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自己就是毀滅自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心語雅說]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嘈雜聒耳的急管繁弦,使人震耳欲聾;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使人口不辨味;射雕逐鹿,騎馬打獵,使人精神瘋狂;金銀珠寶,鉆石瑪瑙,使人犯法背德。因此,圣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在這里,老子提出了的困擾人類的五大因素:五色、五音、五味、田獵及難得之貨。實際上,如果深入理解了老子的思想,我們便可以知道,老子并不是要求我們不去享受,他的意思是合理的享受是應該的,是必須的,但一定要不要有過多的欲望,追求享受要適可而止。 的確,過多的欲望不僅不能讓我們真正的得到享受,反而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危害??v情欲望之中,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澀、田獵使人放蕩不羈,難得之貨使人貪婪。過多的欲望害人不淺,甚至還會危害生命。真實的享受應是有理性的節(jié)制,虛假的享受才是愚蠢的放縱,所以我們應該采取前者,而拋棄后者。 原貴州信托投資公司董事長閻健宏犯貪污罪入獄。記者在監(jiān)獄中采訪她時問道:“在收受第一次賄賂時,你有沒有想過后果?”閻健宏說:“開始確實考慮到自己的前途和收受賄金后的結果,因為知道收了就夠判刑了,可不收或上交又怕得罪人,看著誘惑人的人民幣,猶豫再三,還是縱容了自己,收下了這筆賄賂款?!庇纱丝梢?,縱容自己的最終結果就是毀滅自己。這其中的沉痛的教訓,的確值得世人吸取,引以警醒。 好的東西誰不愿看?大千世界五顏六色,生來就是讓人看的。能引起人們視覺美感的東西,看了能讓人感覺舒服。春天來了,萬紫千紅,置身其中,領略無邊的美景,你會感到賞心悅目。正因為色彩能調動起人的視覺美感,所以光有自然的色彩還不夠,人們還要想方設法地弄出一些人工的色彩來,比如,皮球要刷紅漆,飛機要穿銀裝,廣告牌要鮮艷奪目;頭發(fā)要染成金黃,衣服要五顏六色,首飾要珠光寶氣;皮膚要光鮮,眼睛要明亮,眉毛要像遠山……一句話,凡是能用色彩的地方,一定要想辦法用色彩。這既是為了讓自己舒服,也是為了給他人增添美感。 可是有多少人想過,有時候色彩也是一種誘惑,色彩也是一道陷阱。鮮艷的蘑菇,有可能含有劇毒,好看的玫瑰總是帶刺,美好的笑容可能正包藏禍心。自古以來有多少英雄豪杰,沒有倒在對手的刀槍之下,卻倒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 所以,眼睛要看,但不要看得太多,不要看得眼花繚亂。否則,你會變成色盲,分不清赤橙黃綠,走不出花花世界,一不留神,就會掉入陷阱。 同樣的道理,耳朵要聽,但要聽得有品味,要像孔子聞韶樂,“余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經典音樂你可以晶,流行音樂你可以聽,但靡靡之音不要聞,雜亂無章的音樂最好躲遠些,聽多了,會讓你“耳聾”。還有那個隨身聽,不要老是戴在耳朵上,別人喊你,你聽不見,還以為你是聾子。再說那東西對耳朵的健康不利,短時間用一下倒也無妨,要是沒日沒夜地聽,你很可能真的會變成聾子。 管住你的眼,管住你的耳,還要管你那張嘴。民以食為天,有口就要吃,但要分清楚哪些當吃,哪些不當吃?!班祦碇场辈荒艹?,人家的請吃你要謹慎地吃,公款吃喝要少吃,否則一年吃出上千個億,老百姓就要怨聲載道了。 還有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最好少吃,你看有些人大魚大肉吃膩了,偏偏要吃點猴頭肉,吃什么蛇肉、果子貍,這下可好,“非典”吃出來了。古人說“病從口入”,所以,飯多吃,酒少喝,稀奇古怪的東西不要吃。否則胃口傷了,肥胖癥來了,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紛紛不請自來,有你好受的。 現(xiàn)代人有錢了,于是也想到了休閑,花大把大把的鈔票跑馬打獵,不為別的,就為了尋求刺激。跑馬打獵還不夠,還要飆車,明明限速100公里,他偏偏要跑出時速200公里,不為別的,就是要體驗風馳電掣的感覺,殊不知前面有個大彎道,來不及了,結果車毀人亡,留下孤兒寡母哀哀啼哭。 有的人喜歡收藏稀世珍寶,既然是稀世珍寶,就得加倍珍惜。于是捏著怕破了,放手怕飛了,放在家里又怕被人盜了,寄存在博物館里又怕被人以假換真掉包了。一天到晚都想著它,為它失眠,為它哪里也不敢去,還為它破費,這樣的生活還有意思嗎?這正如老子所說:“難得之貨令人行妨?!?/font> 因此,古時候高明的圣人治國,只求吃飽穿暖,不求聲色之娛,舍棄那些對身心健康有害的東西,求取那些有利于修身養(yǎng)性的東西,所以,老百姓心不狂,情不躁,一心向“道”,淳樸自處,心寬體胖,幸福安康,一派祥和安寧的景象。 “物自腐而后蟲生”。放縱自己就是毀滅自己。常懷律己之心,需要我們自覺、經常和全面。所謂自覺,就是把律己作為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融入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化為自覺的行動,而不是當作外在的負擔,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清廉為官。所謂經常,就是把律己作為經常性的要求,不斷對照檢查,而不是當作一時的擺設和點綴,要“吾日三省吾身”,時常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審視,自我反省。所謂全面,就是把律己貫穿于做人做事的各個方面,既管工作又管生活,既管思想又管作風。不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工作和生活都要嚴格約束自己。工作時間固然應嚴于律己,“八小時以外”同樣不能放縱自己。每個黨員干部要使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空間洋溢著浩然正氣,充滿著蓬勃朝氣。 來源:侯清恒《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感悟: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儒、釋、道三家各自發(fā)展,各有傳承,統(tǒng)貫著學術與文化的命脈。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這種文化氛圍中修身立人,做著出世入世的事業(yè)。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始終是在看似矛盾斗爭中完美融合,猶如三枝奇葩,各彰異彩,相互輝映。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說法。道家追求自然無為、返璞歸真,滌除玄鑒,瀟灑曠達,體現(xiàn)了機敏做人的學問。不是追求陰謀詭計,也不是一味圓滑世故,而是一種智慧和謀略,它既防止別人傷害自己,同時也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廣交人脈,左右逢源,事事暢通無阻。文/單眼老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