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緣聚閣】最具傳統(tǒng)文化氛圍的大家庭 音頻來源:教育禮包。版權歸平臺所有 ◎本文由緣聚閣原創(chuàng),歡迎轉載
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薄墩撜Z》
【語句解釋】 子貢問孔子說:“鄉(xiāng)里人都喜歡他,這人怎么樣?” 孔子說:“還不行?!弊迂曈謫枺骸班l(xiāng)里的人都討厭他,這人怎么樣?” 孔子說:“還不行。最好是鄉(xiāng)里的好人都喜歡他,鄉(xiāng)里的壞人都討厭他。”
【解讀評析】 對于一個人的正確評價,其實并不容易。但在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個原則,即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而應以善惡為標準。 聽取眾人的意見是應當?shù)?,也是判斷一個人優(yōu)劣的依據之一,但決不是唯一的依據。
孔子有自己的是非善惡標準,絕不人云亦云。 在孔子看來,滿鄉(xiāng)的人都說一個人好,我也不一定認為那是好事;全鄉(xiāng)的人都說某個人不好,我也不一定認為那就是壞事。 是好事或者是壞事,一要看這個人是不是具有仁德之心,二要看評價他的人有沒有是非善惡的標準。 那么,家長要怎么教導孩子呢? 1、是否有仁德之心。 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只要有仁德之心,行仁德之事,那么這就是善良之人。惡人的行為之所以惡劣,就是沒有仁德、沒有好的品行的緣故。
2、要有善惡之分。 有的人被稱贊表揚,不一定就是善良的人。有些在背后被說三道四,流言蜚語,指手畫腳的,也不一定是壞人。 不要被外在的言語蒙蔽了自己,自己有辨別善惡的能力。識別好人與壞人,應該從多個方面去考慮與權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