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這周末,我們將迎來一段似乎難得一見的日子:傳說中的“猴年馬月”將從今年6月5日開始,至7月3日結(jié)束。日常交流中,“猴年馬月”指的是遙遙無期、無法達到的年月。看來,那些過去以為遙不可及的目標(biāo)、承諾、夢想,都能夠在這個月成真了。 習(xí)慣了公歷“2016年6月”的說法,人們可能不太清楚“猴年馬月”的來歷,這種說法采用的是十二生肖紀(jì)年和十二生肖紀(jì)月的方法。在生肖紀(jì)年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形成六十年一個輪回;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別對應(yīng)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隔十二年,就會有一次猴年。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到臘月依次對應(yīng)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的紀(jì)月方法,被稱為十二生肖紀(jì)月法,每年的農(nóng)歷第五個月份就是馬月。 通過上面一番解釋,人們不難明白猴年馬月的來歷,可是也一定會產(chǎn)生新的疑惑:既然每年都有一次馬月、每隔十二年就有一次猴年,那么“猴年馬月”好像并不是什么遙不可及的日子。的確,根據(jù)農(nóng)歷算法,凡到猴年,必有馬月,“猴年馬月”的周期也就是十二年。上一個“猴年馬月”就發(fā)生在2004年,而下一個“猴年馬月”也只需等到2028年。在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中,經(jīng)歷了百年一遇的世紀(jì)之交、經(jīng)歷了千年一遇的“千禧年”,甚至經(jīng)歷了萬年一遇的“愛你一生一世日”(2013年1月4日),相比這些真正難得的日子,十二年就來走一遭的“猴年馬月”真的稱不上什么稀奇。 既然如此,為什么要用“猴年馬月”這么一個近在眼前的時間表示遙不可及的概念呢?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猴年馬月”并非這個詞的本來面目,這個詞在創(chuàng)造之初也許確實是遙不可及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地域變換,人們在口耳相傳中慢慢被磨損,而以似是而非的“猴年馬月”取而代之。至于這個詞的本來面目到底是什么,存在著兩種猜測。 一種猜測說,“猴年馬月”來自“何年嘛月”或者“何年某月”。這個好理解,“何”、“嘛”、“某”都可以用來表示不確定性?!昂巍焙汀昂铩币艚?,“嘛”、“某”和“馬”也音近,人們?nèi)粘V杏玫枚嗔?,把“何年某月”聽成、說成、記成“猴年馬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這個解釋的牽強之處在于,“何”多見于書面語,“嘛”則多見于口語,兩者并舉的可能性不太大;“何”為疑問代詞,“某”為不定指示詞,兩者同時出現(xiàn)的情況也不太多。查閱文獻,也確實找不到“何年嘛月”或者“何年某月”的例子,這兩者更像是后人為了解釋“猴年馬月”的出處而生造的表達。 另一種猜測則認為“猴年馬月”出自“驢年馬月”。后者現(xiàn)在雖然不常見,但也是被收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遙遙無期、不能實現(xiàn)而言)”。說“猴年馬月”來自“驢年馬月”的合理性有二,一是兩個詞的形式和意思幾乎相同,二是“驢年”或“驢年馬月”的說法的歷史比“猴年馬月”長得多。在當(dāng)代以前的文獻中基本找不到“猴年馬月”例子,但“驢年馬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驢年”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五代,佛教禪宗公案則是“驢年”和“驢年馬月”的發(fā)源地和主要使用場所。 用“驢年”表示時間長久、遙不可及始見于五代的《祖堂集》,卷七有:“縱然傳得,直到驢年,有什摩用處?”之所以存在這種用法,可能是因為驢這種動物一方面具有倔強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文化屬性,禪宗公案中喜歡用動物打比方,以增強說服力和表現(xiàn)力,“驢年”用來形容遙遙無期、不可知的年月,“龜毛兔角”則用來形容有名無實、不存在的事物。另一方面,驢也恰好不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員,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都不會有“驢年”。所以用“驢年”來表達不存在或遙遙無期的年月也就合情合理。 “驢年馬月”的說法始見于明末清初,明《雪嶠信禪師語錄》就有:“主人公若也朦朦朧朧如睡夢中,欲求其開豁,混到驢年馬月未敢相許在?!睘槭裁唇o無期的“驢年”加了一個有期的“馬月”?有學(xué)者猜測,這是因為漢語喜歡使用音節(jié)更勻稱、表現(xiàn)力更強的四音節(jié)詞,所以需要對雙音節(jié)的“驢年”進行擴展;而“年”經(jīng)常和“月”并舉、“驢”經(jīng)常和“馬”并舉,所以便自然擴展成了“驢年馬月”,這個“馬月”也未必有實際所指,只是說著順口就順帶加上了?!绑H年馬月”的說法直到當(dāng)代仍有使用,小說家梁斌的代表作《紅旗譜》(故事背景為冀中平原)曾寫道:“嚴(yán)志和聽濤他娘說得也有理,又說:‘吞了這口氣吧!過個莊稼日子,什么也別撲摸了。即便有點希望,又在那個驢年馬月呢?’”“驢年馬月”說多了,可能慢慢變成了“猴年馬月”;不僅有“猴年馬月”,還有“牛年馬月”呢! 不管“猴年馬月”到底來自哪里,也不用計較這個表達是不是合理,只要不影響交流就沒問題。要讓所有人意識到“猴年馬月”的說法不科學(xué)而不用,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實現(xiàn)呢。 |
|
|
來自: 職中石元雙 > 《學(xué)習(xí)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