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讓民眾安于被統(tǒng)治的地位而服從命運 【原文】然則何以知命之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窮民,貪于飲食,惰于從事,是以衣食之財不足,而饑寒凍餒之憂至,不知曰“我罷1不肖,從事不疾2,”必曰“我命固且貧?!蔽羯鲜辣┩醪蝗唐涠恐?,心涂3之辟4,不順其親戚,遂以亡失國家,傾覆社稷,不知曰“我罷不肖,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庇凇吨衮持妗?SUP>5曰:“我聞于夏人,矯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惡,龔喪厥師。”此言湯之所以非桀之執(zhí)有命也。于《太誓》6曰:“紂夷處,不用事上帝鬼神,禍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無廖排漏,天亦縱棄之而弗葆?!贝搜晕渫跛苑羌q執(zhí)有命也。 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則上不聽治,下不從事。上不聽治,則刑政亂;下不從事,則財用不足,上無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無以降綏7天下賢可之士,外無以應(yīng)待諸侯之賓客,內(nèi)無以食饑衣寒,將養(yǎng)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強執(zhí)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譯文】然而怎么知道有命運是兇暴人的道理呢?從前古代窮苦的民眾,貪婪于飲食,懶于勞動,因此衣食財物不足,而饑寒凍餓的憂慮就來了。不知道要說:“我疲憊無力,勞動不快捷。”必然要說:“我命里本來就要貧窮。”從前古代的暴君,不能忍住耳目的貪婪,心路的邪僻,不聽從他的雙親,以至于國家滅亡,社稷絕滅。不知道要說:“我疲憊無力,管理不善?!北厝灰f:“我命里本來要亡國?!薄吨衮持a》中說:“夏桀王有罪,詐稱的誣辭來自上天,來對老百姓發(fā)布命令。上天使用了不善良的夏桀,從而使商接受了上天命令,使我們的軍隊明白。”這是說商湯反對夏桀主張有命?!短┦摹分姓f:“那紂王受沒有悔改之心,仍然是傲慢無禮,不侍奉上天神靈,舍棄他先人的宗廟不祭祀。供奉的牛羊谷物,也落入兇盜之手。他還說:‘我有民有命在天。’絲毫不知道警戒自己的輕慢。”這是說武王所以反對商紂主張有命的原因。 如今要聽用主張有命的人的話,那么在上位的人不聽獄治國,下面的人不勞作。在上位的人不聽獄治國,那么法律政事就要混亂,下面的人不勞作,那么財物日用不足。對上沒有粢酒來供奉上帝鬼神,對下沒有東西可以安撫天下賢人士子;對外沒有東西可以接待諸侯的賓客;對內(nèi)則不能給饑者以食給寒者以衣,撫養(yǎng)老弱。所以有命上對天帝不利,中對鬼神不利,下對人不利。而頑固堅持它,則簡直是壞話的根源,兇暴人的道理。 所以墨子說:“如今天下的士人君子,內(nèi)心想使天下富裕而怕它貧困,想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怕它混亂,主張有命的人的話,不能不反對。這是天下的大害啊!” 【說明】強調(diào)人有命運,的確是兇暴人的道理,因為他要推行殘暴的統(tǒng)治,而又說不出道理,只好強調(diào)人有命運,讓民眾安于被統(tǒng)治的地位而服從命運,這樣他們就可以壓榨欺侮百姓,從而使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適。 本篇《非命上》,是反對人有命運的問題,墨子以賞賢罰暴作為切入點,認為是人世間的圣王的所作所為,因為賞賢罰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只要統(tǒng)治者能做到圣明,那么他就可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也就是說,只要人們自己能夠做到賢能,那么就會得到獎賞,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人們?nèi)绻麅幢?,那么就會得到懲罰,從而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就是說,人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 【注釋】1.罷:(bà壩)《管子·霸言》:“驥之材,而百馬伐之,驥必罷矣?!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笆窳T敝,而宮室滋侈?!薄秶Z·周語中》:“有優(yōu)無匱,有逸無罷?!薄俄n非子·說林上》:“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則魏必罷?!薄稄V雅·釋詁一》:“罷,勞也。”《廣韻·支韻》:“罷,倦也。”這里用為疲憊之意。 2.疾:(jí極)《書·盤庚中》:“高后丕乃崇降罪疾?!薄对姟ご笱拧ふ贂F》:“旻天疾威,天篤降喪?!薄豆茏印醒浴罚骸氨妱俟眩矂傩?,勇勝怯。”《左傳·襄公五年》:“而疾討陳。”《禮記·樂記》:“奮疾而不拔。”《戰(zhàn)國策·趙策》:“不能疾走?!边@里用為快速、急速之意。 3.涂:(tú圖)《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涂;載鬼一車?!薄吨芏Y·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途?!编嵭ⅲ骸巴?,道路……涂。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薄豆茏印ち⒄罚骸暗劳繜o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荀子·不茍》:“巨涂則讓,小涂則殆?!薄俄n非子·顯學(xué)》:“而觀其末涂,則臧獲不疑駑良?!薄夺屆め尩馈罚骸巴?,度也,人所由得通度也。”徐鍇《說文系傳》卷二十一:“涂,《周禮》書涂路字如此,古無涂字,途,稱俗也?!边@里用為道路之意。 4.辟:(bì畢)古通“僻”?!豆茏印しń罚骸靶斜俣鴪?,言詭而辯。”《管子·參患》:“故誅暴國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薄渡叹龝と趺瘛罚骸熬硟?nèi)之民無辟滛之心?!边@里用為邪僻之意。 5.《仲虺之告》:告通誥。應(yīng)為《仲虺之誥》,《尚書》中的一篇,本節(jié)引文有誤,其原文是:“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譯文按原文。 6.《太誓》:太通泰。即《泰誓》。《尚書》中的一篇,本節(jié)引文有誤,其原文是:“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粢盛,既于兇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譯文按原文。 7.綏:(suí隨)《書·湯誥》:“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詩·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詩·小雅·楚茨》:“樂具入奏,以綏后祿?!薄对姟ご笱拧っ駝凇罚骸盎荽酥袊?,以綏四方?!薄对姟ぶ茼灐ぽd見》:“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論語·子張》:“道之期行,綏之期來,動之斯和?!薄盾髯印と逍А罚骸靶扌拶馄溆媒y(tǒng)類之行也,綏綏兮其有文章也?!边@里用為安撫之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