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二十首之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晉)鮑照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代出自薊北門行》)
(西漢)司馬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報任少卿書》)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報任安書》)
(三國)諸葛亮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誡子書》)
(漢)劉邦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鴻鵠歌》)
(南朝)劉勰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與海。(《文心雕龍》)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文心雕龍》)
(戰(zhàn)國)李斯 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諫逐客書》)
(魏)曹植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詩》)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將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鄭公五首》之四)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之二)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曲江二首》)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后出塞》)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論詩》)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醉歌行》)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