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這個人口總數(shù)僅占人類總人口的0.2%的民族孕育出許多杰出的人才: 20世紀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猶太人占1/5; 全美200名最有影響的人中,猶太人占一半; 全美名牌大學教授,猶太人占1/3; 全美文學、戲劇、音樂界的一流作家,猶太人占60%; 全球最有錢的企業(yè)家,猶太人占一半; 《福布斯》富豪榜前40名中,猶太人占18名; 布什政府的3位幕僚、克林頓政府的五位要員均為猶太人; 還有一大批偉人: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等。 猶太民族曾飽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災難,但他們經(jīng)歷了長期的民族迫害,背井離鄉(xiāng),甚至很長時間沒有自己的國家。 幾十年來,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所占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的高。猶太人在智力活動中的優(yōu)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猶太民族獨特而富有智慧的家庭教育觀享譽全世界。 猶太民族是一個堅強而又偉大的民族。盡管受到諸多磨難,他們仍然沒有忘記傳承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沒有忘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華。 猶太人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 1. 開始啟發(fā)他們追求知識,崇尚智慧; 2. 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品格,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3. 讓他們認識金錢,并激發(fā)他們追求財富的欲望; 4. 培養(yǎng)他們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作風和靈活處世的社交能力; 5. 教育他們善待他人,與他人和諧相處; 6. 提升他們駕馭自己的能力和挑戰(zhàn)逆境的勇氣…… 在猶太人家里,孩子稍微懂事,媽媽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寶貝去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 這個儀式的用意是,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讓孩子在最初接觸書時,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從而一生都喜歡書。 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習慣,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如果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這些民族習慣都使得他們成為一個愛書的民族。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成為世界之最。 啟示: 智慧除了來自遺傳因素之外,有時更來自于一種好的習慣。還有什么比讀書更能增長人的知識,引發(fā)人的思考,提升人的智慧的習慣呢?猶太人抓住了早教的要點。 猶太人家庭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chǎn)被搶光,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 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錢或財物,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更重要的東西,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
啟示: 猶太人世代相傳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是很有用意的,既是在引導寶貝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也是在提醒自己,時刻把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內在素質的培養(yǎng)上。 猶太人中流傳著一句話是說:“不做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重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 啟示: 首先是引導孩子讀很多書,其次是避免書呆子式的學習方式,看來,智慧=知識+運用知識,才是不變的真理。猶太人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才能。 從小背誦經(jīng)書的習慣,在猶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經(jīng),成了不變的定律。在這里,猶太人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們理解經(jīng)文的意思,而是讓他們機械地背誦。猶太人認為,這樣大量的背誦是培養(yǎng)良好記憶力的途徑。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會先從誦讀祈禱文開始,稍大會接觸《摩西五經(jīng)》、《圣經(jīng)·舊約》及《塔木德經(jīng)》,這是每個猶太人一生必修的東西。 而且,猶太人有一種特殊的方法來誦讀經(jīng)文。除了抑揚頓挫地朗讀,還要按一定的節(jié)律左右搖擺,將自己完全投入進去。 他們認為,同時使用看、讀、聽、說、動,要比一般的單純默讀式學習方法,效率提高幾倍,并這種習慣會保持一生。 啟示: 日本教育學博士、國際著名右腦開發(fā)專家田真七曾指出:
猶太人杰出的智慧,也是與他們動用全部感官來學習的經(jīng)驗是分不開的。 猶太人的孩子是聽著圣經(jīng)的故事長大的,也是聽著自己歷史的故事長大的。歷史對猶太人來說,決不只是一門學校里的課程,而是深深烙印在每個家庭里,每個人心里的故事,像家譜一樣世代流傳。 歷史和他們的成長、體驗、家庭、朋友、故鄉(xiāng)……都連接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們也會用體驗式的方式來學習歷史,如他們會用討論的方式,也會用假設的方式等,他們是在銘記歷史,也是在思考歷史。 啟示: 由于歷史上的猶太人不斷遭受迫害,財產(chǎn)被掠奪,房屋被燒毀,人民遭驅逐屠殺,從而使追求知識、增長智慧成了猶太人的一種防衛(wèi)機制。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并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代代相傳。看來居安思危,可以產(chǎn)生更多的智慧這種做法,是非常有道理。 在古代,只有猶太人在每周都拿出一天時間來休息,這在當時的其他國家看來是非常奇特的事情。而且,猶太人不主張利用休息日大老遠的去游山玩水, 等到回家已經(jīng)筋疲力盡。他們覺得休息日要達到休息的目的,松弛緊張的神經(jīng)和肌肉,凈化浮躁的心靈,以更好地恢復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在休息日里,他們甚至停止一切商業(yè)活動: 早上八點就出去做禮拜,一直到中午,他們用希伯來語誦讀祈禱文,傾聽《圣經(jīng)》的教誨,拉比們會講述那些平時接觸不到的深邃的思想,讓人們的心智一片光明;回到家后,猶太人一家其樂融融地吃過午飯,很快就午睡了;四點左右,他們會在自家或是猶太教會堂和朋友 或是拉比們一起交流,研究《塔木德經(jīng)》和《圣經(jīng)》。 午睡和研究的順序顛倒過來也沒有關系,但一定要研究,因為這是猶太律法規(guī)定的義務。 他們認為,如果休息日里沒有將自己的狀態(tài)調整好,那恐怕就很難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心靈與身體的改善。人的意識都是連續(xù)性的,沒有休息好就會在潛意識里面依然充斥著以前的“電波”。這就好像是收音機和電視的音量調至靜音后,它們的頻道還是沒有改變。 所以,重要的是“切換”頻道。因此,一定要在休息日里將自己從世俗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完全沉浸在另一種世界里面。在這種世界里,猶太人得到了他們思想和靈感的源泉。 啟示: 猶太人不只懂得通過不斷的努力獲取知識更注重通過適當?shù)姆潘?,調節(jié)身心、修養(yǎng)大腦。難怪他們總能保持那么旺盛的精力和聰明的頭腦。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
在今天這個物質飽滿的世界里,我們是否也應該學習猶太人的苦難精神和他們獨特的教育方法,使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呢? |
|
|
來自: 昵稱33599243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