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食添加的關鍵期和原則 如果寶寶錯過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寶寶的營養(yǎng)需求得不到滿足,生長發(fā)育會受到影響,而且寶寶很容易出現(xiàn)今后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寶寶進食關鍵期具體是指出生后4-7個月間,此間若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黃、米粥等輔食,給其食欲的發(fā)展以良性刺激,則可養(yǎng)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根據(jù)發(fā)育進程,要完成到幼兒食物的過渡,一般分為四個時期: 1吞咽期 出生后從4-6個月起開始斷乳進入吞咽期,練習吞咽近似于液體的糊狀斷乳食物。 2蠕嚼期 從7-8個月開始,寶寶閉著嘴靠舌頭的蠕動將軟軟的食物顆粒食物攪成泥狀。 3細嚼期 從9-11個月開始練習用牙齦細細地弄碎食物。 4咀嚼期 12-15個月是咀嚼期,這時寶寶已可以熟練地用牙齦嚼碎食物了,斷乳食物就此結束。 輔食添加的原則 給寶寶添加輔食不能心急,必須一步一步地來。媽媽可以遵循下面的原則。 原則1:添加的量——由少到多 每添加一種新的食品,必須先從少量喂起。而且大人需要比平時更仔細地觀察寶寶,如果沒有什么不良反應,再逐漸增加一些。 例如:添加米粉,先從1勺加起,如果寶寶能夠耐受,第三天加2勺,然后逐步加量。 原則2 :添加的品種——由一種到多種 給寶寶添加輔食,只能一樣一樣地加,寶寶習慣一樣加一樣。待嘗試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等寶寶適應后,再添加新的品種。用這種方式也是為了分辨過敏原,如果同時添加兩種或以上的食物,寶寶出現(xiàn)過敏反應,無法判斷是哪種食物引起來的。 例如:添加米糊,就不能同時添加蛋黃,要等寶寶適應米糊后才能開始添加蛋黃,等寶寶適應了米糊和雞蛋黃后,再添加土豆泥。 原則3:添加的濃度——由稀到稠 添加初期給寶寶一些容易消化的、水分較多的流質、湯類,然后從半流質慢慢過渡到各種泥狀食品,最后添加柔軟的固體食品。 例如:米糊→粥→軟飯。 原則4:添加的形態(tài)——由細到粗 添加固體食品時,大人可先將食物搗爛,做成稀泥狀;待寶寶長大一些,習慣一些,可做成碎末狀或糜狀,以后再做成塊狀的食物。 例如:肉泥→肉糜→肉末→肉丁。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選什么 從4個月開始,寶寶進入了學習咀嚼及味覺發(fā)育的敏感期。一般情況下,寶寶五六個月開始對食物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此時添加輔食,寶寶樂意接受,也很容易學會咀嚼吞咽。 輔食中最應該優(yōu)先添加的是米粉 嬰兒營養(yǎng)米粉和嬰幼兒配方奶一樣,是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均衡營養(yǎng)食品。它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比較全面,營養(yǎng)價值遠遠高過蛋黃及蔬菜泥等營養(yǎng)相對單一的食物,更能滿足嬰幼兒的生長需求,而且過敏發(fā)生的概率也低。營養(yǎng)米粉以米為基礎,但不是簡單地將米磨成粉即可,而是在米粉的基礎上添加了嬰幼兒生長必需的多種營養(yǎng)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維生素、DHA等。 除了營養(yǎng)方面的優(yōu)勢,嬰兒米粉還容易調成均勻糊狀,隨時食用,容易被寶寶接受。 小寶寶吃米粉,就像我們大人吃飯一樣,是為了消除饑餓,補充能量,而且也有助于今后向成人食物過渡。需要提醒媽媽們的是,添加嬰兒米粉的同時,還應堅持母乳或配方奶喂養(yǎng),兩種形態(tài)的食物在這個階段是同等重要的。 如何選擇米粉 米粉的分類是按照寶寶的月份來分階段的。第一階段是4-6個月的嬰兒米粉,此階段的米粉中添加和強化的是蔬菜和水果(有的也會添加一些蛋黃),而不是葷的食物,這樣有利于小寶寶的消化。第二階段是6個月以后,此時嬰兒米粉里常常會添加一些魚、肝泥、牛肉、豬肉等,營養(yǎng)更為豐富。 媽媽選擇米粉時,可以按照寶寶的月份來選擇不同配方的米粉。當然,除了注意月份,媽媽還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需要,挑選不同配方的米粉,如交替喂養(yǎng)胡蘿卜配方和蛋黃配方的米粉等,以讓孩子吃得更均衡、更全面一些。 正確沖調米粉 米粉和水的比例沒有確切的數(shù)據(jù),完全是根據(jù)小寶寶的月份與適應能力的。寶寶剛開始接觸米粉時,可以沖調得稀一點,媽媽一點點加水,調到感覺合適的濃度,以后慢慢地可以沖調得稠一些。 沖調米粉的水溫太高,米粉中的營養(yǎng)容易流失,水溫太低,米粉不溶解,混雜在一起會結塊,小寶寶吃了會消化不良。比較合適的水溫是70-80℃,泡米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調米粉也可以用配方奶,只要寶寶喜歡就行。 輔食添加的注意事項 寶寶的腸胃嬌嫩,給寶寶添加輔食不能操之過急,每次喂食一種新食物后,必須密切觀察寶寶皮膚、大便、體重等情況。 皮膚:添加輔食后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皮膚,看有無過敏反應,如皮膚紅腫、有濕疹,應停止添加這種輔食。 大便:大便是否正常,包括次數(shù)、性狀,若大便中帶有原始食物顆粒,可將輔食加工再細致些;若大便量增多,可適量少喂些。,寶寶在添加輔食后大便稀、發(fā)綠,可能是輔食添加得有點過急、過多,超出了胃腸的消化能力所引起;寶寶添加輔食后如有食物原樣排出,應暫停加輔食,過一兩天后,寶寶狀況較好才可進行。寶寶不吃不要強迫,下次再喂也沒問題。 體重:每隔10天給寶寶稱一次體重,如果體重沒增加,奶量就不能減少。體重正常增加,可以繼續(xù)喂輔食,并減少母乳或配方奶的攝入量。 注意事項: 健康時添加。加輔食時寶寶的吃奶、大便要有規(guī)律,且無疾病。寶寶生病或對某種食品不消化時不能添加輔食,可以以后再試試。 創(chuàng)造愉悅的進餐氛圍。最好在寶寶心情舒暢、你自己感覺輕松的時候,給寶寶添加新的食物。 讀懂寶寶進食時的肢體語言。肚子餓、寶寶對食物感興趣時,他會興奮地手舞足蹈,身體前傾并張大嘴。相反,如果不餓,寶寶會面對食物緊閉嘴巴,把頭轉開或者干脆閉上眼睛。 吃奶前添加。添加輔食最好安排在寶寶喝奶之前,這樣不會因為肚飽而無興趣嘗試輔食。 不放調味品。1歲之前,寶寶輔食中不放糖、鹽等調味品。 新鮮。一定要選用新鮮的天然的原料,最好現(xiàn)做現(xiàn)吃,制作好的食品放置時間超過2小時,就不要再給寶寶了。 停喂寶寶不適應的輔食。如果寶寶對輔食不耐受,出現(xiàn)拉肚子現(xiàn)象,需要停喂所有輔食,等到腹瀉好了以后再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重新開始。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一次喂新的食品或固體食物時,寶寶可能會將食物吐出來,這是因為他還不會吞咽或不熟悉新食物的味道,并不表示他不喜歡,可以多嘗試幾次。 將食物裝在碗內,用小匙一口口地喂,讓寶寶漸漸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當寶寶具有一定的抓握力后,可鼓勵他自己拿小匙。 喂輔食的時間要比正常喂奶時間稍微早一個小時,這樣寶寶剛好有點餓了。不要等他餓極了才喂輔食,那時他肯定吃不進任何東西,而只要吃奶。 如果寶寶性格比較溫和、吃東西速度比較慢,千萬不要責備和催促,以免引起他對進餐的厭惡。 如果有家族性過敏史,建議6個月時添加輔食,推遲斷奶的確可以降低過敏、腹瀉等不良食物反應現(xiàn)象的發(fā)生率。 兩個賈是誰:一個是東方愛嬰的創(chuàng)始人賈軍,一個是畢業(yè)于清華的暖心老爸賈松濤,兩賈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史上第一檔育兒脫口秀《兩個賈說》,每周五在愛奇藝上線更新。上愛奇藝,搜索兩個賈說,聽聽育兒那些事兒。 更多育兒問題,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兩個賈說【lianggejiashu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