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皇帝在歷史上是一代功勛卓著、名垂青史的君王。 康熙帝自小就有著過人的天賦,聰慧機敏,膽略過人,在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深得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的賞識。 環(huán)境造就人才、時勢成就英雄,秉賦固然重要,良師益友的教導和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缺一不可。 康熙本身雖然具有卓越的才華、優(yōu)秀的素質(zhì),但如果不是在那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如果沒有其杰出的祖母孝莊太后的悉心扶持和教導,就不會成長為一代名君,更談不上建功立業(yè)。 因緣合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自有因果,天意不可違!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魚肉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有所成就,就要有所取舍,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 做為帝王,就要行帝王之道,具備皇帝的胸襟和格局。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承擔臣子百姓所無法承擔的負荷,超越常人的倫理和情感,也可能不為常人所理解,注定要做“孤家寡人”。否則將成為無道昏君,江山不保,自身難保。 康熙帝在大氣智慧的孝莊太后調(diào)教之下,諳悉帝王之道,善于權(quán)衡利弊,懂得制衡之策,深悉馭人之術(shù),足智多謀,理智勝過情感,最終一統(tǒng)九洲,成就了豐功偉業(yè),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流芳百世。 為了換得幾年的太平以緩和時局,他違心地枉殺忠臣以暫時穩(wěn)住逆臣;昧心地讓自己最心愛的女兒遠嫁給仇敵;恨心地把最貼心的賢淑忠貞的容妃打入冷宮貶為奴仆等,極其陰險冷酷。 然而他的一句話“大清是朕的,朕也是大清的”讓人感慨萬千,道出了鐵石心腸背后的無奈和凄涼。 孰是孰非,是非功過,難以評說,世上本來就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只有妄自分別執(zhí)著、自以為是的凡夫俗子。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懂其道,難以圓融變通,言行舉止稍有不慎,隨時都會招來橫禍?;实鄣挠H信寵臣,也許可以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呼風喚雨,紅極一時,然而有所得則必有所失,很多人都會成為政治、權(quán)利斗爭的犧牲品,難得善終。 即使有人想明哲保身,獨善其身,往往也會身不由己地被拉下水,卷入政治權(quán)利的陰謀和爭斗之中,被動地利用、誣陷或枉死而不知所以然。 權(quán)利之爭,爭權(quán)奪利,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宮廷內(nèi)外、官場之中最大的禍患。 權(quán)利之欲,常常讓人喪心病狂、目光短淺、鋌而走險,自相殘害。 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世間的險惡,人性的自私、貪婪和殘酷。 爭來斗去,爾虞我詐,一生患得患失、機關(guān)算盡最終又得到了什么呢? 多行不義必自斃,作惡多端,最終必將自取其咎。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小隱隱于山,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修身養(yǎng)性,提高智能,唯有入世處事,歷事煉心,修得大智慧,善巧圓通,境界高深,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強大起來,提升正能量,睿智沉著,處變不驚,充滿自信,才能運籌帷幄,游刃有余,游戲人生。 孝莊太后的一句名言:“天塌地陷,巋然不動,日月星辰,唯我獨尊!”令人深思,蘊意無窮! (個人體悟,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