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表現(xiàn)為鎖骨骨折處局部腫脹、畸形。骨折近段上翹,上臂連同肩下墜。兒童常因肩部疼痛將患側上臂靠在胸壁上,或以健手托住患側肘部。病兒頭常傾斜向患側,以緩解因胸鎖乳突肌牽拉引起的疼痛。觸診時骨折部位壓痛,可觸及骨擦音及鎖骨的異常活動。 鎖骨骨折的同時,應除外其他的合并損傷,如氣胸,胸部、肩部的骨折以及神經、血管損傷。 折疊 編輯本段 用藥治療 視骨折類型、移位程度酌情選擇相應的治療。 1.青枝骨折 對無移位者以 8 字繃帶固定即可,對有成角畸形者,復位后仍以 8 字繃帶維持對位。對有再移位傾向的較大兒童,則以 8 字石膏繃帶為宜。 2.成年人無移位的骨折 以 8 字石膏繃帶固定 6~8 周,并注意對石膏的塑形以防發(fā)生移位。 3.有移位的骨折 均應在局部麻醉下先行手法復位,之后再施以字石膏固定,其操作要領如下:患者端坐,雙手叉腰挺胸、仰首及雙肩后伸。術者立于患者后方,雙手持住患者雙肩前外側處(或雙肘外側)朝后上方用力,使其仰伸挺胸,同時用膝前部抵于患者下胸段后方形成支點(圖1),如此可使骨折獲得較理想的復位。在此基礎上再行 8 字石膏繃帶固定(圖2)。為避免腋部血管及神經受壓,于繞纏石膏繃帶的全過程中,助手應在蹲位狀態(tài)下用雙手中指、食指呈交叉狀置于患者雙側腋窩處。石膏繃帶通過助手雙手中指、食指繞纏,并持續(xù)至石膏繃帶成形為止。在一般情況下,鎖骨骨折并不要求完全達到解剖對位,只要不是非常嚴重的移位,骨折愈合后均可獲得良好的功能。 4.開放復位及內固定 主要用于以下幾種病例: (1)有神經、血管受壓癥狀:經一般處理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者。 (2)手法復位失敗的嚴重畸形者。 (3)對因職業(yè)關系需雙肩外形對稱美觀者:如演員、模特及其他舞臺表演者,可放寬施術標準。 (4)其他:包括合并胸部損傷、骨折端不愈合或晚期畸形影響功能或職業(yè)者等。內固定的方法,視骨折的部位及類型等不同,在開放復位后可酌情選擇鋼絲結扎術(斜行骨折),克氏針+張力帶固定術,或鋼板螺釘固定方式(圖3~5)??耸厢樀尼樜脖仨氄蹚?,以防滑移,因文獻上曾有克氏針術后移位刺傷脊髓神經的報道。合并傷手術依其傷情而定。 折疊 編輯本段 飲食保健 鎖骨骨折吃什么好? 1、 鎖骨骨折食療法 (1)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于活血化瘀期。 2)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3)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4)鮮湖蟹2只,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姜、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5)烏雄雞1只(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后用醬油蘸服,常服。 6)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7)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只,加水同煮湯食用。 8)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9)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2、鎖骨骨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盲目補充鈣質:對于鎖骨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并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jù)病情和按醫(y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愈合。尤其對于骨折后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并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骨折后大量攝入肉骨頭,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鎖骨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鎖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yǎng)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就是營養(yǎng)。 (4)忌不消化之物:鎖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yǎng)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6)忌過食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8)鎖骨骨折禁飲果子露 折疊 編輯本段 預防護理 本病多是由于外傷性因素引起,無特殊的預防措施,主要是要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創(chuàng)傷。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肩關節(jié)活動的牽拉,鎖骨骨折不易維持整復位置,可發(fā)生畸形愈合,但很少妨礙功能,除非手術復位,一般患者不需住院。 折疊 編輯本段 病理病因 間接與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鎖骨骨折,但間接暴力較多。 折疊 編輯本段 疾病診斷 成人鎖骨骨折X線像診斷較為明確,但有時需注意與病理骨折相鑒別。 新生兒及在不同年齡的兒童中,鎖骨骨折有時需與一些其他病損相鑒別。 1.先天性鎖骨假關節(jié) 為胚胎發(fā)育中鎖骨內、外兩個骨化中心未能正常融為一體所致。新生兒表現(xiàn)為鎖骨中外1/3交界處有假關節(jié)活動和包塊。多發(fā)生在右側鎖骨。隨年齡增長,局部畸形加重。應與產傷所致鎖骨骨折相鑒別。X線像表現(xiàn)為鎖骨中外1/3處假關節(jié)形成,兩骨折端接近并表現(xiàn)為鱗莖狀的團塊,不產生臨床癥狀和功能障礙。長期隨訪對鎖骨長度的發(fā)育,肩鎖、胸鎖關節(jié)均無影響。一般無需特殊治療。 2.鎖顱發(fā)育不全為家族遺傳性膜內成骨發(fā)育異常的疾患 可累及鎖骨、顱面骨以及骨盆、脊柱、手、腳骨的發(fā)育,造成相應的畸形。臨床表現(xiàn)為鎖骨全部或部分缺如。X線像與先天性鎖骨假關節(jié)不同,骨兩端有較大的間隙,骨端逐漸變細。同時伴有顱骨、骨盆環(huán)缺失,頜面骨發(fā)育小等畸形。 3.鎖骨內端骨骺分離 鎖骨內端骨骺骨化較晚,閉合最遲。因此幼兒及青少年鎖骨內端外傷時,較少發(fā)生胸鎖關節(jié)脫位或骨折,而更易發(fā)生骨骺分離。骨骺分離在X線像上表現(xiàn)為胸鎖關節(jié)脫位的征象。 4.肩鎖關節(jié)脫位兒童的鎖骨外端骨折在臨床上及X線像有時也難與肩鎖關節(jié)分離相鑒別。必要時需用斷層X線像或CT檢查。 折疊 編輯本段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無相關實驗室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疑有鎖骨骨折時需攝X線像確定診斷。一般中1/3鎖骨骨折拍攝前后位及向頭傾斜45°斜位相。拍攝范圍應包括鎖骨全長,肱骨上1/3、肩胛帶及上肺野,必要時需另拍攝胸片。前后位相可顯示鎖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觀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嬰幼兒的鎖骨無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時在原始X線像上難以明確診斷,可于傷后5~10天再復查拍片,??沙尸F(xiàn)有骨痂形成。 外1/3鎖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頭傾斜40°位X線像做出診斷。有時需拍攝雙肩應力X線像,以幫助診斷喙鎖韌帶是否損傷。拍攝應力X線像時,病人直立位,雙腕各懸重物4.54kg(10磅),放松上肢肌肉,拍攝雙肩正位像。喙突與鎖骨近骨折段距離明顯增寬時,說明喙鎖韌帶損傷。鎖骨外端關節(jié)面骨折,常規(guī)X線像有時難以做出診斷,常需攝斷層X線像或行CT檢查。 鎖骨內1/3前后位X線像與縱隔及椎體相重疊,不易顯示出骨折。拍攝向頭傾斜40°~45°X線像,有助于發(fā)現(xiàn)骨折線。有時需行CT檢查。 折疊 編輯本段 并發(fā)癥 1.鄰近的骨與關節(jié)損傷 可合并肩鎖、胸鎖關節(jié)分離、肩胛骨骨折。當鎖骨骨折合并肩胛頸移位骨折時,由于上肢帶失去骨性的支撐連接作用,骨折端明顯不穩(wěn)。 2.胸膜及肺損傷 由于鎖骨鄰近胸膜的頂部和上肺葉,移位的鎖骨骨折可造成氣胸及血胸。合并氣胸的發(fā)生率可高達30%。 3.臂叢神經損傷 鎖骨骨折移位時可造成臂叢神經根的牽拉損傷。損傷部位常在鎖骨上,頸椎橫突水平,或神經根自脊髓分支處。骨折塊的移位也可在局部造成臂叢神經的直接損傷,構成尺神經的分支常易受累。 4.血管損傷 鎖骨骨折合并大血管損傷者較為少見。可見于較大暴力、骨折明顯移位時。偶也見于鎖骨成角畸形或青枝骨折時。常易受累的血管有鎖骨下動脈、鎖骨下靜脈和頸內靜脈。腋動脈及肩胛上動脈損傷也有時發(fā)生。血管損傷的病理改變可為撕裂傷、血管栓塞、血管外壓迫或血管痙攣等。 血管造影對診斷損傷的部位和損傷的性質都有很大的幫助。 5.骨折不愈合 鎖骨骨折不愈合較為少見。鎖骨骨折不愈合多見于成年人,中1/3約占75%,外1/3不愈合者約占25%。一般認為傷后4~6個月,臨床及X線像未能達到正常的骨折愈合進程,即診斷為骨折不愈合。 折疊 編輯本段 預后 除波及肩鎖或胸鎖關節(jié)及神經或胸腔受損者,絕大多數(shù)病例預后均佳。一般的畸形及新生的骨痂多可自行改造。 折疊 編輯本段 發(fā)病機制 摔傷是鎖骨骨折的主要原因。以兒童最為多見,大約50%的鎖骨骨折發(fā)生于7歲以下的兒童。 直接外力,如從前方打擊、撞擊鎖骨,或摔倒時肩部直接著地,均可造成鎖骨骨折。 摔倒時手掌著地,外力通過前臂、上臂傳導至肩,再傳至鎖骨,遭受間接外力和剪切應力也可造成骨折。 詞條標簽: 骨科 創(chuàng)傷骨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