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翥九天——小議鳳紋的演變
原創(chuàng)
2016-05-03
丁光勝
望野博物館
小議鳳紋的演變 hoenix 關(guān)于鳳凰 提到鳳凰我們馬上會聯(lián)想到很多詞匯:龍飛鳳舞,丹鳳朝陽,鳳毛麟角,有鳳來儀、鳳翥龍翔等等,我們對它似乎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它代表美好,寓意吉祥,和龍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標(biāo)志和圖騰。 商代晚期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戰(zhàn)國朱雀瓦當(dāng)(陜西歷史博物館) 三國.吳 青瓷釉下彩蓋罐(南京博物館) 三國.吳 青瓷釉下彩蓋罐細(xì)部圖 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還有吟頌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的《鳳凰曲》: “嬴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 唐代的鳳紋多為立姿,長長的鳳尾高高揚起,伸展的雙翼振翅欲飛,唐代鳳紋的造型更加“鳥體”化,許多銅鏡上的鳳紋都輕歌漫舞、生機盎然,充滿快樂情趣。成雙成對帶有本土神仙意味的“鸞鳳”,嘴上銜著一條打有“同心結(jié)”的綬帶或瑞草(鸞鳳銜綬),和鳴祝頌,象征著美滿幸福,長壽吉祥,這自然和輝煌的盛唐物質(zhì)文化生話息息相關(guān),反映出歌舞升平的氣象。 唐代青銅鸞鳳銜綬菱花鏡 唐代鎏金鳳紋銀盤 (閻焰注:此紋飾,孫機《中國圣火》釋讀為“飛廉”;而林梅村、李零、日本林俊雄釋讀為“格里芬(Griffin)”。焰以為后者釋讀相對更為準(zhǔn)確。) 唐代長沙窯彩繪鳳紋標(biāo)本 古陶瓷領(lǐng)域唐代最著名的莫過于南青北白,近年隨著長沙窯資料的日益豐富和對長沙窯認(rèn)知的深入,有學(xué)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說法:南青北白長沙彩,的確,長沙窯最大的成就就是開一代瓷器彩繪裝飾之先河,同時期四川邛窯也有生產(chǎn),與長沙窯可謂彩繪雙姝,但長沙窯的產(chǎn)量更大,產(chǎn)品行銷的地域更廣,文化內(nèi)涵更為豐富,對后世古陶瓷的影響更加深遠,故這一說法也無不妥之處。 長沙窯彩繪紋飾極為多樣,潑彩,連珠,花草,鳥獸,人物,詩文無所不包,花鳥為多見,鹿紋,摩羯,龍鳳較少,但窯工們的聊聊數(shù)筆都能使紋飾鮮活起來,畫花草,仿佛能讓你聞到春天的氣息,畫鳥獸,好像就在你眼前跳躍,這件標(biāo)本亦是如此,燒結(jié)度較好,釉光如鏡,僅用褐綠兩彩就勾描出豐滿的雙翼,華麗的鳳尾和細(xì)長的脖頸使之整體呈現(xiàn)一種高貴的氣質(zhì),口中似銜有一株花草,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在《蕭駙馬宅花燭》詩中有云:“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如果要找一個可以和南青北白長沙彩比肩的窯口,那么非鞏縣莫屬了,白瓷,黑釉,三彩,絞胎,工藝之精湛,品種之豐富,裝飾之華麗難有出其右者。 唐代鞏縣窯三彩鳳首壺(上海博物館),注意腹部鳳紋 唐代鞏縣窯鳳首壺(深圳望野博物館),注意腹部鳳紋 唐代是一個極度開放的王朝,這必然決定了其與世界的聯(lián)通和交流,作為屈指可數(shù)的超級窯廠而言,非常善于把握市場需求的潮流,自然而然會有多層次的產(chǎn)品以供不同階層的人群使用,長沙和鞏縣亦然,用今天的語言來形容,可稱它們?yōu)?span style="color: rgb(172, 29, 16); font-size: 18px;">唐代的世界500強。
著名的黑石號做了最好的注解,雖然長沙和鞏縣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沉沒于汪洋
但它們所承載的中國陶瓷文化卻最終成長為一艘巨輪
元青花鳳首扁壺(首都博物館)
明代永宣青花鳳紋高足杯(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
剪紙
團鳳 投稿郵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