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話叫:“少年得志大不幸,千金難買少年窮?!钡菄^君卻覺得:錢財帶來的好處有多少,貧困造成的災難就有多少。 古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人們常用這樣的句子,強調貧窮是可貴的磨練,是一筆財富。既然如此,為何世人都不愿意貧窮,國家都要發(fā)展經濟呢? 因為,貧窮帶來的,更多是危害。 物質缺失:沒有選擇權 富人有選擇權,而窮人常常只能被迫接受。 物質缺失是貧窮的最直觀體現(xiàn)。富人選擇食物口味,窮人挑剔就要挨餓;富人生病,命比錢重要,窮人生病,根本沒錢看??;富人講究穿戴美觀舒適,窮人連體面的衣服都沒有…… 貧困大學生,往往承受著比一般大學生更大的壓力。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打工的同時拼命學習,以期得到較高的獎學金。而走出社會后,試錯的成本也更高。他們很難完成更大的事業(yè),例如創(chuàng)業(yè)。富人的兒子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可以輕松再來;窮人創(chuàng)業(yè),一旦失敗,可能再也站不起來。 貧窮時,物質的限制直接決定了,窮人輸不起。 思維限制:留著,以后用得著 一項科學研究總結:貧窮會導致認知和判斷力下降。 一個讀大學姑娘,因為窮,為了省錢,看到便宜和打折的商品就買了很多;然而力氣小拎不動,學校又有點遠,最后打車回去,結果省的錢還不夠打車費??傁胧″X,卻越省越窮。 當手上有了閑錢,富人想著投資,但投資有風險,窮的人大多選擇存起來。結果富人的錢,總是漲得比窮人更快,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貧窮導致的思維,使人們跳不出貧窮的怪圈。即便經濟好了起來,過的還是窮日子。 精神傷害:內在的匱乏感 長期的貧窮,甚至使有的人終其一生都過分關注和追求金錢,價值觀發(fā)生扭曲。 礦工們?yōu)榱隋X,竟不介意在毫無保護措施的煤礦中工作。在他們眼里,發(fā)生意外后賠償?shù)玫降?0萬,是一筆可以用性命相抵的巨款。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屢見不鮮。 窮人往往在有錢之后,也難以擺脫內在金錢的匱乏感。許多老一輩的人都經歷過貧困的年代,養(yǎng)成把廢棄的物品囤在家里的習慣,想著有一天能用起來。他們的口頭禪是:留著,以后用得著。 這是貧窮導致的最可怕的結果,是精神和心理的傷害,足以使之過一輩子心理上的窮人。 改變貧窮的境遇 但歸根到底,貧窮只是一種境遇。馮驥才說,“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比颂幵谪毟F的境遇中,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不被境遇改變,從而改變境遇。 改變的第一步,應該是正視和接受貧窮,了解貧窮的危害;才不至于在貧窮的圈子里打轉,走不出來。 其次,我們必須認識到,走出來的過程很辛苦,追求同一件事物,你所付出的努力也許是別人的十倍、百倍。然而這就是改變的代價,和意義。走出貧窮,不僅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會成為全然不同的、更加有力的自己。 日本文學家齋藤綠雨說:“夸耀貧窮比夸富裕更卑鄙。”我們不感激貧窮,但感激每一個勇敢突破的自己;我們不贊美貧窮,贊美的是每一個不甘貧窮、努力改變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