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數(shù)藏友在收藏古玉時,較多考慮原材料的價值,較少考慮歷史文化價值,所以錯失了很多的收藏機會。 事實上,宋代玉器出土量極少。在《出土玉器全集》中,有些省份一件都沒有出土過,有的省份只出土過幾件,全國出土的宋代玉器加起來不到200件。下圖是宋代瑞獸。 宋代動物玉器有非常明顯的特征:(1)下腹部與臀部之間有較深的股溝,臀部飽滿,以顯示其肥臀。中國傳統(tǒng)美學(xué)中,有“豐乳肥臀”之說,這就會折射到圓雕玉器上。(2)尾巴緊貼肥臀,多數(shù)情況下,尾巴為綹狀或絞絲狀。下圖是宋代玉牛。 宋代動物玉器另外的明顯特征是(3)俯臥狀。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是前腿雙跪收于腹下,二是雙腿前趴。(4)蹄子陰線雕出仿真形狀。 從目前發(fā)現(xiàn)的宋代佩玉來看,屬璜、環(huán)、珩、沖牙體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以魚、花、鳥、獸、人物等佩墜。所以,有些宋代動物玉雕有穿繩孔,屬于佩玉體系。 下圖是玉馬。白玉質(zhì)。 前腿雙跪,四腿收于腹下。尾巴緊貼肥臀,尾巴為綹狀,特征很明顯。 下圖是玉犬。下腹部與臀部之間有較深的股溝,臀部飽滿,以顯示其肥臀。尾巴緊貼肥臀。
參考資料: 一、北京故宮宋代動物玉雕傳世品
鑒定點:(1)平眉,眉端上折;(2)四肢短小,曲于腹下;(3)股溝 ;(4)蹄子;(5)綹形尾貼著臀部
鑒定點:(1)曲卷尾緊貼臀部;(2)股溝顯示肥臀;(3)腹部數(shù)條陰刻線;(4)蹄子。
鑒定點:(1)綹形尾貼著臀部;(2)股溝顯示肥臀;(3)蹄子;(4)眼睛特征。 二、出土宋代動物玉雕
鑒定點:(1)曲卷尾緊貼臀部;(2)四肢收于腹下俯臥;(3)腹部陰刻線;(4)蹄子;(5)眼睛特征。
鑒定點:(1)綹形尾緊貼臀部;(2)股溝;(3)眼睛特征。
鑒定點:(1)四肢俯臥;(2)股溝;(3)蹄子;(4)平眉。 三、宋代出土玉器多見黑褐色沁斑 宋代出土玉器多見黑褐色斑。宋代出土古玉雖然很少,但論述古玉的著作卻很多,其中多推崇水銀沁(黑色斑)?,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水銀沁較少存在,多數(shù)為人工沁染,也稱為“老提油”。
四、國內(nèi)主流拍賣公司近年的宋代玉雕動物
保利2010年12月流拍。保利認為是宋或明,但疑點在股溝及胡子上。
嘉德2004年11月流拍。此物2001年瀚海拍賣過。此物疑點在股溝及胡子上。
瀚海2012年12月。此物大開門。
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流拍。此物不是宋代。2006年該公司以同樣價格拍賣過,流拍。
保利2013年4月。此物大開門。
保利2010年12月。此物有疑點。
瀚海2010年6月。此物大開門。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此物疑點在股溝上。
嘉德2009年6月,流拍。疑點在眼睛、鹿角上,宋代鹿角為靈芝狀,俗稱“腫骨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