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殼之我 要看得破軀殼之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心性之我要認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欲不入。 我們呢,首先作為一個有“軀殼”的人,對什么都要看得開看得透,認識到萬物皆空而人心也空,空則義理在;我們呢,作為一個有“性命”的人,凡事都要認真,領(lǐng)悟了各種道理心也就充實了,充實了以后就不再會受物欲的誘惑了。 “人”字,一撇一捺,共兩筆。“人”字雖簡單但人卻是最偉大的,一撇一捺涵蓋天地。有人27歲已近參透人生,有人72歲仍然是個嬰兒。 作為一個人,一個所謂的“人”,我們要看透,首先就要回到人的本性,人的原形,人的本真來,**裸地正視它。 真正覺悟之人,有三類。 第一類,如嬰兒般純真之人。 嬰兒不懂修飾,吃喝拉撒隨性而為,高興就笑,痛苦就哭,世間的俗事,無所謂有無,人生到此境界,還有什么不能看透的? 第二類,參透人生規(guī)律之人。 智者就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如果參透一件事物的本質(zhì),就能推算出事物的規(guī)律,即然看到,只能放下。順其自然,不違反規(guī)律,才是人生之本。 生命沒有對與錯,過程的苦與樂只是心的感受,苦,不會長久,樂,不會永恒。當人們努力追求時,不知道,短暫的愉樂過后,空虛的落莫,可以吞噬自已的靈魂,如同吸食罌粟一般,不能控制,無法自拔。千人千面,人與人的不同,本質(zhì)就在心的不同,心若相同,人無區(qū)別。 第三類,懂得安靜的人。 生活中,不懂得靜,不懂快樂開心的人還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如果我們舍得投資一點時間,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學(xué)習靜靜地坐一坐,讓過度思慮的大腦得于休息保持客觀敏銳的思維,洗去歲月沉淀于心靈的污垢,讓心靈呈現(xiàn)一貫的純粹和寧靜,那么,你就得到了一張走向快樂之路的通行證。 最后,要明白,人生只不過是一個圓,走過了一大圈,最終還是回到了起點。一切的功名利祿兒女情長都會隨著歲月的老去煙消云散。 感悟:中華文化的老人言將儒的仁義中庸,道的無為知命以及佛教的禪定超脫熔冶于一爐,總結(jié)處世為人之策略,概括功業(yè)成敗之智慧,指示修身養(yǎng)性之要義,界分求學(xué)問道之真假,指點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張積極入世、經(jīng)營天下、為民謀福、恩澤后世的進取精神,又宣揚親近自然、悠游山水、獨善其身、清靜無為的隱逸趣旨,同時也倡導(dǎo)悲夫憫人、普度眾生、透徹禪機、空靈無際的超脫境界。千百年來對當時文化水平都不很高的普羅大眾的教化,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當今,老人言歷久彌新,讀懂老人言將受益終生......文/單眼老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