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道系列智慧選集----自在圓融(人際關系圈) 文/胡逸玄
人和人之間的交集很復雜,涉及至人身及人性的方方面面。 如何更智慧的處理好人際關系,是每一位行“人道”的道友必修的課程。因為人不可人脫離群而獨自生活。 下面我們?nèi)绾我粡埲D來解析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聯(lián)系。 在這個關系圈中,首先是自已。自已不是自私。中國人常講要“先人后已”。這點品質(zhì)并沒有錯,而是當人要具體做事情時,如果是有“欲望”的“先人后已”。最后歸結(jié)成還是為了自已。我這里所講的自已,是一種不因物喜,不以已悲,以中道立于人世的一種心態(tài)。所以是“修心”的自已。 第二圈是配偶,我本人非常稱贊西方人際關系對于配偶的態(tài)度。配偶的角色即陌生又親密。因為沒結(jié)婚之間,你從來不知道他(她)是誰。但是結(jié)完婚之后,他(她)又是你習以為常的枕邊之人。所以本人認為,配偶的角色在你的人際關系之中應該僅次于自已。因為他(她)是除你之外與人相處時間最長,甚至陪你度過一生的人。 第三圈是子女,有人會問?為什么子女是在第三圈而不是在第二圈!因為,我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人際關系之中有個問題,就是當有了夫妻雙方有了子女之后,其中一方,特別是妻子,會把全部愛給予子女,從而會乎視丈夫或妻子內(nèi)心的感受。從而導致夫妻雙方感情不合諧,亦而間接影響子女的成長。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夫妻雙方共同把全部愛給子女,而乎視自已的生活,工作等等。這種共同給予會給子女無形壓力,如果望之成龍、龍鳳。子女會由之而背負無形的使命,如果日后子女達不到,則有可能會與父母形成對立。過度溺愛,則會使子女日后在社會人際關系當中出問題諸多問題。所以我本人認為,不要因為子女而影響夫妻之間浪漫的生活成感情。如果為了子女而放棄夫妻并應有的生活,此實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子女日后也會有自已的生活與配偶。如果過多的關注子女,也會使子女以后與配偶的關系出間緊張。 第四圈為父母,父母生育我們,做為子女的我們必須懂得感恩,這里特別提出來的是雙方的父母。夫妻之間不能分你的父母,或我的父母,要一視同仁。若必有彼此,情有偏重,夫妻間必然會出現(xiàn)摩擦。我相信一個以配偶僅次于自已的人,對于雙方父母一定是同等相待。但是這里我要提出來的就是,有些人會因為特別聽從父母的言語,而使夫妻關系緊張的局面。其中原因無非就是上面講的,父母對于子女過度溺愛與干涉而產(chǎn)生的。所以在這里我們父母放在第四圈。 第五圈是親人,有血源關系的親人,因為親人的關系有遠近之不同,我在此省略。因為往往與親人的關系如果發(fā)生摩擦,很多情況下往往者是利益而產(chǎn)生的。利益取之與否,我相信一個智慧是能夠分的清楚的。 第六圈是朋友,朋友是我們在社會當中所認識結(jié)交的“心靈,工作,利益等等的一群人。朋友之間關系古人講的很清,借此以共勉: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quán)相交,權(quán)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上面關系的處理,需要智慧,而智慧則是悟道與修德的結(jié)晶。以上提出一點淺見,以共道友參酌,高明諒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