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唐·王建《雨過山村》 《雨過山村》是由詩人王建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流傳至今,膾炙人口,深受詩歌迷的喜愛與推崇。這首七言絕句以簡煉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村農(nóng)忙圖景。前兩句,點明題目,“雞鳴一兩家”言居家之少,當為山村特有之景象,“竹溪村路板橋斜”寫出了山村景色的靜謐深幽。第三句寫婦女冒雨浴蠶,表現(xiàn)農(nóng)家之忙,第四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以花之“閑”,反襯農(nóng)家在春蠶季節(jié)之忙,造語清新,韻味無窮。全詩處處扣住山村特色,寫景寫人及人事,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注釋 婦姑:嫂嫂和小姑。 相喚:互相呼喚。 浴蠶:古時候?qū)⑿Q種浸在鹽水中,用來選出優(yōu)良的蠶種,稱為浴蠶。 中庭:古人的庭院。 閑著:農(nóng)人忙著干活,沒有人欣賞盛開的梔子花。 梔子:常綠灌木,春夏開白花 譯文 雨里雞鳴一兩家,——雨中有一兩戶人家傳來雞鳴。 竹溪村路板橋斜。——竹林里小溪潺潺,木板橋歪歪斜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姑嫂相互叫著去浴蠶, 閑著中庭梔子花。——院子里的梔子花正在開放卻沒有人看。 雨中有一兩戶人家傳來雞鳴,小溪兩邊長滿翠竹,鄉(xiāng)村的小路越過小溪,木板橋歪歪斜斜。村里的嫂嫂和小姑相互呼喚去清洗蠶子,庭院里的梔子花因為農(nóng)忙而沒有人來欣賞。 鑒賞 這首山水田園詩,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頗值稱道。 “雨里雞鳴一兩家”。詩的開頭就大有山村風味。這首先與“雞鳴”有關,“雞鳴桑樹顛”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會誘得“雞鳴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壩,村落一般不會很小,一雞打鳴會引來群雞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點分散,即使成村,人戶也不會多?!半u鳴一兩家”,恰好寫出山村的特殊風味。 “竹溪村路板橋斜”。如果說首句已顯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徑通幽的過程描寫,顯出山居的“深”來,并讓讀者隨詩句的向?qū)?,體驗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著斗折蛇行的小路一邊走,一邊聽那蕭蕭竹韻,潺潺溪聲,該有多稱心。不覺來到一座小橋跟前。這是木板搭成的“板橋”。山民尚簡,溪溝不大,原不必張揚,而從美的角度看,這一座板橋設在竹溪村路間,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橋,卻是天然和諧的景致。 “雨過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詩人轉(zhuǎn)而寫到農(nóng)事:“婦姑相喚浴蠶去”?!霸⌒Q”,指古時用鹽水選蠶種。據(jù)《周禮》“禁原蠶”注引《蠶書》:“蠶為龍精,月值大火(二月)則浴其種。”于此可見這是在仲春時分。在這淳樸的山村里,婦姑相喚而行,顯得多么親切,作為同一家庭的成員,關系多么和睦,她們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喚浴蠶”的時節(jié),也必有“相喚牛耕”之事,只舉一端,不難概見其余。那優(yōu)美的雨景中添一對“婦姑”,似比著一雙兄弟更有詩意。 田家少閑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jié)的農(nóng)家氣氛表現(xiàn)得更加夠味。但詩人存心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下最后一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事實上就是沒有一個人“閑著”,但他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cè)面落筆。用“閑”襯忙,通過梔子花之“閑”襯托人們都十分忙碌的情景.,興味尤饒。一位西方詩評家說,徒手從金字塔上挖下一塊石頭,并不比從杰作中抽換某個單詞更困難。這里的“閑”,正是這樣的字,它不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經(jīng)安放就斷不可移易。同時詩人做入“梔子花”,又豐富飽滿了詩意。雨浥梔子冉冉香,意象夠美的。此外,須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詩中向來用作愛之象征,故少女少婦很喜采擷這種素色的花朵。此詩寫梔子花無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農(nóng)忙,似無關“同心”之意。但這恰從另一面說明,農(nóng)忙時節(jié)沒有談情說愛的“閑”功夫,所以那花的這層意義便給忘記了。這含蓄不發(fā)的結(jié)尾,實在妙機橫溢,搖曳生姿。前人曾這樣來評論這首詩的末句:“心思之巧,詞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勞動生活情事,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運用新鮮活潑的語言,新鮮生動的意象,傳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可謂“心思之巧,辭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卷八評張王樂府語)了。 藝術手法 詩的前兩句寫雨中幾聲雞鳴,一兩家農(nóng)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橋,淡淡幾筆,便勾畫出一幅優(yōu)美靜謐的山村風景。 第三句轉(zhuǎn)而寫農(nóng)事,“婦姑相喚”,透著親切,可以想見家庭鄰里關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蠶去”,則可知農(nóng)事的繁忙。婦姑浴蠶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梔子花悠然無事地獨自“閑”在庭院里。一個“閑”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靜氣氛。全詩處處扣住山村景象,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農(nóng)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韻,皆蘊于一個“閑”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作者簡介 唐朝詩人王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xiāng)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后,“白發(fā)初為吏”,沉淪于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tǒng)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寫過一些小詞,別具一格,《調(diào)笑令》,原題為“宮中調(diào)笑”,可見本是專門供君王開開玩笑的,王建卻用來寫宮中婦女的哀怨:“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末句斬釘截鐵,守望之情,躍然紙上。又如《江南三臺》:“揚州池邊小婦,長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奔兪前酌?,別有情趣。 簡要生平 王建是大歷進士。門第衰微,早歲即離家寓居魏州鄉(xiāng)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并開始寫樂府詩。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zhàn)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在“從軍走馬十三年”(《別楊校書》)后,離開軍隊,寓居咸陽鄉(xiāng)間,過著“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后,“白發(fā)初為吏”(《初到昭應呈同僚》),任昭應縣丞。長慶元年(821),遷太府寺丞,轉(zhuǎn)秘書郎。在長安時,與張籍、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楊巨源等均有往來。大和初,再遷太常寺丞。約在大和三年(829),出為陜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大和五年,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刺史,賈島曾往見贈詩。此后行跡不詳。 樂府詩 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xiàn)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yōu)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愛憎分明。如《田家行》、《簇蠶辭》、《當窗織》、《織錦曲》、《促刺詞》、《去婦》、《水夫謠》、《海人謠》等,反映了勞動人民備受殘酷剝削壓迫的痛苦生活,特別對勞動婦女的悲慘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權(quán)豪兇橫和藩鎮(zhèn)混戰(zhàn)等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古從軍》、《遼東行》、《渡遼水》、《涼州行》等,抨擊了給廣大人民帶來災難的開邊戰(zhàn)爭,同時也譴責了邊將的無能,不知收復失地,表現(xiàn)了既反對窮兵黷武,又慨嘆國土淪喪的進步立場。此外,他還有一些作品,如《賽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寫了農(nóng)村風俗和生活畫面;《寄遠曲》、《鏡聽詞》等,表現(xiàn)了婦女對出門遠行親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衛(wèi)詞》等,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和被壓迫者的斗爭精神。也有少數(shù)作品,流露出人生無常、嘆老傷貧等消極情緒。 王建樂府詩,善于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xiàn)實,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詩中發(fā)議論,而是運用比興、白描、對比、映襯等手法,通過各種形象或人物的自白來再現(xiàn)現(xiàn)實;或在結(jié)尾用重筆突出主題,戛然而止。用筆簡潔峭拔,入木三分,語氣含蓄,意在言外。體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較短。語言通俗明晰而凝煉精悍,富有民歌謠諺的色彩。用韻平仄相間,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換韻,節(jié)奏短促,激越有力。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樂府詩特有的藝術風格。 《宮詞》 王建又以《宮詞》知名。他的《宮詞》百首,突破前人抒寫宮怨的窠臼,廣泛地描繪宮禁中的宮闕樓臺、早朝儀式、節(jié)日風光,以及君王的行樂游獵,歌伎樂工的歌舞彈唱,宮女的生活和各種宮禁瑣事,猶如一幅幅風俗圖畫,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資料。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指出它的內(nèi)容“多言唐宮禁中事,皆史傳小說所不載者”。詩中的描繪也栩栩如生,因而廣為傳播,頗有仿作。魏慶之《詩人玉屑》引《唐王建宮詞舊跋》說,后世“效此體者雖有數(shù)家,而建為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體,有一部分征戍遷謫、行旅離別、幽居宦況之作,因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也能“感動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傳》)。但這些詩往往雜有消極頹廢思想,藝術上也缺乏明顯特色。他的絕句,則清新婉約,多可誦之作。還寫過《宮中三臺》和《江南三臺》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詞的重要作者之一。 著作 王建的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今傳刻本有:《王建詩集》10卷,南宋陳解元書棚本;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此為底本,并參照其他刊本校補排印?!锻踅ㄔ娂?/font>8卷,明汲古閣刻本?!锻踅ㄔ姟?/font>8卷,《唐六名家集》本?!锻跛抉R集》8卷,清胡介祉刊本。《王建詩集》10卷,《唐詩百名家全集》本?!秾m詞》1卷,有單刻本及明顧起經(jīng)注本。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