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昨天曹滿良老師在《武談》中說:練武術者,無論何門何派,無論是練少林拳還是太極拳,都要求腰腿靈活,虛實分明,步法穩(wěn)健而無浮漂之弊,更是以此訓練作為練拳術及器械的基礎,因此必須要練腰腿的抻筋功夫,把身體韌帯拉長,把腿練“軟”,要軟中有硬,即武術術語所說的“柔韌”。這是基本功。今天續(xù)談練功的注意事項和訓練步驟。練習腿部柔韌性的方法,首先是“抻筋”,然后再用“壓、耗、踢、"等多種方法,需要的是每天能堅持。 練時可穿布底鞋或軟膠底而沒有后跟的鞋,衣服以寬松的中國制式最為適用,運動服也可。練習時的方向;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向北。練時早上和晚上為宜,午后也可以(早以5時至7時,午后15時至16時,晚以21時至22時;此不過略示標準,如有其它情況者,自可隨意安排。)年齡與功夫進度;成年者,十八歲以上的人,萬不可強化激烈進行,更需長久堅持。少年若十歲上下者,正是練習基本功的好時候,當然也更該注意方式方法,不可稍加勉強,當漸漸從事,因為,正在生長發(fā)育期,尤需注意其勿使過急!這種柔韌性功夫,女子比男子易成且見效快。關于功夫進度,完全要靠自我抻筋當時感覺疼痛的大小,掌握好分寸。切記:“疼長,麻抽,酸別練?!?/section>第一是抻筋的過程是需要忍耐力和持續(xù)性,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七天擱下不練抻筋,前面抻出來的筋就會又縮回去,等同沒練。第二是抻筋動作突擊猛進有危險性,抻筋進度必定要附和人體生理性能和科學性。本人見過幾例,因突擊進行這種動作,用力過猛導致腰及腿部筋肌撕裂,醫(yī)藥無治,落下殘疾。所以不可急功近利。首先應先做些準備活動,可先原地跑步,做做放松,使身體微微發(fā)熱,則血氣和順。一般這種“抻筋耗腿”,是用一條腿支撐身體的重量,另一條腿伸直,腳跟擱放在一定的高度上,然后通過上體前俯或兩手向下壓膝的動作,拉長被壓腿的踝、膝、髖各關節(jié)的韌帶及腿部后側的肌群。 還有一種抻筋的方法,筆者認為更好,本人從十歲開始抻筋,一直就用這個方法,很方便。具體做法是:借助地面的第一節(jié)臺階,或是借助馬路沿子的垂直面,將一條腿下蹲,另一條腿伸直腳跟蹬住垂直面,腳底后跟注意不可離開垂直面(圖1)。接著身體慢慢站起來,通過上體前俯或兩手摸住前腿膝蓋,拉長被壓腿的韌帶及腰部、腿部后側的肌群(圖2)。第一步,先用上肢胳膊肘尖接觸到腳尖,能保持住(圖3);第二步,再用頭部前額,接觸到腳尖,能保持住(圖4);第三步,再用鼻子尖,接觸到腳尖,能保持住(圖5);這樣左右腿反復地抻筋耗腿,每天每次左右腿各要抻、耗十五分鐘,這樣抻筋至第四步的程度,少年人大致需要一年,成年人則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再次強調,為了避免肌肉和韌帶的拉傷,千萬不可急于求成。第五步,踢腿訓練。古人言:“打拳不蹓腿,必定是個冒失鬼”。要注意抻筋后再溜腿。溜腿又稱“踢腿”,是與抻筋配套的武術基本功之一。溜腿的內容包括:正踢腿、斜踢腿(十字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后撩腿(倒踢紫金冠),以及其它多種腿部的活動方法,“溜腿”后再從事拳腳及器械的套路活動,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動作示范曹滿良)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于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于我身。儕輩共擔此責,誠邀您加入“武談”,從今天開始,讓改變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