,完成髖關節(jié)的外展,然后回到原來位置。
踝關節(jié)的鍛煉(跟腱牽拉):使踝關節(jié)背伸,防止足下垂。
腳趾各關節(jié)的鍛煉
上肢自助被動運動:雙手手指交叉,患手拇指置于健手之上,利用健側上肢進行患側上肢的被動運動,肘關節(jié)要充分伸展。
橋式運動:仰臥位,上肢伸直放于體側,雙下肢曲膝髖,足平踏于床上,伸髖并將臀部抬離床面,下肢保持穩(wěn)定,持續(xù)5~10秒。
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的萎縮,同時防止下肢血管因為長期不活動而形成血栓。
對于已無生命危險病人(主要是腦梗死病人),可以盡早由家屬或陪護者攙扶坐起或行走,這樣做比藥物更加能夠促使癱瘓肢體的康復。(附圖)
臥位到坐位

坐位到立位

從輪椅到椅子

幫助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