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新興的草書,自“張旭三杯草圣傳”,接著是“以 狂繼顛”的懷素,千百年來為后學所宗仰,奉為典范。 張旭草圣,在當時杜甫就慨嘆“斯人已云亡,草圣秘 難得”。然而《古詩四帖》幸傳于世,猶足令人親接它的藝術風流。
懷素的筆跡,流傳較多,就所見到的有《自敘》、《苦筍帖》、《桑林帖》、《論書帖》及《小草千文》?!渡A痔窊?jù)《式古堂書畫匯考》所記,為《客舍》等三帖之一,不知何時離散。四十年前,有客持示此卷,則僅 《桑林》一帖,后遂不知所在??箲?zhàn)勝利,回上海,在沈尹默先生處尚見及此帖照 片。多少年來,再三尋問,竟不 知其下落。今此帖之照片,也已無從尋覓了。
《論書帖》筆勢溫靜,然不 免有闌珊情意 形于筆端,而《小草千文》尤頹唐無氣力。懷素風規(guī),狂草則有《自敘》, 行書則有《苦筍帖》兩種不同的體態(tài),而《論書帖》、《小草千文》與上列兩帖風規(guī)頓異,令人爽然以為似此體貌宜非 懷素所當有。 上列五帖為墨跡,見于刻帖的有《藏真》、《律公》、《貧道》三帖。論其筆勢體態(tài),《藏事》、《貧道》大別之與《苦筍帖》相同。《律公帖》與《自敘》相同??芍犊喙S帖》與《自敘》的兩種筆勢體態(tài)同為懷素卓然自立的本家面目,而這兩種體態(tài),是同時并行,初無時期的先后。
案《自敘》,書于大歷丁丑。丁丑為唐代宗大歷十二年(公元七七七),而《小草千文》書于貞完十五年(公元七九九),時懷素之年六十有三。以此上推,可知《自敘》為 懷素四十一歲時所書?!恫卣嫣分蟹Q:“近于洛下偶逢顏 尚書真卿,自云頗傳長史筆法,聞斯語如有所得也。”與 《自敘》中所述顏真卿語相合,可知《藏真帖》應較早于《自敘》,而《藏真帖》既與《苦筍帖》體貌相同,則其所書時期 亦當屬相近?!渡A痔烽_首“圓而能轉”的“圓”字作一圓 圈,形體如《自敘》中“西逝上國”的“國”字,而其筆勢情意 則與《苦筍帖》為近。《貧道帖》中稱:“貧道頻患腳氣,異 常憂悶也,常服三黃湯,諸風疾兼心中常如刀刺……”而 《論書帖》中稱:“藏真自風廢近來已四歲,近蒙薄減?!笨?知懷素在四十一歲以后,多年以來還有腳氣以外的風疾, 《貧道帖》則為其風疾初期所書,自當早于《論書帖》,因為 《論書帖》是在風廢四年之后??梢韵胂?,懷素多年風疾, 頗影響到他的腕力,而當“薄減”之后,狂草如《自敘》,看 來已不可能再事?lián)]灑,即筆勢俊健如《苦筍帖》也不再能 搦管自如?!墩摃吩疲骸敖褚酁槠漕嵰荩珓偻??!鄙w 自風廢薄減之后,重事臨池,迫于腕指,勢非就其力所能 及不可?!墩摃肥チ丝v橫馳驟的筆勢,抑或俊健跌 宕的體態(tài),是一種婆娑爛漫、減盡風華的境界,此正風廢 薄減后腕指可到之處。變幻至此,在當時,在懷素,是別 開生面的筆勢與體貌。因而他自己嘆為“所顛形詭異,不 知從何而來,常自不知耳”。絢爛之后,歸于平淡,所云 “全勝往年”,又足見其風廢后對筆墨的情移意遷了。至 《小草千文》則行筆頹唐,暮年腕力消磨殆盡的情態(tài),宛然 可掬。《論書帖》之與《小草千文》的筆墨情境,《論書帖》為其肇端,至《小草千文》已是《論書帖》的終極了。兩者 可以考見懷素在風廢以后筆墨的行程先后如此。然而試 與上列諸帖綜合審覽,不難看出《論書帖》與《小草千文》 縱筆勢有變,而字里行間,尚流露著《苦筍》、《藏真》等帖的神理情致,習性儼然,初無二致,于此又可見絕非他人所能偽仿。 自敘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