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世塵氛,消卻心鄙吝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不受人世間各種各樣庸俗雜念的影響,心中自然沒有炎涼驚懼的感覺。消除心中的卑鄙庸俗,開闊心胸,眼前常見明月,時有清風吹來。 俗話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身處社會中,人們難免不受社會影響。社會對人的影響有好也有壞,完善自己品行,應(yīng)盡量減少社會對自己的不良影響。人世間有種種世俗灰塵,人們想一絲一毫都不沾染這種灰塵,這很難做到。沾惹了世俗灰塵,要記得時時清掃。清除身心沾染的世俗灰塵,驅(qū)除種種不良卑鄙庸俗的念頭。保持身心寧靜平和,才會留出時間、保持閑適心境去欣賞清風明月。 人們常常覺得生活中煩惱很多,其實仔細想來,有很多煩惱是由于自己心胸狹窄、爭強好勝、貪念過多招惹而來。如果驅(qū)除自己身上這些如灰塵污垢般的不良念想,那么人生的煩惱會減少許多。 中國古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文人陶淵明,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他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自在的生活方式,都為歷代文人所推崇與向往。陶淵明家中屋旁有五棵柳樹,他自號為五柳先生。他不爭名利,喜歡讀書,嗜好喝酒,在家中種植了許多菊花。每當菊花開放,他一手拿著書,一手拿著酒。對著菊花,飲酒讀書,自得其樂。家中窮困,他親自耕種,過著清貧卻自由自在的生活。 雖然向往陶淵明閑適自在生活的人很多,能做到如陶淵明一般不爭名奪利、甘于布衣蔬食的卻不多。究其原因,多是放不下俗世的追求。我不爭權(quán)奪利,自然不會為權(quán)利之事苦惱;我不過分追求金錢、貪求物質(zhì)享受,自然也不會為謀財之事苦惱;我不逞強好勝,窮爭閑氣,也不會為與人斗氣之事苦惱;我心胸開闊,不時時猜疑他人,也可省卻敏感猜疑之苦惱。如果能放得下,不受俗世牽絆,靜下心來,那時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原來已存在許多美好事物。心平氣和、心無雜念的人,能夠看到明月之皎潔華美,能感受陣陣清風之涼爽。
佛家講“境由心造,心隨境轉(zhuǎn)”,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與煩惱都是自己制造出來的枷鎖,猶如作繭自縛。換個角度,換個心境,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天地。如善能禪師所說:“人皆畏炎熱,我愛夏日長,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會與不會,切忌承擔?!比硕嘉窇窒娜仗鞖庋谉?,而禪師卻跳出眾人看法的窠臼,看到夏日白天最長,可以多出時間來做事情,由此喜愛夏日。善能禪師與那些畏懼夏日炎熱的人因為心境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完全不同。若要感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妙趣與充實,你就要擁有把握當下、領(lǐng)會當前的心境。如釋迦悉尼在云間鳥瞰眾生,以佛眼看人,天下人皆可成佛。 感悟:人這一輩子,名與利,不要太看重。佛語有云:“萬物皆空?!泵鎸φT惑,一旦動心,腳下就會不穩(wěn)。萬物枯榮,有其規(guī)律,焦躁,改變不了任何東西,只會讓自己更累。人生還是該從容一些,不要刻意控制什么,心如止水,才做得了自己的主人。老人言曰:做人要靜心,切忌三心二意、心生雜念。專注于自己的精神生活,不被形形色色的欲望所束縛,這不是無奈,而是一種智慧。不艷羨別人,多關(guān)注自己,不奢望永恒,只思考現(xiàn)在。老人言:心安才能身安。人這一輩子,有太多的困擾,太多的不如意,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妨讓一切都隨緣而去。人生雖苦,過程卻是精彩的,既然上了路,就不要猶豫。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才會收獲人生的另一番精彩。文/單眼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