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可能想要了解(請戳圖閱讀): 媽媽在喂哺寶寶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如溢奶、打嗝、嘔吐等情況,面對這些喂哺困惑,媽媽都知道如何處理嗎?今天,小編特匯總了以下11個喂養(yǎng)關鍵詞,方便媽媽快速掌握應對方法哦。 溢奶就是嬰兒在喂食后吐出一些他所吃的東西。溢奶是嬰兒常見的情形。嬰兒的消化道在出生后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開始有效運作,這種情形不需憂慮。
應對方法:
1)有些嬰兒溢奶是因為吃得太多了,他的胃容納不下他所喝下去的母乳或奶水。假如你的寶寶吐出的量很多,那么下次喂食時就減少一些。
2)媽媽可能需要幫他多打嗝幾次。試著在喂食中和喂食后讓他輕輕打嗝。喂食后讓嬰兒保持直立20至30分鐘,有助于減少他吐出的量。
3)假如溢奶情形一直持續(xù)或變成噴射狀的話,就和醫(yī)生聯(lián)絡。假如寶寶喝嬰兒奶水而問題一直存在的話,你可能就需要更換嬰兒奶粉,這一點可以咨詢醫(yī)生的建議。
嘔吐通常是一種癥狀,而非疾病。它可能有某種原因造成嬰兒不舒服。嘔吐通常是胃和腸不舒服所造成的。它也可能是一些問題的癥狀,包括盲腸炎、肺炎、喉炎或腦膜炎。它也可能在注射藥物或化學物質后發(fā)生。
嘔吐和溢出是不同的。后者通常發(fā)生在喂奶后,嬰兒只溢出少量他所喝下去的東西。嬰兒嘔吐時,會將他胃內的東西排出來。其他可能伴隨嘔吐出現(xiàn)的癥狀還包括發(fā)燒、無精打采、食欲不振、咳嗽、便秘、腹瀉或脫水。
應對方法:
1)立即把寶寶的頭側向一邊,不要仰臥,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使氣管阻塞或發(fā)生吸入性肺炎。
2)寶寶嘔吐時會感到驚慌和不安,這時最需要家長冷靜,給寶寶安慰。媽媽可把自己的手撫放在寶寶的前額,寶寶會覺得安心。
3)寶寶嘔吐后,媽媽用海綿或者毛巾擦趕緊面部。同時用溫開水給寶寶漱口,對于小寶寶要多喂幾次水,已達到清洗口腔的目的。
4)如果家長認為寶寶還可能會嘔吐,就在近旁放置一個面盆。
5)媽媽要暫停給寶寶進食。寶寶嘔吐后不要馬上喂水或者喂藥,也不要隨意搬動。
6)對于嚴重嘔吐或呈噴射狀嘔吐的寶寶,要及時送醫(yī)院就診。
寶寶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打嗝的情況,這是嬰兒的胸腔與腹腔的橫隔膜產(chǎn)生收縮的一種狀態(tài)。因為在寶寶吃奶時經(jīng)常會吞入空氣,特別是吃得快的寶寶,在每次喂奶開始時都是狼吞虎咽。胃內過多的氣體會使奶反吐出來,如果氣體進入腸內,寶寶的肚子就會“咕嚕咕嚕”地響,甚至打嗝。打嗝并不會造成傷害,但可能引起寶寶焦躁或哭泣。
應對方法:
1)喂奶時讓寶寶半坐在大人的腿上;
2)喂奶后把寶寶直立抱起,或把寶寶放在膝上,并輕輕拍打其背部,一會寶寶就打出隔了,讓他把吃奶時吸入的空氣通過打嗝的方式排出。
3)或者扶著寶寶讓他的背部朝著你,直坐在白己的大腿上,用手從寶寶下巴下面扶著他的頭。
4)寶寶胃里有氣體的話,他打嗝時就會隨之吐山一些奶水,為了避免被寶寶吐出的奶水弄臟衣服,媽媽可以準備一塊布或毛巾墊在衣服上。
5)如果寶寶吐奶水的情況很頻繁,或者看上去不舒服,就要去看醫(yī)生。 寶寶出生6-8個月后開始嘗試塊狀食物。寶寶從吸食到咽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有的媽媽因為著急,總是喂這喂那,反倒會導致寶寶拒絕食物。這時寶寶會倔強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導致偏食。
應對方法:
1)剛添加的食物,最好給寶寶一個星期時間適應,然后再換其他食物。即使寶寶吃得慢,媽媽也不要責備寶寶。
2)讓寶寶品嘗各類食物。寶寶會模范大人的行為,喜歡品嘗各種類型的食物。媽媽可以給滿周歲的寶寶喂一些他感到好奇的食物,但太咸或者太辣的食物要稀釋后才能喂食。
3)規(guī)律飲食,控制用餐時間。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用餐習慣,讓寶寶在飯桌前坐好專心吃飯,避免一心二用如一邊看動畫一邊吃飯。
4)不隨意批評寶寶偏食的壞習慣,不強迫寶寶吃他不喜歡的食物。對于那些寶寶偏愛的食物,家長可以試著暫時轉移他的注意力以控制他的食用量。
5)不要因為寶寶吃飯灑得到處都是而喂寶寶。寶寶抓著勺子一到嘴邊時,媽媽要加以表揚,激勵寶寶獨立吃飯。
嬰幼兒的厭食是正常生理過程,和成年人的厭食癥迥然不同,因為后者是和精神及荷爾蒙有關。如果寶寶只是吃得少一點,而身高、體重及活力一切都正常,家長便無須擔心。
為了讓寶寶多進食,不少家長趁寶寶在昏昏入睡時灌飽了,所以清醒時缺少饑餓感,對吃沒有興趣,時間長了,便會養(yǎng)成清醒時厭食的習慣。
應對方法:
1)留心寶寶精神狀態(tài),如有身體不適或其他癥狀,需盡早就診。
2)記錄寶寶的體重和身高,如果體重增加得不錯,則無須過分擔心。
3)留心寶寶有沒有對個別食物敏感,如有出疹、過敏、腹脹、嘔吐、腹瀉、生長遲滯,或有喘鳴、呼吸急促、心跳不規(guī)則、心音雜、肝脾腫大等,均應及時就診。
4)檢查是否因為換奶粉或者換奶瓶、奶嘴不適應,而導致的拒食。
5)評估是否供應太多食物而不是真正的拒食。
乳頭混淆,指新生兒因為吸吮母親乳頭之前先吸吮了奶瓶,或者頻繁使用奶瓶,而不會吸吮或不愿吸吮母乳的現(xiàn)象。之所以叫“混淆”,是吸吮母乳和吸吮奶瓶的動作和技術是不同的,寶寶習慣了奶瓶的吸吮方式后,在吸吮母乳時就產(chǎn)生了技術上的混淆。
應對方法:
1)糾正時間越早越好。寶寶越小,使用奶瓶的時間越短,糾正乳頭混淆就越容易。糾正方法也沒有更多選擇,就是停止使用奶瓶,在寶寶重新接受媽媽乳頭之前使用小勺喂奶。
2)喂奶前刺激奶陣。乳頭混淆的寶寶拒絕媽媽乳頭的原因是覺得這樣吃奶沒有吃奶瓶來得快。所以媽媽可以在喂奶之前,刺激出奶陣來,讓寶寶一吃上奶頭就能大口地吃到母乳。
3)在寶寶心情好的時候喂母乳。有的家長以為,讓寶寶餓著,寶寶最后就不得不吃母乳了。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饑餓的寶寶不會有耐心來探索吸吮母親的乳頭。
媽媽可以先抱著寶寶玩,讓寶寶接近胸部,然后自然地把乳頭送到寶寶嘴邊。不要突然喂母乳,也不要強迫喂奶。
4)讓寶寶學會等待。有的寶寶并不完全拒絕吸吮媽媽乳頭,也會用正確的銜乳和吸吮姿勢來吃母乳,只是還不明白媽媽的乳汁是一個奶陣一個奶陣分泌的,不像奶瓶里的奶那樣能一直大口吃到?jīng)]有。
所以,要讓寶寶學會等待。這時媽媽可以把寶寶抱起來哄逗,等情緒好轉了再喂奶。千萬不要責罵強迫寶寶。
5)巧用喂奶輔助器。如果寶寶至少有時能夠吸吮媽媽乳頭,最好用上喂奶輔助器。如果寶寶不配合,媽媽可以用吸奶器,再通過喂奶輔助器補充給寶寶。
長期吃母乳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拒絕喝奶瓶。這也會給今后母乳不足時混合喂養(yǎng)或單獨喂奶粉造成困難,媽媽因此應逐漸鍛煉寶寶習慣使用奶瓶。
應對方法:
1)用奶瓶喂奶時,不要將奶嘴直接放入寶寶的口里,而是放在嘴邊,讓寶寶自己找尋,主動含入嘴里。
2)把奶嘴用溫水沖一下,使其變軟些,和母乳的溫度相近。
3)給寶寶試用不同形狀、大小、材質的奶嘴,并調整奶嘴孔的大小。
4)試著用不同的姿勢給寶寶喂食。
5)喂奶前抱抱、搖搖、親親寶寶,在地上抱著寶寶走一走,使寶寶心情愉悅,這時再喂奶瓶可能會更好些。
6)喂奶瓶時,用媽媽的衣服裹著寶寶,讓寶寶聞到媽媽的氣味,會極大降低寶寶對奶瓶的陌生感。 有的媽媽平時每天半夜都要起來給寶寶喂奶。但是有一天她非常累了,就完全睡了過去。當她醒來,發(fā)現(xiàn)這一夜她睡得很好,寶寶也睡得很好。
這告訴我們,如果媽媽覺得不應該喂寶寶喝夜奶了,媽媽不理他,其實寶寶哭兩聲也就睡著了。很多媽媽其實是接受不了寶寶醒,并非寶寶醒來要喝奶。如果寶寶每次醒來,媽媽都給他一個喂奶的反應,時間長了就會養(yǎng)成習慣。吃夜奶也會導致寶寶長得過胖,同時容易導致寶寶長齲齒。
應對方法:
1)媽媽要慢慢減少喂夜奶的次數(shù),從三次到兩次再到一次,讓寶寶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2)為了防止寶寶餓醒,晚上臨睡前的最后一頓奶要延遲,可以適當延遲到晚上11點左右,將夜間1-2點的奶推遲到凌晨4-5點左右,如果是添加輔食的寶寶可在睡前兩個小時喂次輔食,如粥、面片、米粉等,可以延長寶寶饑餓的時間。
3)如果寶寶夜里哭鬧,媽媽不要急著喂奶。寶寶只是習慣那個生物鐘,只要睡前吃飽了,寶寶基本是不會餓的,所以媽媽不要看到寶寶一哭鬧就給喂奶,而是要耐心地哄哄他,輕輕地拍拍他,在媽媽的安撫下寶寶會漸漸入睡的。即使寶寶餓點也沒關系,睡覺不會消耗太多能量,給他喝點水就可以了。
4)有時寶寶夜里哭鬧,也并不一定是餓了,也可能是想要吸吮的感覺,可以給他個安撫奶嘴吸吸,起到一點安慰代替作用?;蛘呤褂闷渌霓k法轉移注意力。
5)斷夜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媽媽不要太急于求成,也不要因一時的戒不了而中途放棄,應有足夠的耐心,慢慢改掉寶寶吃夜奶的習慣。
斷奶是指完全中斷母乳喂養(yǎng),改用普通食物喂養(yǎng)嬰兒。這就要求嬰兒從流體食物轉變?yōu)榘牍腆w或固體食物,從吸吮奶頭獲取食物轉變?yōu)橐钥?、匙、杯、盤、碗獲取食物。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過程,需要嬰兒從生理和心理作轉變和適應,不能操之過急,要逐漸改變,否則將會引起嬰兒拒食或消化不良等問題。
應對方法:
1)把斷奶視為一個自然過程。家長首先對斷奶不要過于在意,應該按計劃正常喂養(yǎng)寶寶,當寶寶對母乳以外的食物流露出濃厚興趣時,要及時鼓勵和強化,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則讓寶寶嘗試新口味,引導寶寶喜歡上輔食,從而使他在心理上也把斷奶當做一個自然過程。
2)根據(jù)寶寶身體狀況決定是否斷奶。媽媽在決定給寶寶斷奶前,最好帶寶寶到醫(yī)生那里做一次全面詳細的體格檢查,確保寶寶身體狀況良好,消化功能正常,才能給其斷奶,否則就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fā)育。
3)逐漸減少喂奶次數(shù)。剛剛減奶的時候,寶寶對媽媽的乳汁會非常依戀,因此減奶時最好先從減少白天喂母乳次數(shù)開始。然后,逐漸過渡到減少夜間喂奶次數(shù),直至過渡到完全斷奶。可用牛乳或者配方奶逐漸取代母乳,輔食的量相應加大。
4)不在寶寶生病時斷奶。如果恰逢寶寶生病、出牙,或是換保姆、搬家、旅行及媽媽要去上班等事情發(fā)生,最好先不要斷奶,否則會增大寶寶斷奶的難度。
5)斷奶過程要果斷,不拖延。在斷奶的過程中,媽媽既要讓寶寶逐步適應飲食的改變,又要態(tài)度果斷堅決,不可以因為寶寶一時哭鬧,就下不了決心,從而拖延斷奶的時間。也不可以突然斷一次,讓他吃幾天,再突然斷一次。這樣反反復復只會帶給寶寶不良的情緒刺激,造成寶寶的情緒不穩(wěn)、夜驚、拒食,甚至為日后患心理疾病埋下隱患。
6)不讓寶寶撫觸乳頭。斷奶時,不要讓寶寶看到或觸摸母親的乳頭。當寶寶看到其他寶寶吃母乳時,要告訴寶寶“你長大了,小寶寶吃媽媽奶,你不吃了”。
7)斷奶期間不回避。處于斷奶期的孩子需要媽媽更多的關愛、更多的身體撫慰。所以,在斷奶期間,媽媽不應該回避,否則會給寶寶帶來心理上的痛苦。在這期間,媽媽反而要對寶寶格外關心和照料,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寶寶。
8)爸爸幫寶寶度過斷奶期。在準備斷奶前,媽媽可有意識地減少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增加爸爸照料寶寶的時間,給寶寶一個心理上的適應過程,提前減少寶寶對媽媽的依賴。 母乳性腹瀉是由于母乳喂養(yǎng)而引起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多見,當發(fā)生腹瀉的時候,要首先排除疾病的可能。
母乳性腹瀉具有明顯的特點,這種腹瀉一般每天大便3-7次,大便呈泡沫稀水樣,氣味有特殊的酸臭味,便稀微綠,有泡沫和奶瓣,有時甚至還帶有條狀的透明粘液。腹瀉時嬰兒沒有發(fā)熱,沒有明顯的痛苦與哭鬧,嬰兒精神活潑,食欲良好。如果腹瀉時間長則有可能導致生長停滯、營養(yǎng)不良等嚴重后果,需要及時治療。
應對方法:
1)一般比較輕的生理性腹瀉無需治療,媽媽可以繼續(xù)哺乳。這樣寶寶機體會逐漸適應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亦會逐漸發(fā)育成熟,酶的活性增加,逐步能夠分解、消化和吸收乳糖,并隨著增加輔食逐漸好轉。
2)在飲食方面,可以喂鮮豆?jié){100ml加5g葡萄糖代乳,對于生理性的腹瀉即可得到控制。豆?jié){喂養(yǎng)不宜長期單獨應用,宜逐步加魚蛋白。具體方法是用180ml米湯沖調5g魚蛋白,一般來說,寶寶每日喂哺3頓就可以了。
3)對于嚴重的母乳性腹瀉,應該及時帶寶寶到醫(yī)院進行治療。一般可以使用中藥治療,同時也可以使用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很好。
4)需要提醒的是,寶寶腹瀉經(jīng)過治療,病情有所好轉以后,也不能短時間恢復到原來的飲食,要慢慢添加,以免再次引起腹瀉,媽媽應該縮短每次哺乳的時間。如再次發(fā)生腹瀉,治療就更困難了。
大多數(shù)媽媽都會擔心自己的奶水是否充足,但真正母乳不足的情況是很少見的。有些媽媽開始哺乳時奶水還比較多,慢慢地愈來越少,純母乳喂養(yǎng)變成混合喂養(yǎng)較為常見,所以采取適當?shù)姆绞奖3帜溉榈姆置诤苤匾?/span>
應對方法:
1)媽媽要有信心,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如豬蹄燉通草、鯽魚湯等。
2)媽媽的精神狀態(tài)不佳和過度疲勞是母乳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媽媽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并注意休息。
3)喂哺時要注意正確的姿勢,好好護理乳頭,乳頭不適或疼痛會令媽咪對喂哺母乳產(chǎn)生恐懼感,因而導致乳汁減少。
4)如果媽媽喂奶時乳汁流出不夠順暢,可以在喂奶前熱敷乳房2-3分鐘,然后按摩乳房,這樣可以刺激泌乳反射和射乳反射,使乳汁流出通暢。
5)喂哺時要兩側乳房輪流喂,如果乳汁比較多,寶寶吃不完,可以將剩余乳汁擠出,這樣會使泌乳越來越好。
6)如果母嬰短期分離或者當乳房感到腫脹時,媽媽可以把奶擠出,冷凍保存起來。因為擠奶能緩解乳房腫脹,還能增加泌乳量。 -End- 猜你感興趣的內容,直接回復關鍵詞即可: 輔食 | 咳嗽 | 數(shù)字 | 睡覺 | 敏感期 | 能力發(fā)育 降溫 | 鼻塞 | 溢奶 | 疫苗 | 寶寶哭 | 母乳喂養(yǎng) 回復“0”可獲得不同月齡及北上廣深地區(qū)的育兒群二維碼,回復“目錄”還能獲得更多內容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