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距,其主要特點就是近距離拍攝,微距鏡頭與普通鏡頭的區(qū)別就是如果要想拍的像更大,那么就需要更近的對焦距離,所以往往微距鏡頭就有著比較小的最近對焦 距離,同時微距鏡頭由于其自身結構的特殊性,所以一般普通的鏡頭雖然也具有微距功能,但是卻很少能夠有著比較理想的效果,微距鏡頭的價格高昂(新百微 5900、尼康105微6000左右),如果入手微距頭的話拍攝的限制就很大,不能夠多用,這是一個雞肋。大部分的攝友手中都擁有長焦鏡頭,但是長焦鏡頭 的很少能夠可以拍到微距效果的,像Canon 70-200mm F2.8 IS USM最近對焦距離就是1.2m,其鏡頭整體得到的放大倍率才只有0.21倍率,想要達到1:1的倍率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那么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長焦鏡頭用戶 來說,我們是不是就不能有實現(xiàn)長焦鏡頭拍攝微距了? 所以,對于長焦鏡頭用戶來說,我們只有通過使用微距攝影附件來實現(xiàn)長焦拍微距的效果,可是令我們顧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微距攝影附件拍出來的效果到底怎么樣以及攝影附件該如何去使用。在這里我要和大家一塊分享一下,讓我們一塊討論吧。 微距攝影附件一:近攝接圈 很多人之所以使用近攝接圈來拍攝微距是因為市面上很多普通的非電子觸點的接圈,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很少人能夠用接圈排石出比較好的微距照片,拍不出 好照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隊接圈的使用原理沒有搞清楚,實際上說有的微距攝影附件都是通過拉近鏡頭中心對焦點與被攝物體之間距離來達到微距攝影的目的, 也就是說,接圈焦距越長,物距離就越近,放大倍率就越大,所以我們隊接圈的放大倍率計算公式就產生了:接圈放大倍率=接圈長度/鏡頭使用的焦距。 好比接圈長度為50mm,我們使用50mm/f1.8拍攝微距的時候,其放大倍率就為=接圈長度50mm/鏡頭焦距50mm=1:1。一般來說接圈使用在 50mm焦段的鏡頭比較合適點,如果使用在長焦鏡頭上的話,就不太合適了,好比尼康70-300mm鏡頭在300mm端要達到1:1的效果的話,其接圈的 長度就要達到300mm,但是在這個時候實際的對焦距離就很近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你根本無法拍攝。所以從這點上我們可以確定,長焦鏡頭是不適合使 用近攝接圈。 微距攝影附件二:近攝鏡(長焦鏡頭推薦使用,一般長焦鏡對焦距離會被縮短在15-50cm左右) 近攝鏡是一種直接擰在鏡頭前端的類似于濾光鏡的微距攝影附件,近攝鏡主要是用在中長焦鏡頭上比較好,能夠讓中長焦鏡頭瞬間縮短最近對焦距離,能夠實現(xiàn)拍 攝微距的目的。從外觀上看的話其原理就如同一只放大鏡,目前市面上的近攝鏡分為單片近攝鏡(華光近攝鏡)和一組兩片的膠合近攝鏡,對于最常見的單片近攝 鏡,由于鍍有增透膜,但無多層防眩光鍍膜所以在鍍膜以及色差處理上存在特別大的雞肋,所以成像質量上基本上是沒法看,特別是在長焦距的時候由于對焦距離以 及放大倍率都比較大的時候拍出的照片質量很差,光圈稍大的話成像就看不清楚了,下面是我在無忌上找到的貼圖,僅供大家參考。。。?!緢D片來自色影無忌論 壇】 ![]() 一 組兩片的膠合近攝鏡(我用的是XPRO近攝鏡)在觀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使用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進行膠合,它的正面凸起,用于影像放大,而背面卻微微凹進,以 便一定程度地減少像場彎曲,側光看可以看到鏡片的鍍膜,實際拍攝時也能發(fā)現(xiàn)其在合理的成像焦段上,成像質量也非常的好,基本上沒有什么影響。目前比較起來 我覺得在消色差以及成像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我覺得應該是佳能500D、XPRO近攝鏡等一系列的消色差近攝鏡。如果是單片的,最好不要買,雖然便宜,但色散 的影響很大,除了出現(xiàn)彩色鑲邊之外,還讓分辨率有所下降。所以如果個人有很足夠的資金的話可以考慮購買佳能500D或者是250D的近攝鏡,價格大概在 1200左右,如果是一些剛剛接觸微距攝影,同時比較重視使用性價比的話,個人建議可以考慮一下使用國產的XPRO近攝鏡,我手頭上目前鏡頭主要是 Canon EF 70-200mm,NIKON 70-300mm長焦頭還有一個是佳能老百微,所以我用的近攝鏡有三個主要是67mm口徑和58mm口徑,下面我展示一下多片膠合近攝鏡的成像質量圖:僅 供大家參考。。。?!緢D片來自蜂鳥論壇】 ![]() 注意:近攝鏡個人使用注意事項(個人長期使用近攝鏡感受分享): 1、近攝鏡的放大倍率該怎么去計算? 近攝鏡的倍率計算要比使用接圈時要麻煩多了,一般來說我們要知道主鏡頭的放大倍率以及近攝鏡的焦距才能計算出近攝鏡的放大倍率,通常來說,近攝鏡的放大倍率公式如下:1/N = (n+1)/n * (F/f + 1) - 1 其中主鏡頭放大倍率---1/n,F(xiàn)---鏡頭的焦距(mm),f---近攝鏡的焦距(mm),比如對于尼康 85/1.8來說,放大倍率1/9.2,使用焦距為250mm的近攝鏡后,按上式計算可得1/N = 0.486,即大約1:2;使用焦距為500mm的近攝鏡,得到1/N = 0.279,即大約1:3.6。 2、 近攝鏡在使用的時候最好要使用小光圈,由于近攝鏡其本身的景深比較淺,所以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光圈應該調節(jié)在F10~~F13左右,這個時候成像質量都比較 好,同時建議剛接觸微距攝影的朋友應該學會使用三腳架,特別是在弱光的時候小光圈會使得快門速度變慢,所以不上架子很容易導致跑焦。 3、 近攝鏡的成像質量和微距鏡頭相比的話肯定會沒有微距頭那樣高質量,如果選用一組兩片結構的消色差近攝鏡、如佳能500D近攝鏡、XPRO近攝鏡、250D近攝鏡,主鏡頭使用較大光圈時對成像影響很大,圖像一片模糊,適當縮小光圈后,清晰度顯著提高,甚至可以接近微距鏡頭。 個人近攝鏡使用效果展示如下:器材:尼康D7100+70-300mm長焦頭+XPRO F260 近攝鏡微距,其主要特點就是近距離拍攝,微距鏡頭與普通鏡頭的區(qū)別就是如果要想拍的像更大,那么就需要更近的對焦距離,所以往往微距鏡頭就有著比較小的最近對焦 距離,同時微距鏡頭由于其自身結構的特殊性,所以一般普通的鏡頭雖然也具有微距功能,但是卻很少能夠有著比較理想的效果,微距鏡頭的價格高昂(新百微 5900、尼康105微6000左右),如果入手微距頭的話拍攝的限制就很大,不能夠多用,這是一個雞肋。大部分的攝友手中都擁有長焦鏡頭,但是長焦鏡頭 的很少能夠可以拍到微距效果的,像Canon 70-200mm F2.8 IS USM最近對焦距離就是1.2m,其鏡頭整體得到的放大倍率才只有0.21倍率,想要達到1:1的倍率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那么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長焦鏡頭用戶 來說,我們是不是就不能有實現(xiàn)長焦鏡頭拍攝微距了? 所以,對于長焦鏡頭用戶來說,我們只有通過使用微距攝影附件來實現(xiàn)長焦拍微距的效果,可是令我們顧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微距攝影附件拍出來的效果到底怎么樣以及攝影附件該如何去使用。在這里我要和大家一塊分享一下,讓我們一塊討論吧。 微距攝影附件一:近攝接圈 很多人之所以使用近攝接圈來拍攝微距是因為市面上很多普通的非電子觸點的接圈,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很少人能夠用接圈排石出比較好的微距照片,拍不出 好照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隊接圈的使用原理沒有搞清楚,實際上說有的微距攝影附件都是通過拉近鏡頭中心對焦點與被攝物體之間距離來達到微距攝影的目的, 也就是說,接圈焦距越長,物距離就越近,放大倍率就越大,所以我們隊接圈的放大倍率計算公式就產生了:接圈放大倍率=接圈長度/鏡頭使用的焦距。 好比接圈長度為50mm,我們使用50mm/f1.8拍攝微距的時候,其放大倍率就為=接圈長度50mm/鏡頭焦距50mm=1:1。一般來說接圈使用在 50mm焦段的鏡頭比較合適點,如果使用在長焦鏡頭上的話,就不太合適了,好比尼康70-300mm鏡頭在300mm端要達到1:1的效果的話,其接圈的 長度就要達到300mm,但是在這個時候實際的對焦距離就很近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你根本無法拍攝。所以從這點上我們可以確定,長焦鏡頭是不適合使 用近攝接圈。 微距攝影附件二:近攝鏡(長焦鏡頭推薦使用,一般長焦鏡對焦距離會被縮短在15-50cm左右) 近攝鏡是一種直接擰在鏡頭前端的類似于濾光鏡的微距攝影附件,近攝鏡主要是用在中長焦鏡頭上比較好,能夠讓中長焦鏡頭瞬間縮短最近對焦距離,能夠實現(xiàn)拍 攝微距的目的。從外觀上看的話其原理就如同一只放大鏡,目前市面上的近攝鏡分為單片近攝鏡(華光近攝鏡)和一組兩片的膠合近攝鏡,對于最常見的單片近攝 鏡,由于鍍有增透膜,但無多層防眩光鍍膜所以在鍍膜以及色差處理上存在特別大的雞肋,所以成像質量上基本上是沒法看,特別是在長焦距的時候由于對焦距離以 及放大倍率都比較大的時候拍出的照片質量很差,光圈稍大的話成像就看不清楚了,下面是我在無忌上找到的貼圖,僅供大家參考。。。。【圖片來自色影無忌論 壇】 ![]() 一 組兩片的膠合近攝鏡(我用的是XPRO近攝鏡)在觀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使用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進行膠合,它的正面凸起,用于影像放大,而背面卻微微凹進,以 便一定程度地減少像場彎曲,側光看可以看到鏡片的鍍膜,實際拍攝時也能發(fā)現(xiàn)其在合理的成像焦段上,成像質量也非常的好,基本上沒有什么影響。目前比較起來 我覺得在消色差以及成像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我覺得應該是佳能500D、XPRO近攝鏡等一系列的消色差近攝鏡。如果是單片的,最好不要買,雖然便宜,但色散 的影響很大,除了出現(xiàn)彩色鑲邊之外,還讓分辨率有所下降。所以如果個人有很足夠的資金的話可以考慮購買佳能500D或者是250D的近攝鏡,價格大概在 1200左右,如果是一些剛剛接觸微距攝影,同時比較重視使用性價比的話,個人建議可以考慮一下使用國產的XPRO近攝鏡,我手頭上目前鏡頭主要是 Canon EF 70-200mm,NIKON 70-300mm長焦頭還有一個是佳能老百微,所以我用的近攝鏡有三個主要是67mm口徑和58mm口徑,下面我展示一下多片膠合近攝鏡的成像質量圖:僅 供大家參考。。。?!緢D片來自蜂鳥論壇】 ![]() 注意:近攝鏡個人使用注意事項(個人長期使用近攝鏡感受分享): 1、近攝鏡的放大倍率該怎么去計算? 近攝鏡的倍率計算要比使用接圈時要麻煩多了,一般來說我們要知道主鏡頭的放大倍率以及近攝鏡的焦距才能計算出近攝鏡的放大倍率,通常來說,近攝鏡的放大倍率公式如下:1/N = (n+1)/n * (F/f + 1) - 1 其中主鏡頭放大倍率---1/n,F(xiàn)---鏡頭的焦距(mm),f---近攝鏡的焦距(mm),比如對于尼康 85/1.8來說,放大倍率1/9.2,使用焦距為250mm的近攝鏡后,按上式計算可得1/N = 0.486,即大約1:2;使用焦距為500mm的近攝鏡,得到1/N = 0.279,即大約1:3.6。 2、 近攝鏡在使用的時候最好要使用小光圈,由于近攝鏡其本身的景深比較淺,所以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光圈應該調節(jié)在F10~~F13左右,這個時候成像質量都比較 好,同時建議剛接觸微距攝影的朋友應該學會使用三腳架,特別是在弱光的時候小光圈會使得快門速度變慢,所以不上架子很容易導致跑焦。 3、 近攝鏡的成像質量和微距鏡頭相比的話肯定會沒有微距頭那樣高質量,如果選用一組兩片結構的消色差近攝鏡、如佳能500D近攝鏡、XPRO近攝鏡、250D近攝鏡,主鏡頭使用較大光圈時對成像影響很大,圖像一片模糊,適當縮小光圈后,清晰度顯著提高,甚至可以接近微距鏡頭。 個人近攝鏡使用效果展示如下:器材:尼康D7100+70-300mm長焦頭+XPRO F260 近攝鏡 |
|
|