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專訪周家鈞窯董事長、鈞瓷藝術家周松建 鈞瓷大師周松建 從周家大院出來,正對著的,就是鳳翅山。鳳翅山脊婀娜的曲線在碧空之下舒展悠揚,宛若鈞瓷優(yōu)雅的輪廓線條。千百年來,周家先人祖祖輩輩在鳳翅山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鸺t的窯口,染紅了鳳翅山脈的晚霞。 周松建說,鈞瓷,跟神垕,跟禹州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太行山奔騰的山勢從黃土高原一躍而下,撞上了厚重肥沃的華北平原,形成無數(shù)細碎的小山小脈。禹州西部,太行山的余脈環(huán)繞而成了一座山谷,好像鈞瓷名品蓮花碗一般。而這花瓣中間,就是古鎮(zhèn)神垕。 《水經注》有載:“河南陽翟縣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竹書紀年》載:“夏禹之子夏啟,即位夏邑,大享諸侯于鈞臺?!白鳛橹袊醭瘯r代的開啟,夏朝先祖在禹州掀開了中國文明的曙光。此后數(shù)千年間,禹州一直作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區(qū)域而存在。 中原為天下之中,禹州為中原之中。 周家鈞窯 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瓷”解釋為“瓦器,從瓦次?!贝善鳠谱畛跏窍让褡鐾咂鲿r發(fā)展出來的技術。有唐一朝,國泰民安,天下富足,所謂盛世造瓷,地處中原文明腹地的禹州神垕第一次出現(xiàn)了唐花瓷的色彩。 “花瓷是鈞瓷的前身,鈞瓷屬于北方青瓷的范疇,由于神垕周邊礦藏富含銅元素,經高溫還原后,便會出現(xiàn)五彩斑斕的窯變效果?!?a target='_blank'>周松建介紹說。 至宋朝,鈞瓷以獨特的窯變效果名聲大震。宋朝推崇理學,鈞瓷古樸自然的窯變效果與宋理暗合,文人皇帝徽宗設官窯于鈞臺,鈞瓷進入御用品的行列。此后近千年的歲月里,雖然官窯被毀,但神垕的窯火卻未曾熄滅。 周松建站在自家古窯口說:“傳承,是鈞瓷最重要的歷史?!扳x瓷的千年歷史就是無數(shù)匠人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作歷史。后來,底部刻有“周家造至元七年“鈞瓷碗殘片現(xiàn)世。這是有史以來,最早有姓氏記載的鈞瓷殘片,也是周家最早燒制鈞瓷的有力見證。 周家的這一把火,將鈞瓷藝術的傳承之路,映襯得更加明亮。 周家老窯 現(xiàn)在的周家鈞窯,就是在周家古窯的遺址上建立起來的。陽光透過古窯的頂口,為窯內的一點一滴披上一層朦朧的詩意,透過微弱的光芒,似乎能看到這小小的空間內,千年不滅的窯火映耀出變幻莫測的釉色。 站在古窯旁,周松建似乎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歲月,1982年,19歲的他跟著父親在窯旁留下的每一滴汗水。 建國之后,周恩來總理親自指導鈞窯的復燒工作,周松建的父親周有老先生進入新建立的國營禹縣神垕瓷廠(鈞瓷一廠)工作。當時為了推進鈞瓷復燒工作的開展,禹縣政府專門到陜西請回了老藝人盧廣東,周有便在老先生的指導下開始了鈞瓷燒制技術的學習。由于鈞瓷官窯斷燒時間已逾千年,當時的老藝術家只能依靠文物器形,憑借民間工藝品的燒制經驗進行摸索。事實上,這個小小的鈞瓷實驗組,一步一步打開了新中國鈞瓷藝術的大門。 鈞官窯斷燒千年之后,周家為鈞窯的重燃,添了一把火。 周松建作品 1996年,第一屆中國鈞瓷藝術香港(國際)研討會在香港舉行,年逾七旬的周有老先生在現(xiàn)場表演手拉坯技術,博得滿堂喝彩。將一生奉獻給鈞瓷,完全是源自老先生對于鈞瓷的癡迷。即使身為他的兒子,周松建也是逐漸才明白父親對于鈞瓷的癡迷有多么深刻。 老先生在鈞瓷一廠工作的時候,主攻的項目就是大件作品。古人有云“均不盈尺”,窯變效果需要相對較高的溫度來保證,大件作品由于面積較大,燒制失敗的幾率成倍增長。經過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的試驗,老先生在器形、窯爐、胎釉配比不斷探索,終于改寫了這個歷史。1978年,周有設計了1.78米的大型鈞瓷觀音瓶,被選作陳設品陳列在毛澤東紀念堂。這次成功給予了老先生極大的信心。 自此,他不斷地刷新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記錄,1.56米、1.76米、1.86米。1992年,周有第一次在鈞瓷大花瓶上加入了雙龍浮雕,將自己的藝術造詣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自幼在父親創(chuàng)作背影下長大的周松建,也跟隨父親的步伐走上了鈞瓷創(chuàng)作的道路。1982年,他進入鈞瓷一廠學習鈞瓷燒制。次年,父親退休賦閑在家,父子兩人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共同創(chuàng)作。經歷過系統(tǒng)學習的周松建,也能更加領會父親對于鈞瓷的感情,那種對于鈞瓷之美的癡迷。 周松建作品 談及鈞瓷,周松建口中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傳承”。2000年,周松建在周家古窯的遺址旁邊建立了周家鈞窯。周家,這個傳承了近千年的鈞窯世家,真正開始了獨立燒制的歷史。周松建開始以自己的努力來傳承周家鈞窯的金字招牌。老先生生前曾向周松建介紹過一種鸚哥綠的釉色,是鈞瓷在特殊情況下產生的零星窯變效果,形成如翡翠般誘人的碧綠釉色。周松建在鸚哥綠的基礎上,加入其他礦物,研制出了以鸚哥綠為基礎色調,綠中透紅,紅色斑駁的釉色,并命名為“翡翠飄紅”。老一輩的愿望,在新一輩的努力下得到了實現(xiàn)。周家鈞窯世世代代的傳奇故事,又一次上演了。 人人說傳承的年代,周松建傳承的不單單是祖輩的技術,更多的是他們對于鈞瓷那一份堅守和崇拜。在商品經濟發(fā)達的現(xiàn)代,周松建固執(zhí)地以藝術品的態(tài)度來經營品牌。也正是這種真實的態(tài)度,讓周家鈞窯享有盛譽。盛名之下,周松建心中惦念的,始終是鈞瓷繁復精深的藝術魅力。他肩負的,不僅僅是周家鈞窯四個字,還有父親一生的心血和周家每一代瓷人的一滴滴汗水。 周松建作品 神垕人經常自稱“手藝人”,事實上對于周家人而言,鈞瓷已經不僅僅是一門賴以為生的手藝,它更是一種精神寄托,是他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方式。周家世世代代對于鈞瓷藝術的追求,也提升了鈞瓷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水準。這種人和瓷水乳交融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才是周松建口中“傳承”的真正含義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