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有一個精通相馬的人,叫孫陽,不管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可以分出優(yōu)劣。于是,他經(jīng)常被四方人士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尊稱他為伯樂。
有一天,伯樂孫陽外出打獵,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突然向他走過來,在他面前停下后,沖他不停地叫喚。孫陽摸了摸馬的背部,斷定這確實是匹千里馬,可惜的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專注地看著孫陽,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無奈。孫陽深深地感覺到,太委屈這匹千里馬了,它本來是可以奔跑于戰(zhàn)場的寶馬良駒,不想因為沒有遇到伯樂,如今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侵蝕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可嘆,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此后,孫陽深有感觸,他想,這世間究竟還有多少千里馬被庸人所埋沒呢?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jīng)驗和知識整理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tài)圖樣,書名就叫《相馬經(jīng)》。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馬能夠被人發(fā)現(xiàn),而不是被委屈地埋沒,同時也是為了使自己一身的相馬技術能夠流傳于世。
孫陽的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覺得相馬實在是容易得很。他想,有了這本書,自然不愁找不到好馬了。于是,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首先是按照書上所畫的圖形去找,沒有類似的好馬;接著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找來找去,終于在野外發(fā)現(xiàn)一只癩蛤蟆,與父親《相馬經(jīng)》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非常像,便興奮地把癩蛤蟆帶回家,興高采烈地對父親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只是馬蹄短了些。”父親一瞧,氣不打一處來,沒想到兒子竟然如此愚蠢,悲傷地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span>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按圖索驥”的由來。此寓言有兩層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種已知的線索去尋找事物,二是諷刺那些信奉本本主義的人,只會機械地照老方法辦事,不懂得變通。
人如果不知變通,死守原則,就只有死路一條。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種子落在土里長成樹苗后最好不要輕易去移動,一動可能就斷了根基,很難成活了。而人卻不同了,人是有腦子的,遇到了問題可以靈活地處理,一計不成另生一計,總有一個辦法是對的。所以說,我們做人做事一定要學會變通,不能太死板,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倘若前面已經(jīng)是懸崖了,我們斷不能繼續(xù)奔跑過去。同時也不要被經(jīng)驗束縛了頭腦,要敢于沖出習慣性思維的樊籬。執(zhí)著固然重要,但盲目的執(zhí)著是不可取的。
美國威克教授曾經(jīng)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將一些蜜蜂和蒼蠅同時放進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讓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暗處。結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著光亮處掙扎,不斷地撞擊玻璃,最終氣力衰竭而死;而亂竄的蒼蠅們,卻全部都溜出細口瓶頸,逃了出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huán)境中,有時我們需要做的,并不是朝著既定方向殊死搏斗,而應該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既定規(guī)則、經(jīng)驗的遵循,而是對它們的突破,畢竟,計劃在很多時候,是趕不上變化的。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執(zhí)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該看到,在一個經(jīng)常變化的世界里,靈活機動的行動遠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只知道執(zhí)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變通的蒼蠅卻逃出了牢籠。執(zhí)著和變通是兩種相對立的人生態(tài)度,我們不能單純地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單純的執(zhí)著與單純的變通,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輔相成之后,根據(jù)具體的事件,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我們要學會的是,將執(zhí)著與變通二者兼顧起來。
隨機應變、靈活變通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這種智慧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孫臏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他的《孫臏兵法》處處蘊含著變通的哲學。孫臏本人也是一個非常善于變通的人。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確定他才華的真假。
一次,魏王召集眾臣,當面考量孫臏的智謀。
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臏說:“愛卿可有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
龐滑出主意道:“可以在大王的座位下生起火來。”
魏王說:“那不行。”
孫臏說:“大王坐在上面嘛,我確實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但是,倘若大王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您坐上去?!?/span>
魏王聽了,洋洋得意道:“那也行,”說著便從座位上走了下來,“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坐回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哪里反應過來,都在偷偷嘲笑孫臏的不自量力,等著看他出洋相。不料此時,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我雖然無法讓大王您坐上去,卻已經(jīng)讓大王從座位上走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于是連連稱贊孫臏的才華過人。
魏王自此也對孫臏刮目相看,于是,孫臏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經(jīng)常習慣性地按照常規(guī)思維去思考,倘若能像孫臏那樣,學會靈活變通,那么我們定會發(fā)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僅思考問題如此,在工作上也該這樣。在職場上,我們與上級相處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靈活變通。上級之所以是上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懂得靈活變通。因此,跟在他身邊的人,必定要懂得彈性處事的法則。
所謂靈活變通與彈性處事,跟?;^的性格以及做事沒有原則是有著本質的差別的。因時制宜,在某種特殊、特定環(huán)境之下,配合需求,設計出最好的可行方案,這才是彈性處事。分明已經(jīng)改了道,此路不通,還偏偏要照舊時那個法子將車開過去,這不是堅持原則,而是死腦筋,是蠻干。
我們都喜歡凡事肯變通、會適應的人,做上級的亦然。倘若別人懂得靈活變通的話,他們不但不用擔心這個人會受外在環(huán)境影響而情緒變化,導致工作質量下降,而且還可以依賴他在非常時期應付一些棘手事件,建立奇功。
來源:丁艷麗《有些事看透別說透》
友情提醒:為人處世要懂得適時變通是“不說破”的境界,其實就是勵志文章瞎掰的境界,適時變通和“不說破”風牛馬不相及,兩者之間的境界相差十萬八千里!“不說破”的境界就是“大自在”的境界?!按笞栽凇钡木辰缡郎蠠o人能及的神仙的境界。編者/單眼老表
感悟:為人處世要懂得適時變通。變通是天地間最大的智慧,是智慧中的智慧。規(guī)矩原則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變通之道,不強迫自己,也不苛求他人。為人處世知變通,不死扳教條,不死守原則,不斤斤計較,我們就能化尷尬為融洽,變劣勢為優(yōu)勢,我們的人生之路也會更加寬廣平坦。文/單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