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這幾年,北美影評最痛恨的導演。 魚叔猜想,應該是人稱「爆炸貝」的—— 邁克爾·貝。 《變形金剛》系列是一部比一部爛。 幾乎每年的金酸莓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變4》更是讓一大批影評人氣到吐血,甚至打了零分。
但氣人的票房,卻是一部比一部高。 《變4》在全球席卷超10億美元票房,成為全球票房冠軍。 在諸多口誅筆伐之下,「爆炸貝」也經常發(fā)四: 「我再也不拍了」。 結果自然是,一次又一次的打臉。 也許被人嫌棄太久了,所以爆炸貝擱淺了《變5》的計劃。 而是潛心去拍了另外一部電影。 終于炸!出!了一部好片! 這就是魚叔要推薦的—— 《危機13小時》 電影正如這張海報,流光四溢的爆炸,爽翻! 同時也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 本片是邁克爾·貝繼《珍珠港》和《付出與收獲》之后,第三部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911恐怖襲擊過去11年后。 2012年9月11日。 在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前,發(fā)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 入夜后。 數(shù)十名武裝分子沖進領事館,示威演變?yōu)楸┝_突。 最終導致包括美國大使在內的四人死亡。 這是33年以來,第一個被恐怖分子殺害的美國大使。 這則事件,成為希拉里政治生涯中抹不去的黑點。 電影以真實事件為基礎。 還原了美國大使被殺害的前后13個小時緊張的對戰(zhàn)。 主角是6位退役的突擊隊員。 他們與政府簽訂合同,作為CIA基地的備用軍。 備胎的待遇就是,不被重視。 當他們對大使館弱爆的安保系統(tǒng)表示質疑時,根本沒人鳥。 這位天真的美國大使,等于帶著幾名安保人員,敞著大門等待迎接恐怖分子們。
所以當沖突發(fā)生時,大使館瞬間就被攻占。 離他們最近的,就是相隔一公里所在基地僅有的6位主角。 主角們紛紛自動請纓。 但長官卻說: 你們丫是備胎,急個屁,都給老子退下.(魚叔自行翻譯)
等人家正規(guī)軍來了再去! 因此錯過了最佳救援時機。 占據(jù)大使館的恐怖分子用煤油點燃了整座大使館。
等待近20分鐘后,男主光環(huán)上線,提醒上司:
之后6位主角連同一位翻譯前去營救。 激烈的對戰(zhàn),也宣告正片開始。
這部電影應該算是邁克爾·貝最低調的一部片子了。 六位主角分別是:約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羅·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貝吉·戴爾、馬克斯·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薩。
這樣的卡司跟「爆炸貝」之前的電影陣容,確實不值一提。 尤其是槍戰(zhàn)打起來,魚叔更分不清誰是誰。
這也表明爆炸貝這次真想安分的講一回故事。 從影片的紀實風格也可看出他的決心。 但片中的動作場面,依舊火爆。 這是「爆炸貝」慣有的風格。
在《逃出克隆島》中,《村聲》曾吐槽他——
這種吐槽一點都不夸張。 爆炸貝從出道以來,爆炸就是他的標簽。 處女座《絕地戰(zhàn)警》: 我要炸掉體育場。
《偷襲珍珠港》: 我要炸掉珍珠港。
《勇闖奪命島》: 尼瑪,介是要炸了地球。
在《危機13小時》中,依舊可以從幾處爆炸和炫酷的運動鏡頭,看到爆炸貝性奮的身影。
但更多的是一人一槍,一槍一彈,勤奮賣力的槍戰(zhàn),沒有用過多的爆炸場面來偷懶。
能看出,他想轉型,突破自己。 雖然《變形金剛5》還是食言接下了導演一職,但也是真厭倦了。 之前他在拍攝《變形金剛》的間隙,完成了犯罪片《付出與收獲》。 頗有些科恩兄弟的味道。
放棄了標志的大場面,專攻劇情。 《危機13小時》是邁克爾·貝首次挑戰(zhàn)敏感政治題材。 對于這種美式主旋律,他已經表現(xiàn)的相當克制。 模糊了政治立場,沒有宣揚美國的偉光正,反而突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
作為6位主人公的群戲,柔化了個人英雄主義。 主角的顧慮,也讓人動容。
一場他不理解的戰(zhàn)斗。 是啊。 什么樣的戰(zhàn)爭會被人理解呢。 影片不時穿插著他們與家人視頻的場景,都在表明: 這些戰(zhàn)場上猛于虎的男人,不過也是普通人。
在經歷這場惡戰(zhàn)后,一名戰(zhàn)友死亡,一人手被炸斷。
男主角哭著給妻子打電話,說我不干了,我要回家。 我活著,只說明我幸運而已。
沒有了英雄式的悲壯,只有劫后幸存的后怕。 影片中反復提到過一句臺詞:
這句話在片尾讓魚叔有所感悟。 戰(zhàn)爭過后,尸野遍地。 妻子們尋找著丈夫的尸體; 孩子們尋找著父親的尸體。
所以啊。 戰(zhàn)爭里根本就沒有英雄。 每一個都是凡人。 每一人又都是劊子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