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著高考結束、成績還沒出的檔口,我們來說說科舉考試吧!相比于高考五六十年的歷史,科舉制度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考生們的酸甜苦辣應該也不比今天少。 01 想當官,就得一級一級地考上去
算一算,一個考生起碼得經(jīng)歷考秀才(縣試5場、府試5場、院試5場)、考舉人(鄉(xiāng)試3場,有復試)、考進士(會試3場,殿試1場),再加上一些額外的考試,所以說,走科名這條路的人,都是在考場里脫過幾層皮的。 那么,考什么呢?模擬卷有沒有?教學大綱有沒有?答:想得美!反正就是考四書五經(jīng),至于參考哪些書,我只能告訴你多多益善,自個兒去研究吧! 且看大清某某年府試幾個縣的考題,它們分別是: 德行 言語 政事 文學 還有這樣的: 三十 四十 五十 六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是作文時,這些字眼不能露出來,還得表現(xiàn)出來,怎么寫就看你的本事了) 02 考場環(huán)境醉醉的,當場瘋掉也是有的
那么,考試過程中可以上廁所嗎?噥,看見下面那張圖的尿盆沒?自己解決!弱弱地問,那我要上大號怎么辦?Sorry , 不可以。如果你在座位上偷偷地想辦法,氣味太大的話,坐在你附近的人可以報告老師,不好意思,你要被請出去了。 當然了,你也可以交了卷,出去上個廁所,但你回來以后,試卷上就被蓋上一個很不光彩的“屎戳子”,想中秀才基本就無望了。 所以,你大概可以想象一下,幾場考試下來,考棚里的那個氣味啊…… 怎能不醉! 鄉(xiāng)試是省里的考試,一共三場,每場考三天??忌鷤兌嫉脦€考籃,準備好三天的吃食、鍋爐碗筷。第一場,考三篇文章一首詩,文章七百至九百字,寫得快的人,第二天晚上差不多就能寫好,寫得慢的人第三天也必須交卷。二場三場還有五經(jīng)、策題等考試。 據(jù)說,每次鄉(xiāng)試會試,等封了門大家開始考試的時候,場內(nèi)極其安靜,總有人大喊說,這個地方,有冤的只管來抱冤,有仇的只管來報仇,等等這些話。那些當場瘋掉的,據(jù)說是干了壞事,所以,民間都說,要想科舉考得好,必須“一財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另外,科舉考試出現(xiàn)的零分作文也不少,寫情詩的,畫女人的腳丫子的,無奇不有。 03 作弊這件事,真的很驚險
夾帶
如果在你的上衣里搜出《四書》,那被沒收了以后你還可以進去考試。若是在下身搜出,那就尷尬了,請你在考場外跪一天,因為你忒不尊重圣賢。 這是考生答的鄉(xiāng)試考卷,俗稱“墨卷” 為防止舞弊,會有人專門謄寫考卷,供閱卷老師批閱,俗稱“朱卷”,藍字是閱卷老師的點評。
科舉考試,若查出舞弊,那是很嚴重的事兒。按輕重程度,打板子、發(fā)配、誅九族都是有的。君不見唐伯虎因為涉嫌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想來真是唏噓。 04 有一種蘇州特產(chǎn),叫狀元
這樣說,并不是吹牛逼。 據(jù)統(tǒng)計,自隋唐至清末,全國共出文武狀元七百名左右,其中蘇州占比是全國各州之首。尤其是清代,蘇州府共出狀元26名之多,占清代全國狀元總數(shù)的22.81%,占江蘇全省狀元總數(shù)的53.06%。無論是平均數(shù)還是絕對數(shù)均為全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xiāng)”。 這些狀元里頭,有明代狀元宰相申時行,大才子文徵明的曾孫文震孟,懸橋巷的洪鈞,祖孫狀元彭定求和彭啟豐等,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留下了許多關于狀元的回憶。雖然他們的舊宅多有毀壞,但我們依稀還是能感受到當時的風采。 ··· 關于狀元的景點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